【摘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小学习作训练策略的探索,从而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本文从“善于阅读,积累素材”“处处留心,捕捉素材”“勤写多练,促进练笔”“学会修改,形成精品”等方面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习作水平是检查学生语文学习的标杆,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验。由于小学生刚接触习作,再加上自己的知识积淀有限,就导致了习作水平不高。学生存在着怕习作,习作中假、大、空的现象。通过分析其原因发现,除了年龄发展特征的原因之外,就是学生积累素材不够,缺乏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加强训练,从而掌握习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善于阅读,积累素材
知识的储备在于日常的积累。学生要写好作文也是一样,需要有一定的积淀。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关系到作文的发挥。当然学生对作文的素材的积累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阅读就是主要的形式之一。以读促写,就可以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困境。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从而积累素材。具体我们可以几个方面的尝试:首先,在学期开学初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鼓励学生购买一些适合自己读的图书,比如,《语文报》《作文世界》《青少年发明与创造》《少儿科技》等,以丰富学生读书范围,扩大学生的视野。其次,就是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仔细读一读,并摘抄在笔记本上,可以写一写对书和文章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在读中思考,理解文章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思想和写法,为今后自己的写作奠定了基础。然后,就是给学生布置一些经典篇目的阅读,比如,弟子规等,让学生阅读圣贤的思想,感悟其中道理,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最后,就是为学生设置一节课外读物课,让学生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谈对读书的感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读书的内容等。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不仅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思维也被激活,更为学生作文储备了素材。
二、处处留心,捕捉素材
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到处都是,关键还是看如何捕捉。也有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就是这样的道理。学生的见闻和对周围事物的感受,也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同样,写作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促进学生动笔,并乐于表达。因此,写作训练应该引导学生从社会和生活中捕捉素材。但是小学生与社会生活联系不大,主要还是在校园与老师、学生,在家庭与家人的一些交流与合作。再加上他们对周围事物缺乏一定判断和侦查能力、因此他们在捕捉社会与生活中的素材能力不是太强。根据这一现状,这就要求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拓展习作的素材,到课堂外探索、到生活中去寻找,从而积累素材。比如,创设学生活动的情景,在班级中组织一些活动,讲故事比赛、做游戏、演课本剧、拔河比赛等,以此丰富学生的生活,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多观察和思考,特别是活动的过程,具体的细节要进行体验,活动后及时记录,在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具体实践,就可以写文章的素材了。其次,要引导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真观察和思考,体会其中的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学生在家里帮爸妈做家务,与父母一起旅行,在家里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等。让学生再具体做的过程多留心,让他们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生活,吸取多种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陶冶情操。
三、勤写多练,促进练笔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好素材,让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升。要写出好的作品,就需要平时多观察事物,多在生活中体验,多进行练笔。对于日常的习作练笔,是写好的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多练,促进学生文采的提升。第一,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有效。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把生活中瞬间观察到的人、事以及感想记录下来,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情感,学生也能胜任这一方法,用日记去记录生活的酸甜苦辣,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是真实情感流露,这也有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写作真情实感相符合,学生通过长期的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就能开到大脑,积极思考,并选择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然后就形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写作技巧也会随之提升。第二,就是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作用之一就是记录语言材料,之二就是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拓展,在作者思维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自己的思维,这样就提高了对事物认识和表达能力。写读书笔记,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书中某一点的感受,也可以是书的主要思想的阐述,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拓展和发挥。因此,读书笔记也是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勤于练笔,有效用好素材,就能让自己的作文丰富多彩。
四、学会修改,形成精品
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一点也没有错,修改可以更正文章的语病,也可以让自己的表达意图更清晰。修改的形式也是多样,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提升文章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指导和引导好对学生文章的修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首先,可以采取读中修改。在这一修改的过程,可以采取默读改内容结构;轻声读考虑词句的问题;然后就是朗读,对文章进行全面的润色、推敲改正语病、删减不合适的内容,精细化文章。其次,就是要练中自改。学生要有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在具体的修改中,我们要求学生从标点符号、语病、人物对话的写作、结尾如何等,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生自己找到修改的方法,就会提升习作的质量。最后,就是评中互相汲取经验。这也是常用的作文评改方式,我们运用同伴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小组或同桌进行作文审阅,互相换读,发现问题,交流讨论,做好评价。让学生在互评中汲取有用的经验,并在互改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就会感受到创造的价值,并增强了他们写作的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需要一定方法和技巧。我们通常是采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来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中,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玲玲.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