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

2016-04-29 00:00:00须蕾
课外语文·上 2016年6期

【摘要】语文自始以来就是学生教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文本阅读在繁杂缭乱的现代科技重压下举步维艰,学生对其逐渐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该如何应对呢,如何找到教学误区并一一改正呢?本文针对新课改推行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进行简要的探索。

【关键词】误区;兴趣;小学语文;情景;语境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根据这一理论基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选择更适合当前小学生发展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小学语文课堂高效且长效的发展。

一、当前“激趣”走入误区

(一)过度依赖“课件”减少思考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广泛利用,不少学校已经建立起多媒体教室,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和资源保证,但是,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部分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用,将学生原本能够从文本阅读中体会到的情感和文字表达的相关知识被过于华美的课件所取代。例如在《落叶》的学习中,教师能够将文中的动物包括甲虫、蚂蚁等小动物在落叶中玩耍的情景以动画或图片的形式演示出来,的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原本不易理解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但是问题出现了,过于精美的课件会将原本文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或表现手法给忽略掉,不利单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习惯了这类课件后就会丧失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也减少了其对于文本阅读中思考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过度依赖于课件对于吸引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势必会导致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丧失”。

(二)片面理解游戏教学的本质丧失学习本源

当前游戏教学已然成为不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的确有些学科或知识以游戏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但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不等同于华而不实的形式运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误区,在教学过程对于教学方式的片面理解进而产生教学侧重点发生偏移的情形。例如在《向别人没想到》的疑问中,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采取猜灯谜的形式,将课文中踏花归来马蹄香等知识拆解成灯谜的形式,让学生发散思维尽情想象,如此一来,课堂气氛的确十分活跃,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能够达到最好的程度,但是缺乏对于文本中语言的品读与捉摸,将教学流于形式,过度的追求“形式”来提高课堂效率,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多样化教学模式实现“激趣”的目标

那么该如何既保证课堂的活跃性有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呢?通过多方调查和实践发现以下几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双赢的目标。

(一)突出文本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想要让学生对于文本阅读产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对于文本产生兴趣,进而喜欢,但形成这一良性过程的前提是,教师本身需要有一个对于文本的高度概括并有所感悟,才能以自身的情感理解引导学生了解文本,找到文本的魅力。抓住文眼,例如在《白鹅》一文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中心点,并在全文进行辐射,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为核心,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形成一条线路,将整个文章的内容不断的穿插进来。着重理解,针对文本中典型的句式或语言表达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让学生能够从文本阅读中发现更多更好的内容,充实自己。例如在《曼谷的小象》中在想要突出点缀一词时并没有以各类图片的形式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文本的魅力,将难点内容逐一击破,让学生的阅读没有障碍,并能够对文本阅读保持长效的兴趣。

(二)设计阅读环节,调动学习热情

好的阅读环节设计能够让学生对于文本阅读充满兴趣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在文本阅读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读”,对于精彩内容,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去,有不同的学生进行重复性阅读,从不同学生的读法中分析他们的情感投入或表达形式的不同,或者,将对话内容教学的文本进行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参与到学习中来,揣摩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抑或开展群文阅读的形式,通过实现分类的文章进行集中阅读,从同类题材中找不同点,从同作者的文章中获得不同的情感或写作手法。以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对学习的热情。

(三)创设学习情境,提升情感共鸣

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或更利于他们理解的情景是最容易使之产生共鸣的方式,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将原本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语言文字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展示出来,既能使课堂活起来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群鸟学艺》一文中,通过文中提到的各类小鸟的形态和故事脉络,选择相应的图片,将课堂变为一个群鸟学艺的场所,让学生对于故事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发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要避免走入“激趣”的误区,采取突出文本魅力的方式,展现更贴近学生生活,或更容易使之实现情感共鸣的方式,既完成新课标对于当前语文教学的要求,又提高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庞美凤.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产生阅读兴趣[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3(6)

[2]冯德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点尝试[C].江苏省教学学会,2014(1).

作者简介:须蕾,女,1987年生,江苏常州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语文老师。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