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6-04-29 00:00:00董晓光
课外语文·上 2016年6期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朗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和质量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通过开展朗读教学,能够更好地引起课文和小学生之间的共鸣,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从而使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语文综合素质等都得到良好的提升。不过,在当前的实际教学当中,小学生往往不具有良好的朗读兴趣,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也有所不足。基于此,应当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朗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小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教学当中,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感悟和理解阅读材料,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让小学生更加勇敢的自我表现,对小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基于此,应当对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从而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通过有效的方式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朗读教学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当前的教学当中,教师对于朗读教学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对于小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在当前很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过渡手段。学生跟着教师进行齐声朗读之后,教师就会直接讲解和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而没有充分发挥出朗读的价值与意义[1]。在完成朗读之后,教师没能及时评价和指导朗读环节,因而很多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大都是“嘴巴出声,脑袋不转”,没有形成口脑共同活动。这种方式的朗读教学难以对小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行调动,小学生也不容易对朗读教学产生兴趣,因而难以有效的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将会变得乏味、枯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无法提供良好的帮助。所以,教师应当对这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采取相应的方式,从而确保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叙事类文本朗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的叙事类文本主要包括写景、状物、叙述、写人的文章,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增长,文章的内容、篇幅都会不断增加。在学习叙事类文本的过程当中,相比于单纯的学习文本内容,对情感的体会和内涵的感悟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帮助小学生更好进行感悟和体会[2]。例如在《太阳的香气》朗读教学中,应当注重表现朗读语言美,让学生更好进行体会。在《桂林山水》的朗读教学中,则应当采用自然、轻松的语气进行朗读,对情感传达、感情基调等进行体会。

(二)寓言类文本朗读教学有效性

寓言类文本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寓言故事通常较为简短,其中蕴涵着一定的道理和寓意,通过紧凑的结构和比喻的艺术,对寓意进行明确的体现,从而让小学生更好进行理解与体会。在寓言类文本的朗读教学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到隐藏寓意、形象特点、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适当的范读,引导小学生对寓言形象化语言进行体会,通过分角色朗读,对性格鲜明的形象进行再现[3]。例如在《我要的是葫芦》《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文章的朗读教学当中,都应当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朗读教学,让小学生能够在朗读当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寓意,从而使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诗歌类文本朗读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类文本主要由古诗词、儿童诗、儿歌等。其中古诗词的学习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通常情景交融、绘声绘色、栩栩如生。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当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对“孤帆远影”“烟花三月”的美景进行体会,同时帮助学生体会美景背后的送别之情[4]。儿童诗通常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当中,作者将小动物的脚比作画笔,将小动物比作画家。在朗读最后一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的时候,教师可向小学生讲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儿歌通常具有单一的主题和浅显的内容。例如《采蘑菇的小姑娘》、《山青青》等,在朗读教学中,应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语言发展水平等进行兼顾,从而确保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说明类文本朗读教学有效性

说明类文本通常具有中肯的语气、简明准确的语言以及一定的逻辑性,内容主要是对科学知识进行说明,或对事物进行描述。在说明类文本的朗读教学当中,应当对其科学性、准确性等加以重视,同时应当注重预言的表达,保持自然的语气和质朴的情感。在小学低年级的说明类文本当中,通常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具有一定的童趣性,因而在朗读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口语化。而在小学高年级的说明类文本当中,其中的童稚性将会进一步削弱,语言更加的简明扼要。因此在进行说明类文本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逻辑顺序和语言特点,带领小学生通过朗读对逻辑性的行文、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体会,从而确保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可以采用朗读教学的方式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良好的朗读教学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朗读更好的理解与体会文章当中的内容与情感。在实际教学当中,应当认识到朗读教学的应用现状,并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侧重点,以确保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

[2]陈鹏,刘阳.基于“标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课程教学研究,2013(11).

[3]胡华杰.奏响有效教学的旋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

[4]黄慧丽.小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传 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