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开放性课堂就是要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收获知识的过程,从而获得语文学习的能力。它避免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解放了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轻舞飞扬。
【关键词】语文;课堂气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时,先和学生回忆一年级时学过的课文《日月潭》,在学生兴致高昂地背出“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时,接着说:“关于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这一问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了。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石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如教学口语交际《小学生该不该看电视》,组织围绕“小学生多看电视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弊端?并举例说明。”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材料后,形成正反方对立,开展辩论会,孰是孰非,各方积极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做到理由充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侃侃而谈。辩者振振有词,听者主动参与评价,这种形式既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又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争论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又如教《九寨沟》新课时,为设计别具特色的导入环节,播放九寨沟的录像,学生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看完之后,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九寨沟的风景实在太美了。”有的说:“我真想到九寨沟去走一走,看一看。”……此时,趁热打铁,“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九寨沟,好吗?”同学们无比兴奋地说“好”。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入直观教学中,学生学起来觉得生动有趣。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就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精神、个性丰富的人。因此,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和领路人,而不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命令者”“操纵者”,这样才能创设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如在教学《寓言两则》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两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从农夫、鹬和蚌的愚蠢出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从渔翁的角度进行分析,突出不劳而获是很不好的。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像开联欢会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们或三五个一组,或六七个一群……教师则在学生之间来回走动,或指指点点,或参与讨论……原本安静的教室人声鼎沸,学生情绪高涨,十分活跃。这似乎成了“乱堂”,然而这种“无序”却蕴涵着“有序”,教师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就为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因此,教师应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幻想,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特别是善于接纳学生对教师的质疑,学生在提出问题中发展了能力。让学生敢于尝试,教师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允许学生在尝试中失败,指导学生从失败中爬出来,在“尝试——失败——成功”的循环中,使自己的个性获得发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谁能将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谁就能成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杰出人才。我们要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成为自主自立富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机械呆板、因循守旧的人。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自主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