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怎样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但收到的实际效果却不是非常好。究其原因便是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学生习作的评改。怎样让小学语文习作评改更为科学有效,笔者认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习作及评改的正确方法,同时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空间,采取“扶”“放”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批互改习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评改;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习作评改提出了如下要求:教师应注重学生习作的评改,科学引导他们进行自批互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习作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不断增强他们的语文习作水平。现阶段很多语文教师都一人包揽习作的评改工作,学生习作能力无法得以提高。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创新习作评改方式,强化学生自评互评。
一、小学习作评改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在习作评改的过程中依旧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教师一人包揽学生习作评改,从学生的错别字、语句到段落都进行一一的修订,甚至还会帮助学生进行润色,最后写出批注和总结。教师在习作评改工作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大部分学生仅仅重视习作的分数,针对教师给出的评价与意见,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粗略地看看,并不能够深入思考教师给出的建议,甚至有学生直接无视教师的评改内容。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应当采取科学的策略,最大限度发挥出习作评改的价值与功能,真正做到以评促改,以改促写,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二、扶放结合的习作评改方法
(一)扶——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评改方法
一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评改符号。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评改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规范准确的修改符号,同时还应当将这些符号的用法与含义教给学生,让学生在以后自我评改或互评时更加规范。比如说针对修改病句,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删、换、添等符号。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掌握重点号、改正号等常见修改符号,力求让他们熟练运用。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评改符号之后,才能够放手让他们自批互评[1]。
二是引导学生逐渐增强评改能力。在进行评改时,评改标准不要求必须做到面面俱到,而是针对小学生习作中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再决定习作评改的重点方向,进而循序渐进的增强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比如说一开始我们仅仅要求学生检查习作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充实;之后引导他们修改字词、文中的修辞手法;接下来让学生对习作中的遣词造句、人物描写、心理活动以及情感表达等内容进行评改。通过循序渐进式的练习来促进学生评改能力的提升。
另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佳作,其用词造句十分优美,我们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去揣摩这些课文,领会作者是如何借助词语来表达情感的。我们要将阅读课文和习作评改科学地结合起来,为学生进行自批互改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对看到的优美词句进行摘录。让学生尝试着写一些文章点评,并借助语文课堂的前几分钟请学生走上讲台与其他同学交流,让其他同学参与互动点评。
(二)放——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评改机会
学生习作评改的过程即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动机的心理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习作思维能力的过程,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增强学生习作水平的过程。因此教师可采取“放”的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批互评的机会。
一方面是自评,要让学生了解习作自评的重要性。进行自评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评改过程中逐渐养成认真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进行自评之前首先要让他们明白,所有的优秀文章都是千万次修改后所得来的。可以通过贾岛“推敲”的典故;王安石炼字炼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千古名句以及曹雪芹十年成就《红楼梦》、歌德六十年终成《浮士德》等励志故事,让学生明白,一篇好的作文,只有进行反复修改调整,才能够让作文中的语句更加通顺优美,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改好作文的信心。另外,我们可以通过示范评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我们选择某个习作片段,借助多媒体辅助设备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评改,让他们掌握评改过程中的正确方法,让学生在自评过程中了解应当如何改、如何评,进而激发他们自主进行习作评改的积极性[2]。
另一方面是学生进行互评。自评的方式只能够帮助学生找出自己习作过程中表面上的优缺点,而针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无法直观的了解。所以我们可以积极提倡学生互评的方式,充分发挥出集体的力量。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如下的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互评:首先是依靠信息技术,将示范性的习作显示在电子屏幕上,要求所有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提出口头修改。在这样的教学方法指引下,我们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可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习作评改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其次是要求学生以前后左右四人组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换习作并自由阅读,检查同学的习作是否扣题,之后要求一人读三人听,分别提出评价意见;最后是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相互评改,评改完成后换回自己的习作,并针对同桌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讨论交流与修改。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追求更多的实效,在语文习作评改过程中应当真正转变过去一直以来学生的被动位置。采取扶放结合的评改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指导学生学习自己评改习作时,注意发挥其主导作用,选择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而在学生相互评改的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熟读习作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增强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语文习作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丽娟.浅谈学生习作评改的若干要点[J].写作,2015(1).
[2]周培学.有效性小学习作评改初探[J].科学咨询,2009(3).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