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会倾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教师要捕捉和利用一切时机,训练学生倾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口语交际真正高效地互动起来!
【关键词】口语交际;语言描述;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双向互动,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之上。倾听,是一个人必备的文明素养,是获得高效课堂的前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促进口语交际有效地互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倾听欲望
(一)语言描述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创设故事情境或生活情境,可以扣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倾听的动机。如“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先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曾子杀猪”的故事,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相机问道:“曾子认为人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孩子,而妻子却极力反对杀猪。同学们,你们如何看待曾子夫妇的做法呢?现在我们就结合这个故事,开展以‘讲诚信和善意的谎言’为主题的一次辩论会”。通过这样的语言情境创设,学生自然有了听的兴趣,很快就激发了他们口语交际的欲望。
(二)媒体引入
用图画、幻灯、多媒体等的展现,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口语交际《生活垃圾的处理》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播放配有解说词的优美风景的录像:湛蓝湛蓝的天空下面,一片绿毯似的草地,草地上鲜花簇簇,争奇斗艳,赏心悦目……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非常投入,个个脸上写着“欣喜”,人人赞不绝口。接着,画面一转,幻灯出现了垃圾堆成山,河流、空气被污染的录像和图片,此刻,学生的表情顿时变为了“愤怒”,对不爱护环境、乱扔垃圾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引出口语交际的课题: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学生自然就带着浓厚的兴趣听与说。
二、创设倾听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因此,我们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情境,提高倾听的效率。如新学期,面对新同学,开学第一课,我们都会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在学生自我介绍前,可先播放一段自我介绍的视频营造氛围。如扮演学生喜爱的孙悟空角色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孙悟空,满脸猴毛,尖嘴猴腮。我会七十二变,路见不平,拿起金箍棒相助,三打白骨精的人就是我。我已经进行自我介绍了,现在该轮到你们了,可要好好表现哟。”同学们个个听得很认真。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孙悟空是从他的外貌、特长、性格、事情等方面自我介绍的。接着老师引出交际话题:“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老师跟孙悟空一样也特别想认识你们。今天,我们就来口语交际——介绍我自己。孙悟空也来到了现场(教师亮出孙悟空的挂图),他今天的身份是嘉宾兼评委……”由于教师创设了孙悟空来现场当评委的情景,学生表现特别好,个个愿听、乐说。
三、训练倾听习惯
(一)明确倾听要求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就得让学生明白该怎样做。可先明确告诉学生倾听要“一闭口,二用心,三目视,四情态”。即做到:一要默不作声,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心平气静地听老师或发言人说每一句话,绝不许出声,要听完别人的话后,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二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要投入,听清对方说什么,对说者的观点进行归纳,想想说的有没有道理,做到 “听”与“思”并重,相互促进;三要目视发言人,或看着书本,或看着老师出示的幻灯与教具,做到神情专一;四要用微笑、点头来表示赞同或认可。
(二)教师示范倾听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倾听,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当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要目视学生,用心倾听,并不时地点头、微笑。如在一次“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辩论会中,当正方针锋相对,用精彩的语言辩驳反方时,我不住地点头表示赞许,并向这位同学竖起大拇指;当发现反方无言以对,无所适从时,我相机由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为反方的辩手与正方的同学辩论起来。请看案例:
正方: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反方:我不反对做人要真诚,守信用,善意的谎言是无碍于诚信的。反而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不正是说明这一点吗?
正方:“狼来了的故事”你们听过吗?结果孩子和羊都被狼给吃了。这不是撒谎带来的恶果吗?
反方:……(无语)
师(立即出手相助):请问正方辩友,假设你的亲人得了绝症,你是对他说“你等死吧”还是会骗他“你很快会好起来的” ?
正方:我肯定不会说“你等死吧”,但谎言终究是谎言,无论它的表面是多么美丽,但是只要你揭开它的面纱,他将奇丑无比。所以我方认为,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那都是谎言。
反方:……(又无语)
师(再次出手相助):正方辩友,“望梅止渴”的故事听说过吗?曹操不就是撒了个谎,最终让饥渴难耐,疲惫不堪的士兵精神大振,走出困境吗?
……
在这场辩论会中,教师的倾听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老师的加入,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一定要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
(三)加强倾听训练
1.听说训练。
除了课堂上要加强进行听说训练外,还可借助课前的三分钟,通过背诵名篇佳句、新书介绍、演讲、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引导大家边听边想,听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布置学生回家看电视、听新闻每天一则。在检查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分层进行:能力弱的学生让他们说说记住的一两句话,一般的学生可让他们简单复述新闻的内容,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要让他们说说听后的感受、心得。
2.听答训练。
听答训练是培养学生倾听的注意力和判断力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听了别人的发言后,回答提出的有关问题的训练。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有意变换提问的角度,并注意对学生的听答进行指导。听的内容可以是一段新闻,一则故事,一篇课文等等。听后就其内容提问。
3.听记训练。
教师可以采用听写词句的游戏训练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先选择一些字数少,意思浅的词句进行听写训练。孩子们喜欢上听后,听写的词句慢慢加长,逐步变成一段话。再过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听后缩记,把主要的意思记下来,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感受,进行创造性地听记训练。
还可通过家长和老师形成默契,每个星期老师要有一些话让孩子口头传给家长,而家长也要有回话让孩子口头传给老师,这就要求孩子用心去听,用心去记。这样的课外训练对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大有好处。
(四)评价激励倾听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得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你听得最认真,还不住地点头、微笑,多么尊重别人呀!”
当然只有一句简单的激励性评价语是不够的,还要在班级营造激励氛围,如每月评选“倾听小能手”把他们的照片张贴在“倾听小能手”的光荣榜上;或在班里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积分制,当学生的积分达到一定标准时,便可以获得“倾听小能手”的称号并获得相应的奖励。
总之,学会倾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教师要捕捉和利用一切时机,训练学生倾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口语交际真正高效地互动起来!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