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周又来了

2016-04-29 00:00:00崔丹
智族GQ 2016年2期

前阵子一直听着周围的朋友在念叨某个法国时装二手交易网站,当时听着并没觉得怎么新鲜。结果无意间乱点开了网站,还真的是什么千奇百怪的都有,从老到脱线的90年代Helmut Lang,到骚气的Versace羊皮丁字裤。扫了一圈买家的照片,感叹的并不是海量的稀有寄卖货品,而是发觉到热爱时装到fetish的圈外人,不禁好奇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职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相反,街拍的风潮让曾经不穿新款就万箭穿心的同行们生怕这样的嗜好会被扣上“不专业又很想红”的帽子,这样消极的法西斯思想让每到时装周时大家都得深思熟虑到把“太过分”的衣服跺脚扔出行李箱。何必呢?时装给予的不只是别人的评价,更多的则是一个带给自我的享乐意识。时装最怕的便是做的人没了激情,滚了半个小时床单都暖和不起来,从嗓子眼儿钻出来的热情再吞回去的事并不是咱们当年澎湃入行时的初愿吧?说白了就是你得把自己逗开心才能伺候好别人吧。其实写完这段突然也有点儿后怕读到这段文字的人会突然“醍醐灌顶”,变成堵不住的洪水(又高估自己了)。总之玩得开心就好!

时装和电影一样,在经济越是萧条的时候反而越容易出现充满极端的佳作,想想在当年美国大萧条时蹿出来的电影《GoldDigger》和80年代Vivienne Westwood的buffalo系列。今年的时装周就是这样的情况,首先是80年代的审美回潮,说的不只是《迈阿密风云》中大到挤不上地铁的垫肩夹克,而是带有camp娱乐精神和特立独行的underground气息。这点伦敦确实是始作俑者,从头疯到尾,这对米兰有着很大的影响,也让品牌不再相互借鉴并更加个体化。但同为一国的PirtiUomo则如往日般尴尬,品位一致的街拍早已成为杂志的边角料,以带入两位作为办秀嘉宾的亚洲设计师Juun.J和Yosuke Aizawa作为增添国际多元性的策略也很难推动这座山丘。似乎意大利政府将佛罗伦萨塑造为小米兰的策略太过鲁莽,在前身努力强调创意去甩掉商业形象的时刻,以trade show形式出现的文艺复兴古城最多也就是顶替米兰金融危机那几年的尴尬位置。然而巴黎却发生着巨大的变革,AlberElbaz的离去让向来都是一胖一瘦的温馨谢幕不能上演,感伤多少还是有的。虽然Lucas唱响了骄傲的独立之歌,Lanvin男装也早已独立自我到可以称霸一片天,但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今后品牌女装的美学走向。Maison Margiela正式宣布John Galliano接手男装的喜讯让大家嘴巴咧到耳朵,却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作为“分支”的Vetements早已发展到让人与Maison Margiela肉眼分不清的地步,然而Galliano的参与无疑是在拯救品牌男装发展的同时与卖到空店的Saint Laurent和Gucci平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