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道尔首次创作夏洛克·福尔摩斯小说时年方28岁,这名医学科班出身的年轻人为何有这般才能,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出流芳百世的文学形象呢?其实一切并不是偶然的,除了他的医学专业背景,他的文学天赋,爱丁堡大学医学教授约瑟夫·贝尔、爱丁堡法医科学家亨利·利特尔约翰,都给了柯南·道尔无尽的启发和灵感。
在浩瀚的世界文学长廊里,曾涌现出无数经典人物形象,著名侦探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无疑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个。
柯南·道尔一生共创作了4部长篇、56篇短篇的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从最早在1887年的《血字的研究》中出现算起,福尔摩斯迄今已有近130年的历史了。但岁月的流逝,不但没有让这位神探的形象消失或模糊,反而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
据最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福尔摩斯是史上被最多人扮演的人类文学角色。自黑白电影时代开始,这位侦探已经被254次搬上银幕或荧屏,至少有75名演员饰演过他。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影响广泛、深受观众喜爱的福尔摩斯影视剧的诞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柯南·道尔,走近夏洛克·福尔摩斯。
1887年,柯南·道尔在长篇小说《血字的研究》中,首次塑造了夏洛克·福尔摩斯侦探和约翰·华生医生这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首次把放大镜用作犯罪调查工具。《血字的研究》并未引起世人关注(其续集《四签名》同样如此),直到道尔在《斯特兰德杂志》1891年7月号上发表了首篇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短篇小说之后,这位大侦探才一炮走红。即便早期的读者也想知道这个全新的通天神探原型是何人。道尔不可能凭空捏造出这样一个性情古怪、聪明绝顶、擅长逻辑推理的人物,不是吗?福尔摩斯在刊物上首次亮相已有一个多世纪,其原型到底是谁,证据主要指向两个人,也许再加上作者本人。
1877年,18岁的道尔在爱丁堡大学学医。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正处于易受影响的年纪,一位名叫约瑟夫·贝尔的教授立即引起了他的关注。贝尔医生的讲座高谈阔论,寓教于乐,引人入胜。他能运用惊人的推理能力,对病人做出迅速而准确的诊断。
据道尔本人在其自传中描述,贝尔教授的“强项是诊断,不仅针对疾病,而且包括一个人的职业和性格”。道尔在自传中提到一个著名的例子,说一名男子走到贝尔面前,并未说出任何关于自己的信息,但贝尔仔细端详了他过后,便对这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得出如下结论:
“好吧,伙计,你参过军……刚退役不久……参加的是高地团……当军士……驻巴巴多斯……”
贝尔的所有推论都完全正确。他是这样解释的:
“你们看,先生们,该男子彬彬有礼,但并不脱帽致敬。军队官兵没有这个做法,要是他退役时间长的话早就学会了。他看上去挺有权威,是苏格兰人。至于巴巴多斯,他得的病(他来看医生的原因)是象皮肿,这种病源自西印度而不是英国,而苏格兰军团目前正在那个岛上驻扎。”
柯南·道尔在提及贝尔的这种剖析时说:“对像华生一样的听众来说,一切仿佛都那么神奇,但是一经解释,就很简单了。”
道尔上大学的第二年,他被贝尔教授“单挑”出来做门诊书记员,这意味着他需要先把患者的基本情况记录下来,然后交给贝尔。从根本上说,他成了贝尔的华生。10年后,当道尔提笔进行创作时,这种从小处和细节着手,并据此得出准确结论的独特迷人的技能,在福尔摩斯身上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道尔坦率地承认这一点。据传记《故事讲述者:阿瑟·柯南·道尔的生平》记载,在晚年一次接受采访时,道尔声称:“夏洛克·福尔摩斯,也许我可以这样说,是我记忆中爱丁堡大学一位医学教授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此外,在给贝尔的一封信中,道尔告诉他,“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我肯定要归功于你。”
虽然夏洛克·福尔摩斯主要以约瑟夫·贝尔医生为原型,但贝尔医生并非柯南·道尔唯一的灵感。著名的爱丁堡法医科学家、公共卫生督察和人体解剖专家亨利·利特尔约翰也被认为赋予了福尔摩斯一些个性。利特尔约翰主要对当时爱丁堡发生的意外事故、惨死或凶杀案展开调查。他率先在犯罪调查中使用指纹检测和照片证据,彻底变革了侦查案件的方式,此时正值19世纪八九十年代道尔构思福尔摩斯形象的时期。
1893年道尔在创作《最后一案》时,阿德拉蒙特谋杀案正在进行审判。阿尔弗雷德·约翰·蒙森被指控在一次狩猎旅行期间开枪打死了他20岁的学生塞西尔·汉伯洛夫。被告声称汉伯洛夫是不小心击中了自己的头部。据《爱丁堡新闻》称,利特尔约翰根据伤口的位置、子弹烧焦的痕迹、受害者的头骨伤情以及受害者的气味,证实这是一起谋杀案。
有趣的是,贝尔医生也被请来作为专家证人。他运用极其缜密的逻辑推理,最终对利特尔约翰的判断表示同意。但遗憾的是,陪审团最后仍做出无罪判决。不过,道尔受这次审判和亨利·利特尔约翰的法医学的启发,将科学精神注入到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性格中。
最后,就是道尔本人。贝尔曾写信给道尔说:“你自己就是福尔摩斯,这一点你很清楚。”试举一例。1908年12月,马里昂·吉尔克里斯特在一次持枪抢劫中被殴打致死。一名德国犹太移民奥斯卡·斯莱特受到指控,最后被定罪。1909年,他被判处死刑。次年,苏格兰律师威廉·拉夫黑德撰文《奥斯卡·斯莱特的审判》,在阐述本案时指出斯莱特是无辜的。
1912年,柯南·道尔希望重新审理斯莱特一案,判其无罪释放,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奥斯卡·斯莱特之案》的长达100多页的案情陈述,精心用各种细节和事实来证明斯莱特的清白。其中,在斯莱特的旅行箱里发现的被认为是杀人凶器的工具,“非常轻而脆弱,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根本不可能造成重大伤害,更不可能敲碎老太太的头骨”。
当然,这也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到底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先激发了道尔的侦探热情,还是道尔的推理能力和激情为创造福尔摩斯带来灵感,这个问题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怎样,奥斯卡·斯莱特于1928年被无罪释放,其中有道尔的部分功劳。
至于“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名字,据说姓名各有起源:“福尔摩斯”来自道尔一位著名的医生同行奥利弗·温德尔·福尔摩斯,“夏洛克”则来自道尔最喜欢的音乐家阿尔弗雷德·夏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