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目前,几乎绝大多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高效农业示范区都是设施农业;而且,几乎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家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经费投资建设。且不谈示范区的效益如何,只思考如此高效农业示范推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设施农业面临如下几个误区。
1.广大农村、广大农民至少在目前仍没有经济条件全面实施设施农业。
2.国家经济力量也不可能支持全国实施设施农业。
3.部分农业生产项目或生产某个阶段发展设施农业可显著提高效益,但不是任何项目任何阶段都能提高经济效益,没有必要全面推广设施农业。
4.国家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经费投资建设设施农业,能让少部分农民富裕起来,对广大农民和农村示范意义不大,而且也不公平,更不用说那些没有效益和示范意义的政绩工程。
5.全面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条件不成熟,而且没有必要;解决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决不能靠设施农业;解决绝大多数农民的致富方法,也决不可能靠设施农业。
在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区中,必须把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作为辅助措施。为了提高示范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采用必要的农业设施,合理生产特色产品,提高资源产出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和产量,提高龙头企业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高效农业的途径,就是要根据农业生态学原理,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自然规律和商品经济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
(一)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适宜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人类的生存、生活必须依赖自然环境,必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条件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前提。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条件都有各地的特点,各种资源的差异,形成各地不同的资源组合。我们必须从当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出发,对资源及其开发条件、利用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分析其合理利用的可能性、适宜性,按照经济生态规律的要求,采取合理的科学措施,就可以使资源的开发利用達到最适度和最适点,使资源得以充分、合理、永续利用,避免因利用不当而造成资源衰退和环境破坏。
(二)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高效农业必须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农产品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卖不出去,就失去了生产的意义,就不可能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必须遵循国际化原则。要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不仅要适应国内市场需求,还要能更多地走向海外市场。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产业门类、产品种类和产品质量标准,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只有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才能实现农业高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农业是在经济生态学的原理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的农业生产。发展生态农业就是不断提高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效率,加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使其达到最高指标;并保持和改善经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发展生态农业就是更好地利用空间、时间和土地,更好地固定太阳能。采用科学的耕作制度,选用优良品种和优质种子,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等措施,提高植物产品产量,提高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效率。要把植物主、副产品及其废弃物尽可能转化为品种更多、质量更好,数量更丰富的人类能直接利用的产品。改变对秸秆、树叶、杂草等直接燃烧,为作饲料,植菇,最后作肥料还田;通过对生物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求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使自然资源能够长期地、永久地利用。
(四)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为目的,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当地资源条件为基础,建立第一产业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生物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关键,生产和销售生物主、副产品、及其各层次加工产品;按照供产销、种养加、农工贸、经科教一体化的要求,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龙型”经济实体,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农业体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建立起高效农业体系,在利益共同体内实现各类主导产品生产、加工、运销等环节的合理分工,协同互补,提高总体营运效率,扩大一体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适销率,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结构效益。以建立高效农业体系为核心,延长农业产业链,着重发展养殖和生物产品深加工部门,并延伸到储藏、运销、服务等领域,这样可增加农村就业岗位,促进剩余劳动力向乡、村加工业、城镇服务业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农业产业化能实现城乡优势互补、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承载农村劳动力,能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自然环境良性循环;从而综合提高农村各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在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下,在生物生产的某些环节上,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现代化设施,可以达到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或生物能转化率的目的。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一乡一品”起步,但决不可停留在一个特色品种上;然后,必须向前或向后延长食物链或加工链,开发系列农产品、食品,充分提高生物能利用率、废弃物利用率,走上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