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
[摘 要] 伴随着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网络的普及及其应用已然涉及生活的点滴之处,作为人们强化沟通,获取信息及日常交流的重要媒介,其重要性就大学生而言,日益彰显于校园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速更迭、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冲击下,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源头取舍及合理高效利用方面,是否具备健全的网络使用价值观及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就逐步体现出探究意义。
[关 键 词] 网络;现状;道德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3-0070-01
网络,因其信息量的广大以及传播速度的高效,作为一种不限地域的传播媒介,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的诸多方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7月,我国的大学生网民人数达2000多万。大学生,作为知识交替与更新转载的中坚力量,面对日益繁复的网络世界,如何合理取舍优良信息,进而健康有效地服务于自身信息需求,就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
作为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物质载体,网络在大学生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广,也给一些负面信息的流入搭造了滋生繁衍的平台。具体而言,就当代大学生在网络道德层面体现出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思维状态混乱,价值观念模糊。正因为网络世界极大的自由性,容易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将言行与思维游离于体制与规矩之外,加之大学生的世界观及价值观尚处于建立之中,自身缺乏对网络信息优劣的取舍判别能力。各种多样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差异也无形中加深了对学生思想的冲击。
2.网络行为恣意,自身约束缺失。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会无可避免地产生各种问题,或涉及生活琐事,或有关学习中各种奖惩评定,面对一些矛盾的产生,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便很容易成为学生不合理宣泄情绪的场所与平台,通过非理性的渠道去抒发自己的情绪,张扬自己的见解,用以作为逃避的空間,对自身素质及能力的养成起到反面作用。
二、现状产生的成因分析
1.心智尚未成熟,辨析能力欠缺。大学生涯对学生而言,正属于心理塑造与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因而在此过程中,对事务的认知,对是非的明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养成都处于待引导阶段,因而面对繁复的信息内容,如何删选、如何取舍、如何合理利用就难免表现出诸多欠缺感。[1]
2.网络虚拟诱惑,释放减压使然。网络世界,因其虚拟的特性,就难免导致道德的淡漠。同时,缺少社会舆论对它的监督使得言行的约束与规范不再受限,出现了较多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除此之外,虚拟化的自我认知与现实中的真实自我一旦长期对比,更容易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进而发展为极端的个人主义。
3.道德教育缺失,法律法规疏漏。随着青少年对网络的接触时间越来越早,社会及家庭的网络道德教育却未能如期同步伴随,致使学生未能树立良好的网络认知,加之高校对网络道德的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存在偏差及模式形式化的问题,使得网络行为的约束和控制缺失了较健全的制度保障,同时也正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一切网络不良行为在学生群体中造成了较坏的效应,对社会网络文明的建立造成较严重的影响。[2]
三、提升网络道德的对策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高校而言,更应该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合理利用各种思政课程,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倡导正确使用网络的同时,发挥思政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广泛深入学生,通过组织内容充实、种类多样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的每一天合理认知,正确使用,将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点滴生活之中。除此之外,应积极利用学生较广泛使用的网络交流工具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以便更高效地把握学生情况,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工作。[3]
2.健全网络法治规范。制度的完善是各项事务得以实施的最根本保障。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制定校规校纪,配以形式多样的政策宣讲。同时,政府相关部门更应该完善网络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从而保证政策源头的基石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杨,王丽清,刘旭红.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建设的调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5).
[2]肖应连.网络伦理学的发展与思考[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8):(4).
[3]邓清华.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与“网德”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