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冬日的灵魂

2016-04-29 00:44郭瑞炜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电线积雪大雪

郭瑞炜

【故事】

先说细碎小故事。

若干年前一个冬日下午,教室外天空彤云密布,突然开始降雪。室内自习的徒儿们个个挤眉弄眼、左顾右盼、蠢蠢欲动,我佯装未觉,缓踱至讲台旁的窗前,凝视飞雪良久,徐徐说:“江上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学生们一下子愣在那,后都微笑、齐鼓掌。此时,我大喝:“全体集合!操场上打雪仗!”瞬间,掌声、尖叫、欢呼声与凌乱脚步声骤起,把邻班着实吓了一跳。

是啊——那雪,冰清玉洁,情趣的寄托,人格的化身。自古以来,骚人骚客,常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后来,学生们才知道那“咏雪”是张打油的杰作,并非俺郭某人乘兴妙得,反而更是每每回忆此番情景了。再后来,这,还成了我与该届学生聚会的一个“保留节目”。

忽然想起,很早很早以前,我家老屋中堂画,记忆中是画在大幅的布上的“独钓寒江雪”。那时怎么也想不明白:古人为何非要在寒冷的雪中钓鱼?再后来,结识了一些书画圈的人士,在他们的指导下赏过《江行初雪图》《雪溪渔父图》《雪山归棹图》《雪江捕鱼图》,才似乎明白——古人独钓寒江只为鱼,只为“鱼鳖归其泉,鸟归其林”,我们的老祖宗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时代就注意到了“禁渔期”。可惜,我明白这一切时,老屋随马路的拓宽已拆除快三十年,那幅中堂画早已沉在我们全家人的心海深处了。

【诗句】

提及雪,就忍不住想起——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是啊,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卷”与“折”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八月飞雪,已是罕见,而笔锋一转,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景,真正令人拍案叫绝。此处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是为千古名句。

请你读一组“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请你说,其中哪句写的不是雪?

对,第三句不是写雪的。句中写“因为有幽香飘来,才知道那远处看似雪的原来是梅花”,用了“雪”字,是在描写墙角暗香浮动的美丽梅花。

【经典】

再请大家看一段文字: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卷五》)

此文啥意思?我说你听:

王子猷(书圣王羲之之子)住在浙江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西晋文学家)的《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忽然想念起戴逵(即戴安道,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当时戴逵在浙江嵊县,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王子猷怎么了?怎会有如此在今人看来怪诞不经的举止与言谈?其实,谜底全在“雪”中——四面洁白,满眼无暇,全世界了然静寂,那种超脱,人在物外、人在物中!

【美文】

看雪

文/赵丽宏

年初在北京,正好遇上一场大雪。

雪是无声地降落的。那天傍晚天色灰暗,也没有大风呼啸,以为只是个平平常常的阴天。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窗外亮得异常,原来外面的世界已经严严实实地被耀眼的白雪覆盖了。从近处屋顶上的积雪看,这一夜降雪约有三四寸厚。而此刻,雪已经停了。离我的窗户最近的一根电线上居然也积了雪,雪窄窄地薄薄地垒上去,厚度居然有电线本身的四五倍,所以看起来那根电线就像是一条长长的雪带。凭空徒添这许多负担的电线在风中紧张地颤抖着,显得不堪重负,真担心它马上就会绷断……

这是怎样的一夜大雪?那些飘飘洒洒的轻盈的雪花在夜空中飞舞时,当是何等的壮观!假如集合这地面上的所有积雪,大概能堆成一座巍峨的雪山了吧。

有什么能比大自然玄妙的造化和神奇的力量更使人惊叹呢?

雪的世界是奇妙的。在一片茫茫的白色云中,城市原有的层次都淡化了,消失了,一切都仿佛融化在晶莹的白雪之中。下雪之前的世界究竟是何种颜色,现在竟然想不真切了。人真是健忘。然而,这雪景似乎不宜久看,看久了眼睛便会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也许,人的眼睛天生是喜欢丰富的颜色的吧。白色,曾经被很多人偏爱,因为它拥有很多美好的属性,譬如纯洁,譬如宁静,譬如清高,等等。但是大多数人喜欢白色,恐怕只是喜欢一束白色的小花、一朵白色的云、一方白色的丝巾、一件白色的连衣裙……要是白到铺天盖地,那就消受不起了,眼前这无边无际的雪景,便是极生动的一例。

茫茫的白色世界有一些鲜亮的色彩开始蠕动。几辆汽车像笨拙的甲虫爬上了马路,行人也三三两两走上了街头。车和人经过的地方,清晰地留下痕迹。车辆和脚印毫不留情地撕开了雪地神秘的面纱——积雪原来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厚,车辙和脚印中显露出大地原有的色彩。晶莹寒冷的雪只是表象罢了。

一群孩子走到楼前的雪地上,又是滚雪球,又是打雪仗。尖尖的嗓音和雪团一起飞来飞去,弄得一片喧闹。最后他们的目标一致起来——堆雪人。极有耐心地用手捧,用脚刮,一个矮而胖的雪人居然歪歪斜斜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雪人周围的雪黯淡了,消失了,孩子们在欢言笑语中清除了他们这方小小天地里的积雪。他们又奔着喊着跑去开拓他们的新疆域了,雪人孤零零地丢在那里……

两只麻雀突然从窗前掠过,它们在空中急急忙忙盘旋着,嘴中发出焦灼的呼唤,似乎在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也许,是积雪使它们熟悉的天地改变了模样,它们迷路了。我以为两只麻雀不可能在我窗前停留,想不到它们找到了一个我未曾预料到的落脚点——窗前的那根电线。一只麻雀先是从下而上掠过电线,翅膀只是轻轻地一拍,电线上积雪便扑扑地落下一段,另一只麻雀也如法炮制,又拍下一段雪,然后再一先一后停落在电线上。它们轻松地抖着羽毛,不时又嘴对嘴轻声地低语着,像是互相倾吐着什么隐秘,再不把那曾使它们惊惶迷惑的雪世界放在眼里。那根曾经被积雪覆盖的电线在它们的脚下有节奏地颤动着,积雪在不断地往下掉,往下掉……大雪忙忙碌碌经营了一夜的伪装,只十几秒钟便被两只小麻雀弄瓦解了……

窗外寒风呼啸,积雪大概不会一下便消融,但雪后的世界已不是清一色的白了,我心里的春意也正在浓起来。只要有美丽的生命在,谁能阻挡春天呢?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精美散文》,有删改)

【领悟】

先来体会作者最初“看雪”时的感受及后来发生的变化:从“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壮观到对清一色的白色世界“消受不起”,再到因雪中鲜活的生命力而受到感染,心里的春意又浓起来。

再来品味作者“看雪”观察之细致,描述之生动——

如:“一群孩子走到楼前的雪地上,又是滚雪球,又是打雪仗,尖尖的嗓音和雪团一起飞来飞去,弄得一片喧闹……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清除了他们这方小小天地里的积雪。他们又奔着喊着跑去开拓他们新的疆域了……”

这几句非常细致地描述了孩子们在雪地上游戏的情景,用“尖尖的嗓音,飞来飞去,四周一片喧闹,欢声笑语”写下雪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三看文中精妙的句子——

如:“大雪忙忙碌碌经营了一夜的伪装,只十几秒钟便被两只小麻雀瓦解了……” 大雪掩盖了世界原有的丰富色彩,但这只是“伪装”和表象,小麻雀以鲜活的生命力“瓦解”了这种“伪装”;这句话与第二段的描写呼应,写出了“伪装”的不堪一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活力的歌颂。他又写道:“只要有美丽的生命在,谁能阻挡春天呢?”这是写孩子和小麻雀以他(它)们所焕发出的鲜活的生命力使雪的世界丰富而美丽,作者的心中因此感到温暖和浓浓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生命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的赞美。

就写作特点“运用衬托”而言,“雪”这一对象在文中的作用是衬托,作者写雪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衬托那些暂时被雪掩盖的生命啊!

猜你喜欢
电线积雪大雪
大雪宜进补 冬至大如年
大雪
下大雪了
我们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1000条蛇守卫电线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积雪
电线
2000~2014年西藏高原积雪覆盖时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