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划定
三江源地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是我国和亚洲的重要淡水供给地,有着“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
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范围以三大江河的源头典型代表区域为主构架,优化整合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和昂赛5个保护分区,构成了“一园三区”格局,即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地区面积的31.16%。涉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曲麻莱县、治多县,12个乡镇,53个村。
?目标定位
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
———针对三江源生态保护任务重,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强的特点,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统一功能区划,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
———针对三江源产业结构单一,生态保护对外开放和社会参与度较低的实际,坚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协调,与精准扶贫整体脱贫相结合,建立牧民群众与国家公园之间共建共享的利益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把国家公园建成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
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
———针对三江源自然景观独特性,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遗产的稀缺性、典型性和原真性强的特点,充分挖掘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展示价值,把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
通过艰苦实践、开拓创新,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努力打造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典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
?延伸阅读
今年国家将再投7亿元为保护三江源助一臂之力
封沙育草、湿地保护、有害生物防控、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江源披绿,草原丰美,三江源生态状况日益好转,今年国家将再投7亿元为保护三江源助一臂之力。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三江源生态,今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建设任务由国家新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省财政垫资项目和上年度结转项目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国家新下达中央预算内项目投资7亿元,省财政垫资项目3亿元,上年度中央专项项目结转投资5038万元。
在今年的建设中,我省将确保完成8.5亿元、力争完成10亿元的项目投资建设任务,除人工造林项目要求完成50%的投资和建设任务外,封沙育草、封山育林、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监测、宣传教育和培训项目要求全面完工,共计完成6.95亿元的投资和建设任务。
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主任李晓南介绍,2005年我国启动为期9年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6.5亿元,初步遏制了这一地区的生态退化趋势。2014年1月,治理面积更广、投入更高、标准更严格的三江源保护二期工程接续启动。工程实施两年间,三江源已在草原植被恢复、沙漠化治理、湿地保护、天然林保育等生态领域投入资金超过12亿元。预计到2020年底,三江源保护二期工程单期总投资将达160亿元。届时,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4.8%提高到5.5%,草地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25至30个百分点,生态系统将得到整体改善。
另外,今年三江源建设项目实施时间紧、任务重,省三江源办分别与四州及省农牧厅、林业厅、环保厅等部门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和廉政责任书,考核原则和主要内容及指标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生态建设考核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