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蘸烈火塑“彩虹”

2016-04-29 23:29江浩
山东画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博山作坊琉璃

江浩

博山,虽然只是山东鲁中山区的一座小城,但却是中国最早生产琉璃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琉璃之乡”。散发着800年古韵的博山琉璃手工艺,从元代起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传承着。

古代能工巧匠打造出的晶莹剔透的琉璃艺术杰作,成为皇室贡品。当代艺术家们的现代琉璃艺术作品不仅深得国人的喜爱,还随着订单大量走出国门,走进了艺术拍卖的殿堂。有“珠玉之美”的琉璃,向世人展示着这门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魅力。

池上镇店子村一家手工艺琉璃制作作坊,是博山许许多多琉璃作坊中的一个。500多平方米的作坊内烟熏火燎,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这里光线黯淡设施简陋,然而出产的琉璃工艺品却都是按国外订户的要求制作的,是要漂洋过海的。

工作时,30多名艺人围在一个炉温高达1500摄氏度的大料炉前,每人将一根长约1.7米的“吹棍”(空心铁杆)伸进炉中,蘸取不同色彩的高温琉璃溶液形成料泡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台,根据个人创作构思,采用“吹、塑、展、粘、捻、拉”等技艺,只见一双巧手变换着用钳子、用夹子、用剪刀、用铲子,对高温熔化后软乎乎的琉璃进行拿捏造型,用手托着一厚叠用水蘸湿了的报纸,在琉璃上不断滚摸造型,最后将一些预先烧制好了的花草、动物等配件组合于琉璃上再行烧制、填料程序,制作成预想的样子。令人倍感神奇的是,艺人手中的“吹棍”如同魔术师舞动的魔棒,神秘的琉璃戏法变幻莫测。

琉璃造型的过程可谓瞬息万变,艺人们必须争分夺秒趁热打铁才能顺利完成,如果冷却了就要在温炉中加温,如果凝固了就不能再次塑造了,因此把握火候和准确造型是一门过硬的技术,自古以来就是琉璃艺人的基本功。不合格的琉璃作品只能成为废品,因而世上没有两件一模一样的琉璃作品。

熊熊的烈火,使得作坊里常年有着酷暑般的温度。也正是这高温,才能将粗糙的沙砾溶成细腻的琉璃。艺人们在高温之下,冒着被烫伤的危险前,汗水满面,才能将炙热的琉璃如蛹变蝶那样羽化成仙,成为一件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看着从火炉中分娩出来的“新生儿”,艺人们总是怀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因为他们赋予了琉璃新的生命和灵魂。

古老的博山琉璃工艺分为“热工”和“冷工”两大类。将琉璃高温加热后造型属于“热工”;在室温下对琉璃雕琢属于“冷工”。这两种可以相互融合的工艺,让那些质地迷离,色彩斑斓的琉璃,如同智慧与火的结晶,在手工艺人锤炼中,绽放出浴火重生的艺术光彩。

猜你喜欢
博山作坊琉璃
源流“淄”味
假鸡蛋作坊开工啦
汾酒老作坊
法门寺里的琉璃
原乡(外二首)
开箱取宝之博山豆腐箱
大山深处是琉璃
八角琉璃井
《徽墨作坊》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