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

2016-04-29 00:44胡维忠
党的生活·青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

胡维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出发,既充分肯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出的重要贡献,鲜明指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的光荣使命;又着眼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回答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讲话具有巨大的理论说服力和思想引领力,是一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地位作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内在联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规律的结合中,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历来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自然科学帮助我们认识自然规律,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使自然造福于人类;哲学社会科学则帮助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翅膀。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是变革的先声,是行动的先导。从古希腊哲学勃兴构筑欧洲文明摇篮,到诸子百家奠定中华文明深厚底蕴;从文艺复兴运动迎来近代文明的曙光,到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启中国革命新纪元……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始终与社会的大变革相伴随。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空前广泛深刻,实践创新堪称前无古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

方向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就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和灵魂,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直接关乎其发展水平和社会贡献。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至今依然显示出科学理论的伟力,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在当今西方社会,马克思也曾被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和中国面貌的深刻变化,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活水。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学习和研究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本着科学精神、下苦功夫才能掌握真谛、融会贯通,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学术工作中,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有了坚实的立学之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谁着书、为谁立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搞清楚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就有了深厚的为学之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努力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實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就有了治学的活力之源。

基本任务: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这就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思想动力。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哪里、优势何在、如何构建、怎样发展,是关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只有融通中外、坚定自信,才能更好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就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同时,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只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立足实际、引领发展,才能更好体现原创性、时代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要看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必须积极回应时代的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完善门类、构建体系,才能更好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哲学社会科学的长足发展,既需要专业精神,也需要创新意识。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才能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支撑。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形成适应我国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才能学以致用、经世济民,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多出为人民做学问、为发展献良策的思想理论人才。

哲學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重任。只要我们不畏艰辛、奋发作为,就一定能够拥有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学术能力和水平,也一定能够在不断推进的理论创造、学术繁荣中激发前进动力、引领时代进步。

伟大的时代呼唤强大的思想力量,走向复兴的中国呼唤丰硕的理论创造。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自觉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