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佰峰
摘要: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嗜血杆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针对2015年发生的一起鸡传染性鼻炎病例,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进行了诊断,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鸡;传染性鼻炎;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34-01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以鼻腔和鼻窦炎症、流鼻涕、打喷嚏、面部肿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如治疗不及时,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5年3月,辽宁省北镇市某鸡场饲养的蛋鸡感染了传染性鼻炎,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蛋鸡场共饲养蛋鸡4 800只,发病时为210日龄,病初有几只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泪,流水样鼻液,随后,全群约1/3的鸡都出现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产蛋量严重下降。
2 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颊部浮肿,病初流水样鼻液,几日后,变黏稠鼻液,呼吸困难,发出咕噜的呼吸音,时常伸颈怪叫;结膜炎,眼部肿胀并向外突出,严重的泪水使眼睑粘在一起,引起暂时性失明;有的鸡下痢,排出绿色粪便;产蛋量随病情发展逐渐下降。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鼻腔、眼窝下窦及气管黏膜上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在鼻腔及窝下窦内,全部是灰白色水样黏液,黏膜水肿,淡红色,喉头和气管黏膜呈淡红色,附着黏稠的黏液;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内,有大量的浆液浸润;有的鸡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肿胀;腹膜炎和软卵泡及血肿卵泡。
4 实验室检查
4.1 镜检
无菌采取病鸡眼、鼻腔和眶下窦的分泌物,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散在,单个或成对排列的球杆菌。
4.2 平板凝集试验
采取鸡血,离心出血清,用生理盐水5倍稀释,在20~25 ℃的环境中,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将平板抗原和被检血清各一滴,充分混合均匀,在3 min内观察结果,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判定为阳性。
5 诊断
经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为该鸡感染了鸡传染性鼻炎。
6 治疗
(1)对病鸡进行隔离治疗,清除舍内污物及粪便,并对鸡舍、地面、用具以0.3%过氧乙酸消毒,对污物和病死鸡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2)在饲料中添加0.5%磺胺二甲基嘧啶,连喂4 d,间隔3 d,再喂4 d。
(3)对病重的鸡每只每天肌肉注射抗生素(剂量按说明书),连用3 d。
(4)病鸡鼻炎和眼炎严重的,可使用2%的硼酸水对相应部位进行冲洗,如果鸡的窦腔内蓄积有豆腐渣样凝固物时,可以用手术刀片切开,用镊子夹出全部凝固物,再用硼酸水冲洗后,滴入青霉素眼药水,操作的同时注意避免感染。
经上述方法治疗,3 d后,病鸡临床病理症状明显减轻,采食和饮水量增加,5 d后鸡群基本正常,断药3 d后,继续投药4 d,全群再无新病例出现。
7 讨论
鸡传染性鼻炎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在冬、春季节较为多发,尤其是当气温变化大,鸡群密度大,机体抵抗力下降,而鸡舍内通风状况不佳的时候易发。病鸡、慢性病鸡、康复鸡甚至健康鸡带菌都是病原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带有病菌的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被带菌鸡的鼻、眼分泌物所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传播。对该场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此次发病在3月份,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而为了避免让鸡受寒,鸡舍通风次数减少,导致空气混浊,鸡体抵抗力下降,而该场并没有做过传染性鼻炎免疫,从而导致该病发生。
在养鸡生产中,预防该病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中维生素,蛋白质、能量等的含量,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减少饲养密度,加强舍内通风,保证空气新鲜,加强对鸡舍内外尤其是饮水用具和饮用水的消毒,保持舍内清洁,及时清除粪便和各种污物。饲养人员出入鸡舍应更换衣服并消毒,避免人为传播。
(2)进行免疫接种,可使用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 在鸡只25~30日龄时进行首免,120日龄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可保护整个产蛋期。
(3)如果发病,康复鸡在一定时期可能反复发病,长期带菌。在治疗时,应在一个疗程结束后停药3~5 d,再重复用药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