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为民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迫切需要,是新形势下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大举措。2013年以来,省科技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省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服务型机关
2013年以来,省科技厅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占总数的50%以上,圆满完成了“五个再砍掉一批”的任务。按照“放管结合”的原则,省科技厅对包括已经取消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建立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并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省科技厅政府责任清单具体责任事项分解落实工作的通知》,对具体责任事项和事中事后监管事项进行了分解落实,明确了有关处室、单位责任,并要求将各项职责具体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努力做到工作范围明确、承担责任明确。对保留的5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按要求编制了行政审批手册和服务指南。对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等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4项行政许可事项均已实现网上统一运行办理,真正实现了公开、透明、便捷、高效。
二、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
围绕“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打造国家级示范园区。积极创建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制定了《山东半岛地区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方案》,科学谋划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加快打造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引领,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开展农业经营和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在农业知识产权改革、土地金融、农业科技金融及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实施高新区“双带”工程,打造经济转型新高地。研究制定《关于实施“双带”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意见》,加快推动高新区带头创新驱动、带头转型升级。实施高新区产业聚焦“1+X”计划,在每个高新区集中培育1个核心“名片”产业,推动高新区产业错位发展。规划布局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城区建设,以城市创新发展带动区域创新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和高新区,按照“互联网+”模式,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城区,推动科技经济融合、产城融合,引领示范带动全省创新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宏观指导,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积极开发未利用盐碱地,实施渤海粮仓工程。按照“一县一区一特色”布局,在全省涉农各县,每县建立一家省级云农场科技园,加速农业科技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县域农业发展道路,逐步形成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高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梯次推进的科技创新体系。
围绕重点产业,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基础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科技资源聚集,支撑产业发展。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乌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途径。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山东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科研基地、山东工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西部经济隆起带,重点建设山东创新设计研究院、锂电新能源研发检测中心、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和科技金融产业融合试验区等,推动区域跨越发展。
三、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一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保证。严格落实《关于改进和加强科技计划管理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的意见(试行)》,不断推进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建设;大力推进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改革。逐步淡化对竞争性领域扶持,重点支持基础前沿研究、公益性项目等;改变以往资金事先拨付、无偿使用方式,逐步转为后补助、有偿使用、PPP等模式,并积极探索以投资基金为主的扶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路径;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定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免责政策,强化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激发科技人员持久的创新动力;出台了《山东省专利奖励办法》,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不断推进科技人才体系建设,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二是完善支撑体系,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加快打造创业要素集聚化、创业载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创业活动持续化、创业资源开放化的生态体系。将《关于支持高新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覆盖范围由省级以上高新区拓展至全省,小微企业受益范围显著扩大。制定出台《山东省小微企业创新券管理使用办法》和《山东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暂行办法》,为小微企业发展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财税等配套支持体系,助推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优化全省创新创业环境。制定了《关于贯彻国发〔2014〕49号文件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培育科技公共服务、创新创业孵化、投融资等新兴业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科技服务业新体系。制定了《关于加快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意见》,推动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与蓝海网等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了西部经济隆起带技术转移联盟,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目前,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会员增加到1843家,累计成交合同259项,成交金额2.24亿元。
四是加快军民科技融合创新发展,创新科技合作模式,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军民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意见》,实施军民科技融合创新计划,主动参与军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协同创新,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意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与沿线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建立高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全面加强与国内大院大所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资源,推动先进技术在我省转化。探索设立科技合作基金、创建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合作模式,支持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科技合作,通过委托研发、合作研究、联合开发等形式,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全省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创业服务转变”,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加速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走在前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一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机制,鼓励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承担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二是实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第三方参与科技计划管理新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外国专家及团队来鲁设立研发中心,支持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科技合作,参与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四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全省统一的网上网下开放共享的技术交易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五是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培育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网上创新工厂等为代表的创业孵化新业态,开展科技服务业区域示范和行业示范。六是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E:TC
关键词:简政放权 职能转变 科技体制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