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思宇,甄恩龙(.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 6004;.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赖思宇1,甄恩龙2
(1.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2.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由于碎屑岩油藏的许多现成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都不能照搬运用,针对碳酸盐岩油藏的特点,本文在对工区典型缝洞单元进行井组划分的基础上,结合静态和生产动态资料,通过产量递减率、含水上升率两个指标对TK765CH井组进行了注水效果评价,并通过单井之间注采对应关系进行了注水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缝洞;注水效果
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高,特别是储层主要以缝洞为主时,对于其储层特征的识别和判断就变得十分复杂。碎屑岩油藏的许多现成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都不能照搬运用。目前对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认识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需要。所以,结合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复杂的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生产特征,对以后开发方案的制定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塔河6-7区油藏以缝洞单元为基本开发单元进行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缝洞单元之间产能差异、产量递减、含水变化等动态特征及标定采收率差异较大,严重影响了油田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制定及开发效果评价。目前注水缝洞单元的水窜进情况不断增多,由于缝洞连通方式难以评价使得调剖针对性差,最终导致调剖有效率降低。因此进行注水效果评价,为以后开展调剖治理措施分析,提高开发效果做好基础工作,也可以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塔河油田[1-4]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与库车县交界处,地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构造位置属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中南端,西邻哈拉哈塘凹陷,东靠草湖凹陷,南接满加尔凹陷。塔河油田6、7区奥陶系油藏位于塔河油田的北部,北纬约41°16′~41°22′,东经约83°46′~83°55′,研究区面积109.5 km2。
塔河油田6-7区奥陶系中下统灰岩储层储集体空间主要为溶洞、溶孔和裂缝,储渗空间形态多样、大小悬殊、分布不均,非均质性极强。而基质部分岩性致密,孔隙不发育,局部发育晶间孔(重结晶、白云化)。
截止2011年6月30日,塔河油田6-7区奥陶系油藏完钻112井(侧钻井38井),建产100井(侧钻井建产32井)。目前有油井98口,自喷井34口,机抽井44口,开井74口,日产液1 824 t,日产油水平1 134 t,综合含水35.8 %,采油速度0.51 %,累产油834.6× 104t,采出程度10.9 %。
油田注水效果评价的方法和指标有多种,如采用累积存水率、累积水驱指数、阶段存水率和阶段水驱指数来评价。但由于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具有特殊性,这些砂岩油藏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对于缝洞型油藏适用性差,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等并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注水效果的好坏。因此,通过采用产油量递减率、含水上升率来评价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在连通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注水井为中心将缝洞单元划分为几个注采井组,S67单元中的TK765CH井组包括TK666、TK667、TK711、TK746X、TK765CH这些井,下面以TK765CH井组为例进行分析。
2.1含水上升率
含水上升率[5]: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它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果含水上升率变小,甚至降至0以下那就可以说明注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由于工区含水率极其不稳定,变化较大,使用阶段含水率画出的曲线波动较大,无明显趋势,所以这里采用每采出1 %地质储量累计含水率的上升值,曲线较平缓,趋势较明显。
TK765CH井组包括TK666、TK667、TK711、TK746-X、TK765CH这些井,作出该井组含水上升率进行分析如下:TK765CH井组在2007年之前含水上升率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且比较稳定,从2007年开始迅速上升,2009年开始进入注水生产阶段,可以看出,含水上升率不但没有减缓,反而出现大幅度上升,说明注水不仅效果不明显,并有可能出现了水窜的情况。
2.2产量递减率
产量递减率[6]:某一阶段累计产量减去下一阶段累计产量的差值比上该阶段的比值。可以利用产量递减率曲线来优化注水强度和注水时机,为开发提供更好的依据。
同含水上升率一样,作出TK765CH井组产量递减率曲线。
根据TK765CH井组产量递减率与时间关系曲线,在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以后,产量递减率处于一个上升趋势。说明该井组产量下降,注水对该井组增油几乎没有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注水,TK765CH井组含水率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上升较快,产量下降明显,总之,注水效果较差。
前面分析得出,TK765CH井组注水效果较差。下面通过单井之间注采对应关系对注水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TK666井从2013年2月27日开始注水,平均日注水量57.75 m3,在TK666注水后,TK667井很快有响应。油压、日产油量、日产液量都有明显上升。
TK765CH井于2009年9月30日开始大量注水,注水84 d后,TK667井日产油量、日产液量及油压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表现出了较好的注水响应特征。在TK765CH井注水25 d后,TK711井油压、套压均上升,日产油量、日产液量增加,同时含水率有明显下降的特征,注水响应明显。在TK765CH井注水后,TK746X井也出现日产油量、日产液量上升的特征,注水响应明显(见表1)。
表1 TK765CH井组单井对比分析数据
结合工区储集体类型分析,TK667与注水井TK-666的注采对应关系为缝注洞采,低注高采。对于缝注洞采方式[7],注入水沿裂缝进入溶洞,注入水在重力作用下沉入洞底,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并随着注入水的增加,油水界面升高,起到注水替油的作用[8]。在高注低采和低注高采两种情况下,注水效果均理想。TK666注入水通过裂缝进入溶洞,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起了注水替油的作用。可以看到,TK667日产油量从9.0 t上升到18.1 t,油井能量得到一定恢复,注水效果明显。
TK746X与注水井TK765CH注采对应关系为洞注洞采,高注低采。洞注洞采组合指连通的井钻遇的为同一套溶洞储集体。对于此类储集体组合形式,由于连通井组钻遇的均为溶洞,因此采油井之间连通性好。由于注水层位高于生产层位,注入水很容易沿着压力降低优势通道快速突进至采油井底部,造成采油井水淹,注水失效,不能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9],溶洞体中将会存在大量的剩余油,普遍分布于压力降低通道附近及溶洞其他部位[10]。TK746X产液能力和日产油量通过注水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含水率上升,注水效果比较差。
TK711与注水井TK765CH注采对应关系为洞注缝采,同层注采。对于洞注缝采方式,注入水首先在重力的作用下,在溶洞中出现重力分异,然后注入水沿着大的开启裂缝突进至采油井并驱替裂缝中的原油[11],当水体突破至采油井后,该类裂缝形成高速水流通道,而周围的小裂缝和渗透率差的裂缝就会成为几乎无效沟通通道,并导致采油井很快出现水淹,基本无采油能力,注水效果差。TK711日产液量和日产油量上升,注入水主要通过裂缝驱替TK711井旁溶孔中原油,效果较好,但由于洞注缝采的关系,从生产曲线中可以看出,TK711的含水率从2011年9月开始急剧上升,出现水淹,注水效果变差。
TK667与注水井TK765CH注采对应关系为洞注洞采,低注高采。注水井注水层位相对于采油井采油层位注水层位更低,在重力分异作用下,注入水很快下降到溶洞底部,补充溶洞储集体能量,并且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该种注采模式能有效地补充油层能量,开采溶洞内部原油,注采效果好[12]。TK667产液能力恢复明显,日产油量从18 t上升到43 t左右,含水率下降,注水效果明显。
(1)从含水上升率和产量递减率分析,TK765CH井组注水效果较差。
(2)注采对应关系影响油田注水开发的效果,一般缝注洞采效果较好,而洞注缝采效果较差;低注高采效果较好,而高注低采效果较差。整体注水受效规律为:孔渗性差的储层注水,孔渗性好的储层采油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林忠民.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J].石油学报,2002,23(3):23-26.
[2]周玉琦.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勘探实践与认识[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4):363-367.
[3]蒋炳南,等.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论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4]王良俊,李桂卿.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地貌形成机制[J].新疆石油地质,2001,22(6):480-482.
[5]金毓荪,杨万里,王志武.大庆油田分层开采[J].石油学报,1980,1(S1):58-72.
[6]李柏林,涂兴万,李传亮.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产量递减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20(3):132-134.
[7]李红凯,袁向春,康志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组合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29):8605-8611.
[8]王庆魁,陆正元,钟伟,等.单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开发中的油水关系分析[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28(2):179-183.
[9]易斌,崔文彬,鲁新便,等.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动态连通性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2011,32(5):469-472.
[10]王敬,刘慧卿,徐杰,等.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5):585-590.
[11]马旭杰,刘培亮,何长江.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模式[J].新疆石油地质,2011,32(1):63-65.
[12]黄咏梅.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注水实践与认识[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3):371-372.
手性季碳氨基酸不对称合成获进展
2月18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明华课题组表示,其自主设计的新型开链结构的简单磷-烯为手性配体,用于铑催化的硼酸对4-芳基-3-羰基-1,2,5-噻二唑类底物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中,成功实现了含季碳手性的二芳基取代的系列1,2,5-噻二唑啉酮类化合物的高对映选择性合成,产物经简单开环便可以得到结构重要的各种芳基取代的光学活性氨基酰胺及异吲哚啉、异吲哚啉酮。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一些高效合成手性非天然氨基酸的方法,如不对称氢化,无法用于构建手性季碳氨基酸类化合物。由该课题组设计的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高、底物适用范围广,为今后手性二芳基氨基酸化合物用于相关药物研究提供了可能。目前,该方法已成功用于默克公司报道的BACE-1抑制剂(R)-iminohydantoin(Ki79nm)的首次催化不对称合成。
(摘自中国化工信息2016年第5期)
作者简介:赖思宇,男(1988-),四川省自贡市人,2014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方向研究工作,邮箱:laisiyu_sw@cnpc.com.cn。
*收稿日期:2016-01-21
DOI:10.3969/j.issn.1673-5285.2016.03.025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285(2016)03-00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