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罗剔抉 鉴往知来

2016-04-27 20:58沈晓梅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示例名著江苏

摘 要:研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科)》的变化与调整,明确考试涉及考点以及各考点的考试范围和形式,以便广大考生和教师全面、准确、及时了解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

关键词:2016年考试说明(语文);深度解读;变化

2015年高考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淡出人们的视野,2016年的高考旗帜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科)》(以下简称“2016考试说明(语文)”其他各年依此类推)没有任何悬念的在2015年12月初呱呱坠地。“2016考试说明(语文)”秉承江苏历年来“考试说明(语文科)”变化上的一贯做法——每年的变化都不大,在2015年“考试说明(语文)”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虽然调整很细微,但作为2016年江苏高考命题依据的“考试说明(语文)”,无论变还是不变,都值得我们认真研读。

笔者参照往年考试说明,对2016年考试说明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和比较,下面是一些所得。

一、“命题指导思想”部分

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2016考试说明(语文)”调整最大的部分。笔者发现:第一,删去的内容都是务虚的文字,这反映江苏考试说明制定者的踏实之风。第二,表达更加精当。“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这本来就是正确的废话,删去乃在情理之中。第三,思想更加明确。修改后的命题指导思想部分能让全省复习迎考的师生一下子就明白命题的依据、原则、试卷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言简意赅。

二、“考试能力要求”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各年“考试说明(语文科)”中最稳定的部分,多年没有变化,今年也不例外。其实这没有变化的部分,恰恰反映了江苏语文试卷多年来在对考生能力要求上的一贯性。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部分

在这部分“必考内容”中的变化有:

纵观“必修内容”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表述语词的变化——增加或删去语词。如“(四)写作”中“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等文章。”的表述与“2015考试说明(语文)”相比增加了一个“等”字,使得表述的文体范围更广;而“(三)现代文阅读”中“阅读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表述与“2015考试说明(语文)”相比删去了“鉴赏”和“阅读评价”两个语词,使表述更科学、简洁。

二是表述内容的变化。如“(二)古代诗文阅读”“ 3. 分析综合的(2) 归纳内容要点”。“2015考试说明(语文)”此内容表述为“概括中心意思”。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两者的区别。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文字,“内容要点”可能是多个的,而“中心意思”只能是一个。因而“归纳内容要点”比“概括中心意思”在思维的质和量上对研读文本者都提升了要求。而将“(四)写作”“1.基础等级”的“(2)符合文体要求” 改为“体现文体特征”,显然提升了对文体明确的要求。

三是表述形式的变化。如将“(四)写作” “(6)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改为“标点正确,无错别字”。显然是为了语言表达的整体美,与考试的要求无关。

在这部分“加试内容”中的变化有:

这部分的三处变化体现了表述语言更简洁(变化2)、更科学(变化1、3)。

四、“附录”部分

这部分变化有二,一是调整了古诗文默写篇目:删去《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增加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二是调整了“名著目录”。必考目录中《女神》回归,同时删去《飞鸟集》。

或许有人会说,这两处变化没有什么深意吧。是的,这两处变化中,第一处变化,使语言表达更为流畅,第二处则增加高考对名篇的覆盖率,其实这就是借助考试说明的变化来传递对学科教学的引领。

五、“典型题示例”部分

教师们对考试说明中的示例的关注和研究也体现了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指向性。我们面对“典型题示例”“删”和“增”做如下拟测:

1.删去2010年江苏卷中的成语题,这就意味着江苏命题人清醒认识到从前将“必考内容”中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单纯命题为“成语使用正误判断”的缺陷。因而也就意味着,今后江苏卷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查形式会以“词语辨析”的形式出现,且有“一般词语”和“成语”联合考查的趋势,如典型题示例中的第1、2题。

2.删去2008年江苏卷中的病句题,增加了2015年全国卷I的病句题。就单纯病句题这种选择题的形式而言,删和不删,增或不增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删去江苏卷病句题,增加全国卷病句题,却让我们看到命题人的胸怀——向全国其他省市试卷学习(“2015考试说明”中便有了这种借鉴)。

3.增加2015年江苏卷的修辞题。江苏“考试说明(语文)”在“必考内容”中,虽然每年均十分明显的列出了“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且明确了常见修辞手法的范围。但是,这个考点真正单独成体的不多——以往总是放在诗歌鉴赏或现代文阅读中与其他内容结合考查。2015年修辞单独成题,这不仅仅说明江苏卷的覆盖面,也反映出命题人对过去疏漏或忽视考点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讲,近几年没有或很少涉及的考点,复习迎考的师生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千万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以致某个考点忽然出现在试卷中而措手不及。

4.删去了2005年江苏卷的诗歌鉴赏题,增加2015年全国I卷的诗歌鉴赏。虽然都是诗歌鉴赏这一题型,虽然有年份的不同。如果仅仅从用新题代替旧题或者向全国卷学习之类的理由来解释这一变化似乎太小儿科。我们应该注意到,新增加的2015年诗歌鉴赏中的这样一道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这道题将学生课内知识和阅读能力巧妙勾连起来,使学生形成真正的知识迁移。一句话,这是近年来全国这么多试卷中难得的好题,套用何永康先生的话,真实“亏他想得到!”因此,我们在备考中要注重高中教材的拓展和课堂内外、教材内外、文本内外的勾连。

5.删去了2014年江苏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二个语段题。增加了2015年江苏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二个语段题。我们不难发现,删去的《乾坤草亭》(朱良志),严格的讲既不是论述类文本,也不是实用类文本。若一定要说出问题所在,笔者觉得应为小品文。而增加的《罗丹的雕刻》(熊秉明)则是一篇典型的文艺论文。在这一删一增之中,不仅与“考试说明”“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中的“阅读文学类、论述类及实用类文本”的要求相吻合,也使“典型题示例”更具“典型”性。

6.删去了2010年江苏卷作文题。2015年的“典型题示例”,选用了2007年、2010年、2012年、2014年江苏卷的四道作文题和2012年上海卷的作文题,共五道。这五道题其实是两类题型:一类题型是江苏卷传统的“材料+命题”,分别是2007年、2010年、2012年江苏卷作文题;一类题型是人们常说的“新材料作文”,分别是2012年上海卷和2014年江苏卷作文题。如今删去2010年江苏卷的作文题,是的,两类题型的比例为1:1,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两类题型将是未来江苏卷命题的主要形式,且两者都要抓,不可偏废。

7.删去2009年江苏卷附加题部分的文言材料阅读题。增加了2015年江苏卷附加题文言材料阅读题型。从“典型题示例”对江苏卷加试部分文言材料提到删和增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一是考查的内容更趋向于能力层面,如新增的2015年试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由仅仅是“找”上升到“概括”;二是文言阅读材料的选择,在保持过去的多样化的基础上,目光由唐宋之前,拓宽到明清。

8.删去2013年江苏卷加试题中文学名著选择题。增加2015年江苏卷附加题 “名著阅读”部分的选择题。虽然这两道文学名著选择题在考查的能力层级上都属于B级,但2013年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把握”,这与收入“典型题示例”的2012年试题有了重复。而2015年只是考查对“名著名篇内容的把握”。因而删去2013年的名著选择题使“典型题示例”编写更科学。同时2015年的名著选择题从表面看起来考查范围似乎有所缩小,但在难度上无疑有了提高,这就意味着对学生阅读要求的提升。

9.删去2011年江苏卷加试题中的名著阅读简答题、2012年江苏卷加试题中的名著阅读简答题。将2015年江苏卷附加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第一题增加在示例里。这两“删”和一“增”主要是从考试的内容更符合名著阅读特点和要求的角度考虑的。因为2011年和2012年的两道题说到底考查的内容仍停留在识记和简单概括的层面,而2015年试题虽然是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但因为是结合人物语言和所在章节的内容而进行的,因而考查的思维量有了明显增加,“阅读”不再是浮光掠影,必须沉下心来。

10.增加2015年江苏卷加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题。这一道题目的增加,首先是使“典型题示例”的编排更合理和科学。新增的示例从文学类、论述类及实用类三个方面选择阅读材料。其次也有提醒考试复习范围的作用。

当然,考试说明为试题命制及复习提供了纲领,笔者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近几年的考试说明作了一些比较和反思,期待能够获得共鸣。

作者简介:沈晓梅(1984— ),女,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示例名著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10秒记忆
图说江苏制造
飞吧,云宝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