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浩,毛维艳,白建波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周浩,毛维艳,白建波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摘 要:红河州自2009年引进巴西蘑菇种植,现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云南省最大的巴西蘑菇生产地。文章通过实地考察、问卷等方式对红河州内巴西蘑菇种植基地及相关从业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红河州巴西蘑菇的种植已初具规模,2014年全州年产巴西蘑菇产量突破5000吨,产值突破5000万元,给当地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存在种植技术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低、技术水平各地不均一等问题。最后,笔者从研究合作、技术培训、政策引导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对红河州巴西蘑菇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发展
巴西蘑菇( Agaricus blazei murill) 又名姬松茸、小松菇、柏氏蘑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1].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其具有浓郁的杏仁香味,美味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发酵菌丝体含有18种氨基酸,富含促进儿童生长、 发育和增加智力的精氨酸和赖氨酸;菌丝体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21.37%,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39.7%.[2]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且对肿瘤、痔疮、神经痛等具有一定疗效.[3]
巴西蘑菇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佛罗里达州海边草地、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市周边的草原以及秘鲁等国[4].1975 年,日本室内高垄栽培法首次获得成功,经努力改良才确立了现在的大规模人工栽培方法.在国外,就巴西而言,巴西蘑菇是种植最广泛的蕈菌.在发展中国家最喜爱的食药用菌中高居榜首[5].除去原产地巴西、秘鲁、美国之外,日本、韩国、泰国、法国等地都有种植.随着巴西蘑菇栽培技术进步与成熟,巴西蘑菇栽培面积的扩大,巴西蘑菇产量逐年增加,我国作为姬松茸(巴西蘑菇)主要生产国之一,贵州、广西、四川、河南、河北、湖南、上海、安徽及东北各省均有栽培.[6]
红河州优越的气候条件适于巴西蘑菇的种植,从引进种植至今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巴西蘑菇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废物转化与循环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生产的状况、优势、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建议,以期对红河州巴西蘑菇或是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1 调查对象
以红河州内巴西蘑菇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自2009年巴西蘑菇进入红河州以来,在红河州一些县市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红河州内已有多个巴西蘑菇种植基地,本文就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种植基地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如表1,各种植基地均属于农业公司或专业合作社.
表1 红河州内巴西蘑菇主要种植基地
1.2 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实地调查法,通过对各种植基地的实地考察、与从业人员及相关负责人的交流、填写问卷、查阅文献等方法获取信息.
2.1 菌种来源
菌种是食用菌种植成败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成或农业公司的运营.红河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没有一家食用菌研究所,没有能提供菌种的单位或个人,云南省有几家食用菌研究所,但是巴西蘑菇种植范围小,在云南省亦没有生产巴西蘑菇菌种的单位.如表2所示,红河州地区种植的巴西蘑菇母种均来自福建省农科院.
表2 红河州内巴西蘑菇母种来源
2.2 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的栽培原料
巴西蘑菇是草腐型真菌,能分解利用作物秸秆,如麦秸、稻草、棉籽壳、玉米杆等,能利用蔗糖、葡萄糖、而不能利用可溶性淀粉.以豆饼、花生饼、麦麸、动物粪便、尿素和硫酸铵等作氮源,不能利用蛋白胨.[7]巴西蘑菇的种植应本着就地取材原则,尽量以当地富余的农业废弃物为栽培主料,以节约成本.红河州有5家榨糖厂,有大量甘蔗渣,各巴西蘑菇种植基地均以甘蔗渣作为主要碳源,如表3所示,在石屏宝秀和石屏坝心基地,甘蔗渣占栽培料的84%以上,是唯一碳源,其余5个基地栽培料配方中甘蔗渣的比例为18.6%-65.4%不等,并与稻草共为碳源.各种植基地氮源主要是干牛粪,占栽培料的8-27.9%不等,以及少量的碳酸氢铵,占栽培料的1.4-2%之间,各种植基地栽培料配方中C/N差异较大.各种植基地栽培料配方中均添加过磷酸钙1.7-2.1%,石膏粉1-2.1%和生石灰1-1.7%.
表3 栽培料配方(%)
2.3 红河州内巴西蘑菇的栽培形式
巴西蘑菇的栽培方式主要有大棚畦栽、小棚畦栽、菇房内床架式栽培、大棚内床架式栽培和现代化蘑菇工厂化栽培.[7]不同的栽培方式代表了不同的栽培水平.如表4所示,红河州巴西蘑菇的种植全部采用大棚内床架栽培的方式,搭建大棚的材料均为竹子,以塑料薄膜和遮阴网覆盖,单棚的占地面积均为200m2,搭架6层,每个棚的实际栽培面积为600m2.各种植基地水、电、路条件不一,除了石屏坝心、金平大寨两个基地实现通自来水以外,其他基地均采用地下水或河水,除了石屏宝秀、石屏坝心、个旧卡房实现基地通电以外,其他种植基地均没有通电,但是所有基地都已通车.
表4 红河州内巴西蘑菇栽培形式
2.4 红河州内巴西蘑菇栽培规模
2.4.1 近三年来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菇棚数量
如图1所示,2012年,红河州进行巴西蘑菇种植的仅有建水腾飞农业有限公司和云南菌宝菌业基地(石屏、金平),全州巴西蘑菇种植菇棚数量仅为74个,种植面积仅为44400m2,其中建水腾飞农业31个棚,18600m2,云南菌宝菌业基地(石屏、金平)43个棚,25800m2;2013年,相比2012年,种植企业多了泸西盛博和蒙自宏农,全州巴西蘑菇种植菇棚数量增加到374个,种植面积增加到224400m2,其中云南菌宝菌业基地260个棚,156000m2,占全州总种植面积的69.5%,其余公司和合作社仅占30.5%;2014年,种植基地多了个旧卡房镇菌宝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州巴西蘑菇种植菇棚数量增加到1071个,种植面积增加到642600m2,其中云南菌宝菌业基地(石屏、金平)750个棚,450000m2,占总面积的70%,其余基地共占总面积的30%.
图1 菇棚数量统计
2.4.2 近三年来红河州巴西蘑菇鲜菇产量
近3年来,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鲜菇总产量成倍增长,如图2所示,2012年-2014年间,红河州巴西蘑菇年总产量呈倍数增长,从296吨增长到5076吨。在种植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鲜菇产量反映了巴西蘑菇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如表5所示,近三年来,红河州内各巴西蘑菇种植企业或合作社其单位种植面积上平均鲜菇产量有差异,同一个公司或合作社基地不同年份的单产不同,云南菌宝菌业种植基地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巴西蘑菇平均单产为6.66kg/m2、8.33kg/m2和8.33kg/m2;建水腾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2、2013年和2014年平均单产为6.66kg/m2、6.66kg/m2和6.94kg/m2;蒙自宏农2013年和2014年平均单产均为6.66kg/m2;泸西盛博2013年和2014年平均单产为7.5kg/m2和6.66kg/m2;卡房菌宝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年平均单产8.82kg/ m2,是红河州内巴西蘑菇种植最高单产.
图2 巴西蘑菇产量
表5 2012年-2014年红河州内巴西蘑菇公司和合作社巴西蘑菇产量
2.5 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产值
红河州巴西蘑菇栽培规模与产量增长如此快速,与巴西蘑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有直接关系.巴西蘑菇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干制加工,多以干品上市,价格稳定.红河州所产巴西蘑菇均由公司或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干制加工,然后卖到福建等地,进行国内外流通,其价格与红河州本地市场消费关系不大.如表6所示,近3年来,红河州各基地巴西蘑菇鲜菇收购价在6元/kg-10元/kg之间,2012年云南菌宝菌业鲜菇收购价为6元/kg,建水腾飞为7元/kg,分别实现产值103.2万元和86.8万元;2013年,云南菌宝菌业和蒙自宏农鲜菇收购价均为7元/kg,实现产值910万元和42万元,建水腾飞和泸西盛博鲜菇收购价均为6元/kg,实现产值160.8万元和86.4万元;2014年云南菌宝菌业鲜菇收购价为10 元/kg,实现产值3750万元,蒙自宏农、建水腾飞、泸西盛博和卡房菌宝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鲜菇收购价均为8元/kg,分别实现产值454.4万元、400万元、134.4万元和72万元.2014年,红河州巴西蘑菇产值突破5000万元.
表6 2012年-2014年红河州巴西蘑菇鲜菇收购价及产值
2.6 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经济效益
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规模和产量增长迅速,主要原因在于种植巴西蘑菇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巴西蘑菇主要采取大棚床架式栽培,生产成本比蔬菜等传统作物高,主要投入成本由大棚折旧费、栽培料费用和菌种三部分组成,如表7所示,每个大棚的建设成本为12000-14000元之间,使用寿命为3年,则每年的大棚折旧费为4000-4666.7元,连同栽培料和菌种成本,每年单棚的生产投入为17000-19666.7元,每年单棚的产值减去投入即为利润.各年度生产投入差异不大,但是年利润相差却很大.云南菌宝菌业的单棚利润2012年为6976元,2013年15986元,同比增长129.15%,2014年30980元同比增长93.79%;建水腾飞的单棚利润2012年 为10972元,2013年为8972元,同比下跌18.22%,2014年为14312元,同比增长59.52%;蒙自宏农的单棚利润2013年为8305.3元,2014年为12301.3元,同比增长48.11%;泸西盛博的单棚年利润2013年为7333.3元,2014年为12301.3元,同比增长67.74%;卡房菌宝2014年的单棚利润为23336元.自从事巴西蘑菇种植以来,各基地栽培巴西蘑菇获得的总利润不同,且差异较大.云南菌宝菌业栽培巴西蘑菇3年来单个棚总计实现利润53942元,建水腾飞栽培巴西蘑菇3年来单个棚总计实现利润34256元,蒙自宏农栽培巴西蘑菇2年来单个棚总计实现利润20606.6元,泸西盛博栽培巴西蘑菇2年来单个棚总计实现利润19634.6元,卡房菌宝栽培巴西蘑菇1年,单个棚实现利润23336元.
表7 2012年-2014年红河州巴西蘑菇单棚种植经济效益
3.1 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发展优势
3.1.1 政策支持
红河州人民政府以红政发〔2013〕77号文件印发了《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 全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到2015年,全州将建立3-5个野生菌保护促繁基地,推广3-5个栽培菌优良品种,发展3-5个特色栽培菌试验示范基地,培育3-5个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食用菌年总产量达5000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
为确保全州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工作的顺利推进,州政府一是成立红河州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供销合作社,负责全州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统一管理全州食用菌采集、种植,牵头协调食用菌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科技推广、人才培训等,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二是切实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扶持投入力度,州政府从2013年开始,每年安排一定的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资金;三是切实做好食用菌产品宣传工作;四是提出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七项主要任务:调整产业规划布局、加大野生菌资源保护力度、积极推广适销优良菌种生产、大力培育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加强食用菌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食用菌生产管理、加强食用菌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以云南菌宝菌业石屏基地为例,为鼓励农户栽培巴西蘑菇,2012年县政府给农户每个棚1000元扶持资金,企业则为农户出电费水费;同时,为打消农民顾虑,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鲜菇统一由云南菌宝菌业有限公司收购,根据市场反应每年明确收购价格,确保农户利益,避免菇贱伤农.所以在红河州内石屏县巴西蘑菇的种植发展最为迅速,石屏县农民种植巴西蘑菇获益最大.
3.1.2 气候条件优越
红河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其中连续降雨强度大的时段主要集中于6-8月,且具有时空地域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据近10年间统计,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气温-9.0、31.5℃,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7.2℃、23.4℃,极端气温-2.0、40.7℃,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1688.7毫米.[9]巴西蘑菇菌丝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10-37℃,最适温度23-27℃.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是20-33℃,最适温度22-25℃,红河州大部分地区均适合巴西蘑菇的种植,目前在石屏、金平、建水、泸西、个旧和蒙自均有巴西蘑菇的种植,面积达642600m2.
3.1.3 栽培料原料丰富
红河州有耕地面积388.5万亩,主要作物(玉米、水稻、小麦)秸秆年产量90万吨,甘蔗在红河州内大面积栽培,在红河州红河县、元阳县、石屏县、河口县及蒙自市均有榨糖厂,年产甘蔗渣2万吨以上.另外,红河州地处高原,山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天然牧场,牛羊存栏量和出栏量都较大,2009年畜牧业产值(现行)达66.4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3%,牲畜粪便量大.红河州地区栽培巴西蘑菇就地取材,州内河谷地带盛产菇棚搭建材料竹子,农作物秸秆、甘蔗渣、牲畜粪便资源丰富,在此进行巴西蘑菇栽培可变废为宝,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同时有研究表明含甘蔗渣栽培料经堆制发酵后,移入床架后发酵,接种栽培姬松茸(巴西蘑菇),产量在 7 kg/m2以上,品质好,其经济效益比不加甘蔗渣提高了60 % 以上,[8]更突显红河州地区栽培原料的优越性.
3.1.4 剩余劳动力丰富
食用菌产业需要众多的人力,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9]红河州地处高原,人均耕地面积更少,有十分丰富的剩余劳动力,保证了巴西蘑菇产业发展的人力需求.而巴西蘑菇产业的发展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更加合理的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有的地方可以做到房前屋后抓经济.
3.2 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红河州于2009年最早引种巴西蘑菇,2012年开始规模化栽培,2014年全州巴西蘑菇栽培规模达1071个棚,栽培面积642600m2,年产鲜菇5000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成为云南省内最大的巴西蘑菇种植基地.但是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发展仍存在普遍种植技术水平较低、专业人才缺乏、单产不稳定、各地价格及利润差异较大等问题.
3.2.1巴西蘑菇种植技术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低
巴西蘑菇种植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巴西蘑菇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蘑菇质量.巴西蘑菇仔日本、美国、巴西等国都有大面积栽培.日本栽培巴西蘑菇,以稻草和甘蔗渣为主要原料,床式栽培,35-40天出菇,每潮菇周期10天,每平方米可产鲜菇10kg左右;湖北宜昌市在果树下套种巴西蘑菇,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菇9-11kg;随州市安居镇采用大棚床架式栽培巴西蘑菇,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菇10kg.[10]红河州各巴西蘑菇种植基地每平方米鲜菇产量不同,不同年份间也有差异,个旧卡房菌宝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年实现每平方米产巴西蘑菇鲜菇8.82kg,为红河州巴西蘑菇最高单产记录,最低的才6.66kg,且大部分种植基地大部分时间只达到这个水平.由此可见,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技术水平较低,公司或合作社给农户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但真正从事栽培管理的仍是农户,红河州引种巴西蘑菇时间较短,大部分农户是首次栽培巴西蘑菇,缺乏种菇经验和常识,种植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导致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普遍较低.
3.2.2巴西蘑菇栽培各地单产不一
本文调查了红河州内5家巴西蘑菇种植企业或合作社,种植地涉及石屏县、金平县、建水县、泸西县、个旧市和蒙自市,各种植基地的巴西蘑菇单产不同,2012年,仅有云南菌宝菌业和建水腾飞农业种植巴西蘑菇,单产均为6.66kg/m2,2013年云南菌宝菌业单产增加到8.33kg/m2,而建水腾飞仍是6.66kg/m2,同时蒙自宏农和泸西盛博也开始种植巴西蘑菇,单产分别为6.66kg/m2和7.5kg/m2,2014年云南菌宝菌业巴西蘑菇单产维持8.33kg/m2,建水腾飞略有增加,为6.94kg/m2,蒙自宏农维持6.66kg/m2,而泸西盛博从2013年的7.5kg/m2下降到6.66kg/m2,卡房菌宝菌业开始种植巴西蘑菇,单产达到8.82kg/ m2,为全州内最高单产记录.各个种植基地的单产不同,云南菌宝菌业单产实现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然后保持不变,建水腾飞第一年和第二年单产保持不变,第三年略有上升,蒙自宏农第二年和第一年相同,都为6.66kg/m2,而泸西盛博出现第二年比第一年下降.造成各地单产不一的原因,可能是种植公司或合作社技术力量强弱不同,巴西蘑菇种植过程中,技术指导较好的公司或合作社,其巴西蘑菇单产就高,技术指导不到位的公司或合作社,其巴西蘑菇单产就低.巴西蘑菇单产在红河州内各地不均,也反映出红河州内各地区巴西蘑菇的种植技术水平不均.
3.2.3 病虫害防治能力弱
在本次调查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各个栽培基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导致的减产.其中以个旧卡房陈家寨栽培基地的减产最为严重达到50%-60%,平均每个菇棚产量仅为2.25吨;而以石屏宝秀的病害相对较少,平均每个菇棚产量达到5吨以上,但病害导致减产也占10%—15%,红河州因病虫害导致的巴西蘑菇减产约在20%-30%之间.常见的病害有:青霉、木霉、根霉等真菌病害,斑点病等细菌感染,菌虱、菇蚊等螨类病害.导致这些病害出现甚至泛滥的原因主要是菇农对巴西蘑菇生长习性栽培原理掌握不透彻,以致从拌料发酵到出菇管理过程中有一些不当操作,增大青霉、木霉等主要病害感染的几率,或是从福建引进的巴西蘑菇菌种对本地环境条件不完全适应,从而表现出抗性弱的特点.
在病害出现的同时,没有较为有效的防治措施,多采用甲基托布津混合多菌灵喷洒,但效果都不理想,有菌虱的采用哒螨灵等喷洒,有的菇农是在杂菌和细菌感染出现时将出现杂菌及感染的栽培料一起扔掉,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收效甚微.
3.2.4食用菌专业人才缺乏
新兴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食用菌产业发展到今天需要一批既懂技术同时具备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客观大环境的共同要求.[11]红河州地区巴西蘑菇产业刚刚起步,专业人才缺乏尤为明显.目前红河州巴西蘑菇企业或合作社中负责种植指导的技术骨干多由有巴西蘑菇栽培经验的福建籍农民组成,每位技术人员负责公司或合作社下的菇棚十到几十个不等,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农户在栽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云南菌宝菌业石屏基地设立奖励机制,每个技术人员负责菇棚的产量达到6kg/m2以上,每平米增产1kg,技术员有1元提成,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石屏基地的巴西蘑菇单产从12年的6.66kg/m2提高到8.33kg/m2,但和巴西蘑菇的高产栽培仍有差距,这跟目前红河州内巴西蘑菇种植技术骨干普遍学历较低,有经验但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研究能力有关.培养红河州本土的技术骨干,对扩展巴西蘑菇种植规模,创新适宜红河州各方面条件的巴西蘑菇种植技术有重要意义.
3.2.5 销售渠道单一,本地市场空白
市场是产业发展好坏的关键因素,广阔的销售市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12]调查结果显示,红河州大部分的菇农通过公司或合作社解决销售问题,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公司有偿提供菌种和栽培技术指导,按协议价统一收购鲜菇,协议规定菇农不得将蘑菇私自卖给合作公司或合作社以外企业或个人,在降低菇农风险的同时也限制菇农的销售自由,不利于市场竞争.
公司或合作社主要以脱水干菇供应福建、重庆、成都等地区,对本地市场几乎不供应,当地人对巴西蘑菇的了解几乎空白,本地消费几乎为零.红河州具有良好的菌食文化传统,人民喜食野生菌,人工栽培食用菌在红河州也有很大的消费量,比如香菇、金针菇等在红河州市场的价格一般比昆明高1-2元/kg,具有巨大的巴西蘑菇市场潜力,本地市场的开拓有利于降低巴西蘑菇销售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4.1 企业与当地科研院所结合,开展巴西蘑菇研究
目前红河州从事巴西蘑菇种植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大多由福建籍商人或当地农科站人员创办,学历层次低,不具备创新研发能力,公司或合作社不设菌种研究中心,不设实验室,不利于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的长远发展.应立足红河州,与红河学院或红河州农业学校等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及师资力量,开展巴西蘑菇菌种研究,栽培技术创新研究,以及巴西蘑菇品质研究和加工研究,为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2 培养本土食用菌专业人才,为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目前红河州巴西蘑菇种植技术人员均是福建籍人士,由各公司企业和合作社高薪聘请而来,负责指导当地农户种菇.由于技术人员对本地情况不甚了解或与本地农户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致使要实现整体巴西蘑菇种植技术的提升比较困难;其次从外地聘请的人员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红河州巴西蘑菇产业的发展需求,急需大量食用菌专业人才才能支撑巴西蘑菇产业的长远发展.在这方面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通力协作,构建本土食用菌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可借鉴保山富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做法.富群农业是一家种植、收购和加工香菇的企业,拥有亚洲最先进的香菇生产设备,该公司响应保山市政府的号召,积极扶持培育当地食用菌专业人才,在保山学院设立富群班,每年招收15名学生,学费等由公司支付,公司要求学生每年假期到公司参与社会实践,成绩优异者公司培养上研究生甚至博士,毕业后留任公司,担任技术骨干或管理精英,为公司的发展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
4.3 加强对菇农的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巴西蘑菇种植技术水平
巴西蘑菇种植企业或合作社应与科研院所合作,对当地菇农开展技术培训,增加培训次数和扩大培训面,尽量做到生产上每一个环节均进行培训,使广大菇农消除种植技术低的困扰,只有菇农的种植水平提高了,巴西蘑菇的产量和品质才可能得到提升.
4.4 政府主导,搭建食用菌交流平台,促进产业提升
目前红河州内从事巴西蘑菇种植的企业或合作社之间,从栽培料配方选择到单位面积巴西蘑菇产量均存在不小差异,这与各企业或合作社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有很大关系.红河州政府已于2012年成立食用菌工作小组,红河州供销社,政府应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调研,登记食用菌企业或合作社名录,搭建食用菌交流平台,协同红河学院等进行食用菌研究的单位,定期开展红河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论坛,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经验交流和校企之间的合作,将高校引入红河州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同时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
4.5 开拓本地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目前红河州巴西蘑菇主要以干品的形式销往全国,本地市场一片空白.本地人对巴西蘑菇的认识缺乏,90%以上的人没有吃过巴西蘑菇,对巴西蘑菇的美味与营养不甚了解,政府、企业应加强对巴西蘑菇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宣传,在当地营造巴西蘑菇饮食文化,成为当地特产,如此建立本地市场.同时,建立合理的销售模式,扩大营销网络,与巴西蘑菇经销商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建立销售代理制和区域代理制,构建区域乃至全国的营销网络.[13]建立市场预警体系,提高应变能力.推行品牌化战略,做好产品宣传,普及巴西蘑菇文化,推动产业升级.
4.6引进新的食用菌品种,为红河州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做好准备
目前红河州巴西蘑菇规模化栽培已有3年,部分菇棚内出现病害加重,防治不力现象,多年连作导致明显减产,适时更换红河州食用菌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红河州地理气候条件,选择适宜在红河州地区栽培的食用菌,进行多元化引种实验,比如茶树菇、杏鲍菇等.为红河州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做好充分准备.以巴西蘑菇产业发展为契机,带动红河州整个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总之,巴西蘑菇产业在红河州内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从栽培的规模、技术、产品的加工,到销售经营的管理都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其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依托红河州优越的气候条件,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鼓励,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力条件,以及广大的市场前景,在政府着力推动巴西蘑菇产业发展,建设市场秩序,企业踊跃开拓市场的条件下,定能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红河州高原特色巴西蘑菇致富路.
参考文献:
[1]张琴,谢丽源,董艳珍.巴西蘑菇多糖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2(6):46-48.
[2]黄年来.巴西蘑菇值得研究和推广[J].中国食用菌,1994(1): 11-13.
[3]郭倩,周昌艳,宋春艳.姬松茸研究进展[J].食用菌学报,2004 (2):59-64.
[4]陈智毅,李清真,吴娱明,等.巴西蘑菇的食疗价值[J].中国食用菌,2001,20(4):4-6.
[5]Maria Angela Lopes de Almeida Amazonas.The Brazilian Medicinal Mushroom Agaricus brasiliensis: Scienc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J].the Brazil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rporation,2012(8):42-47.
[6]张艳荣.姬松茸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8.
[7]米青山.食用菌栽培实用新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59-60.
[8]陈娅娅,黎富平,桂阳,等.一种含甘蔗渣的姬松茸栽培料制作方法及应用初探[J].食用菌,2014(3):34-35.
[9]王翾.陕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0]吕作舟,李荣春,戚钦标.食用菌关键技术问答-双胞菇、巴西蘑菇、草菇、鸡腿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2.
[11]林辉.福建罗源县秀珍菇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
[12]胡根妫.庆元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
[13]吴珍红,李江红,石艳丽,等.姬松茸荔枝蜜的研制初探(一)[J].养蜂科技,1999(5):2-5.
[责任编辑 鲁海菊]
The present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Brazil mushroo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onghe Prefecture
ZHOU Hao,MAO Wei-yan,BAI Jian-bo
(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99,China)
Abstract:Hongheintroductedthe cultivation of Brazil mushroom since 2009,and it has now formed a certain scale,and Honghe has been the largest production area of Brazil mushroom in yunnan province.In this paper,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questionnaire and so on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Brazil mushroom planting base and the Brazil mushroom planter in honghe Prefec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Brazil mushroom in Honghe has begun to take shape,the Brazil mushroom production has exceeded 5000 tons in 2014,the production value has exceeded 50 million yuan,and it has brought good economic benefits to local farmers,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w level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low yield of per unit area and the unequal level of the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o on.In the end,the author gave suggestions to the Brazil mushroom inductry development in Honghe from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nd technical training and policy guidance and marketing and so on.
Key words:Honghe Prefecture; Brazil mushroom; Industry development
通讯作者:白建波(1980-),女,云南个旧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园艺植物栽培及生理和食用菌栽培育种研究。
基金项目: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红河州地区食用菌菌种脱毒技术的研究(201310687005)
收稿日期:2015-05-09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2.009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2-0030-06
第一作者:周浩(1991-),男,云南个旧人,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