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襄阳市的核心城区,襄城区近年来围绕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充分利用襄城“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盛”的区位优势以及独特的资源禀赋,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着力培植文化旅游产业链,重点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主要形态的现代服务业,带动促进全区经济转型升级,让文化旅游业成为新形势下襄城经济的引爆点和城区经济的升级版。襄城区被列入全省第二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区。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6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15%。
高起点定位。近年来,襄城区始终坚持以“精致首善”为目标,坚持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强区”战略,用“全域景区”的理念谋划襄城的发展,突出丰富的自然山水、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科学运作,最大限度盘活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并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植成区域经济战略支柱性产业,以文化旅游业为战略引擎助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争取把襄城从文化旅游过境地打造成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高标准规划。为保障蓝图的有效实施,襄城区投入2400多万元,聘请美国、新加坡等国际国内一流规划设计机构,对接国际标准,修编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规划;高标准、高起点、高品质修编景区、景点规划,加快编制襄阳古城保护开发、岘山文化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等专项规划;为襄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进行顶层设计,确保文化旅游产业有序、生态、健康、快速发展。
高强度推进。襄城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跨越发展措施,成立了襄城区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了文化产业招商专班,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大招商、招大商”。连续4年以“区委文件”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快文化襄城建设的意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实施意见》以及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等。多次召开高规格的文化建设动员推进大会,设立10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基金、1000万元卧龙英才基金,共实施了200多项具体项目和活动。此外,襄城区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业发展统计指标和评价体系、区“四大家”领导一对一包保机制和重点文化旅游项目“1+3”推进模式,成立文化旅游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公开招聘一批文化旅游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咨询委员,从体制、机制、人才、资金等方面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形成了全区上下合力助推发展的良好氛围。
实行科学布局,形成产业集群。襄城区按照“全域景区”的发展定位,全力布设“一城三线”旅游格局(“一城”指襄阳古城,“东线”指岘山临江文化旅游区,“中线”指襄南大道沿线乡村休闲度假区,“西线”指303省道沿线隆中文化旅游区)。将29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科学摆布,特色互补,珠联错落,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其中古城临汉门主题公园、长门遗址公园建设已经初具形态,部分城墙、门楼恢复性建设保护和环境整治正在行进,东巷子、管家巷主题街区启动在即,襄阳文化产业园一期(唐城)、岘山文化广场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唐城被评为4A级景区;中华紫薇园景区、九天玄女生态旅游区、襄阳文化产业园二期、卧龙古镇等项目工程进展顺利。
优化旅游配套,粗壮产业链条。积极开展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在景区管理、游客接待、安全保卫、游客投诉、环境卫生、旅游产品等方面,初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既能体现出襄城旅游特色,又能满足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建设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打造电子地图,引导3A级以上景区、酒店等实现免费WIFI覆盖,加大景区环境整治和旅游设施维护力度,逐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先后开发了古城半日游、岘山半日游、襄城精品一日游、悠闲两日游等线路。
对内传承城市根脉,提升市民素质。注重挖掘开发厚重的历史文化,分解设计成各类活动项目,点滴融入市民生活。在全区广泛开展襄阳文化旅游基本知识“六必会”活动(让每一个市民对“襄阳历史必会谈,襄阳诗词必会吟,襄阳书法必会赏,襄阳名仕必会数,襄阳故事必会讲,襄阳古迹必会夸”)。打造特色文化主题街巷小区,将襄阳的历史、传说、民俗等绘制在墙壁之上,将襄阳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印制成匾牌,贴在街头,建设草根博物馆,建设特色文化学校,建设百姓大舞台,推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孔明襄阳情》、《相约花戏楼》、《马大嫂说媒》等演唱剧目,让襄阳的历史文化和市井情调渗透到城区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一步一景。
对外营销城市文化,传播形象美誉。从文化角度切入城市品牌营销,挖掘流光溢彩的襄阳诗歌文化,与中国作协、诗刊社等单位联合举办了“襄阳好风日”全国诗歌大赛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征集诗歌34611首并结集出版。开发现代汽车文化,连续承办数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实现FSC永久落户襄城,吸引《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全国140余家媒体,集聚襄城报道赛况。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了《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在湖北举办》,还先后举办了中日韩国际书法年会、中国大力士公开赛、武林风第八届环球拳王争霸赛等一系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聚集了国际内外媒体关注,向全国乃至世界推介襄阳,传递了襄阳的好声音。
以园丁奉献精神坚持产业培育。文化旅游项目前期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项目从启动到成长,有相当长的周期。我们在整合全区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园丁精神,抓大不放小,分类引导,跟踪培育。一方面对“一城三线”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跟踪包保服务;另一方面坚持“活小”,经常调研,密切联系,建立文化产业台账,发现并扶持各类小型、有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项目,关注小微企业动态,在其最为困难之时,鼓励支持帮助解决发展难题。
以竞进提质精神持续塑造品牌。积极探索政策引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操作模式,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开展品牌创建。中国唐城积极打造集文化旅游业、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以及商业会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等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湖北省首批十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并入选2015国家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帮助尹集姚庵村依托黄家湾风景区,积极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获“湖北旅游名村”称号。引导卧龙镇成功创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引导中华紫薇园开园并成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荆州街小学多年来持续开展特色楹联特色教育,被获批为“中国楹联文化教育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