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6-04-26 11:04王琦石敏
关键词:实践探索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王琦 石敏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必须进一步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证明了只要体育教学策略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2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体育教学策略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它作为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无论是教学理论的深化,还是对教学实践变革都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体育教学只要组织教学策略得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冲破封闭课堂模式的束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本文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作以下探讨,以求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

(一)“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程序、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多媒体、教学环境、师生相互作用等的设计和选用。

(二)策略是人的心理活动,是人对特定环境的一种整体概括性思考,是建构在对特定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在其具体情景中显示直觉性特征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三)从整体性角度出发,体育教学策略可以定义为:在体育教学实施中进行系统决策活动的动态过程,是通过概括地思考对体育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的整体性预先谋划,是根据体育教育规律,作为体育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需要和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而对多种体育教学方法的整合,并随体育教学情境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建构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策略是通过概括地思考对体育教学全过程的整体性预先谋划,是可进行适时调整的系统决策活动的动态过程。对于教学来说,教的实质就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使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这三种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学习方式作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解释,并作为建构体育教学策略的三种取向。

(一)实施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策略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立处理和运用体育信息、体育资源的能力,建构完整人格,以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形式上的选择,赋予学生相应的权利,并使学生行使自己的权利为原则。

(二)实施研学后教的体育教学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教材中或生活中的未知因素,通过“问、思、学、练”等方式,获得体育知识,增长体育能力,同时发展选择信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从体育运动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情景,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搜集处理信息、身体实践练习、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发展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

(三)实施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借助体育活动团队的形式,以小组为形式,通过学生分工、合作、配合共同学习,发展个体的体育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采取学生自愿组合为主,小组成员间合作性体育学习、活动,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来克服差异、共同进步。

三、与情境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

(二)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

(三)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

(四)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置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

四、合作互助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建立和维护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集体评估,寻找提高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策略使学生之间学会共处,学会在共处之中求知,学会在共同探究问题时优势互补,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一)小组合作互助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以小组或团队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配合,重点培养协作、分享精神,为其在社会性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为原则。采取学生自愿组合为主,小组成员间合作性体育学习、活动,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来克服差异、共同进步。

五、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鼓励学生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一不要讽刺他们,以免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三)针对学生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从三个方面开展的个别化教学:基于学业基础不同的异步分层教学;基于方法、技能不同的学习策略指导;基于多元智能类型的多元智能开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将三个方面内容进行整合,就能做到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教学充满创意,让学生发展更为全面。

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

(一)体验成功策略是指创设激励性教学情境,以使主体获得成功体验,强化主体的探索精神,发展主体的自我参与意识,从而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体验成功策略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主体的内心需要,从而找到有效的激励方式;要引导主体树立明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从而帮助主体获得成功体验;要正确处理主体的心理挫伤,有效地维持主体的心理平衡。

(二)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以三年级立定跳远技能目标为例,以14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20厘米、110厘米、10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

体育教学策略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教学活动。我们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加强课堂管理,合理运用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真正走向优化课堂教学之路,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素质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捷利.关于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阐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01).

[2]骆秉全.论体育教学的策略[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7(09).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王升.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分层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1(01).

[6]顾书明.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几种适应性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9).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