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建议分析

2016-04-26 10:47周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有效性

周燕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同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界人士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关系到教师教学的效率,更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本文将简单分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及意义,现阶段影响有效性的因素、表现,然后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47-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初中数学在实际教学当中出现了教学目标同学生减负相矛盾的局面。要想一方面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减轻学生课后负担,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就必须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可以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

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及影响要素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标准

现阶段,对于有效性的教学标准有很多研究,通常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相应课堂教学当中对教学内容的定位,对个性差异方面的关注,启发方法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应用,教育资源的使用,创造性及科学思维的培养等等很多方面。

(二)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教材、课标、教学方法方面的理解及把握。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充分认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相应的课标课程进行积极主动的实践。所以,一方面教师必须研究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对象、难点及重点,还必须对相应的数学教材实行合理的分析及取舍,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才会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计划,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2.互动效果也会对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师生互动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初中生的数学能力的高低。

3.初中生学习兴趣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假设初中生缺少一些外在学习数学的动力,而数学教师又不去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那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无从谈起。

4.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实现认知平衡。认知平衡,即通过相应的师生活动,令学生们能够通过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及能力去解决一些新的学习目标,这样在对新目标的认识上教师和学生就能够保持在一个层面当中。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低的主要表现

(一)不科学的课前预习及课上情境创设

做好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可是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单纯地强调预习,而学生则是为了预习而去预习,草草地看一遍教科书就算是预习了,实际上根本无法实现预习目的。教师也并没有对教材进行认真的研究,这样学生就无法切实感觉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也是教师创设不合理的教学情境的一个严重后果。

(二)实际教学课堂效率低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绝对不可以让学生们停留在记忆、模仿、接受相应的数学结论、概念及技能,而是要通过阅读、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等多种方式学习并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通常都会采用相对传统的方式进行讲课,先是教师讲述有关知识,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讨论之后,再进行总结。

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当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部分教师虽然强调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实际上却存在形式化、盲从、浮躁等问题,并没有真正激活学生们的思维及情感,所以教学有效性并不高。

(三)无效的教学提问

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师生对话式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进行提问的时候都缺乏相应技巧,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非常多。还有一些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将启发教学同提问教学两种教学方法相互混淆,从而出现了“满堂问”的课堂效果,表面看上去师生间的交流非常多,但因为学生缺少一个进行自我消化及吸收的过程,所以根本不能学到完整知识。

三、新课改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授课有效性

讲授是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讲授是数学教师利用语言及非语言向初中生传播相应知识及技巧的一种方式,更是教师通常选择的一种教学方法。现阶段,大部分初中教师依然采取比较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方程、函数、有较多数学符号的计算,所以部分教师就错误的理解为学生们只要知道怎样答题即可。而有效教学就必须讲究有效、合理、科学地讲授策略。

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们在审题过程中应从粗到细,缜密而冷静地阅读完题目后,考虑相应的量及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利用建模引导初中生自己分析出题目当中不同量的特征,指出已知的量及未知的量,然后考虑哪些数学知识可以联系到相应题目,最终找到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提高课堂讨论及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讨论是教师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教师必须精心选择一些题目,从而使得这些题目不光可以体现教学目标,而且难度比较适宜,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充分掌握教材的难点及重点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进入角色后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核心知识,而教师在讨论过程当中,要富有技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

(三)对课堂调控进行优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为一项控制性活动,而教学系统更是具有可控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想优化教学效率,就必须不断优化控制策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数学教师通常都没有全员意识,具有比较普遍而严重的偏爱成绩优秀学生的倾向。而新课标则要求教师们必须扩大参与课程的对象,尽量实现全员参与。初中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方法越多,那么其学习兴趣也就越大,参与深度及广度都会有所提升,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良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璇,刘晨来.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打造高效英语课堂[J].亚太教育,2016(04)

[2]闫峰,盛春玲.中小学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3)

[3]赵丽昕.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3)

[4]张萌.初中数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利用和推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23)

[5]杨武彬.物理比较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5(22)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初中数学有效性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