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
【摘要】课堂教学无论对教师和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既要在教育内容的传授中凸现自己的主体性,又要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开发与培养中凸现自己的主导性,从而充分表现出教师这一教育实践主体的主体性待征。优秀的教师,不仅关注自己的主导职责,更注意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本文从心理学角度介绍增进课题教学效果的五种途径,称为五种课堂教学的心理密码。
【关键词】教师 课堂教学 心理 密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80-01
教师是脑力劳动者,其职责是智力的开发和知识的传播。在这种“物化”的智力的精神生产过程中,教师有他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风格。 课堂教学无论对教师和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课堂教学心理与学习心理是教学这一复杂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它们分别从学生学习角度和教师教授的角度对课堂教学心理问题加以探讨。课堂教学怎样组织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显著的效果?影响课堂教学有哪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教学考核和评估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各种研究的目的是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技术,使其教学行为建立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为深入研究,笔者深入学生,多次对比各科教师的教学,受益匪浅。
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特性、目标特征和活动结构特性决定了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性状和特殊结构更受到人们关注。而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待殊性在其现实性上,则集中表现为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是内存于教育活动之中的主客关系特征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也是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教育的形式变的多样与深入,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方法也趋向于多样与灵活,个人风格开始更加突出。
从理论上说,由于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对象性关系的两极实体均是具主体性的人,因此,以师生互动为持征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同时存在,相互依附,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不仅是理想的,而且也是现实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本质的。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既要在教育内容的传授中凸现自己的主体性,又要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开发与培养中凸现自己的主导性,从而充分表现出教师这一教育实践主体的主体性待征。
优秀的教师,不仅关注自己的主导职责,更注意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这里有一组优秀教师成功教育的心理密码,刚刚破解,供所有渴望成功的老师们参考。
密码1:微笑。
解密:笑容的暗示作用是巨大的。在师生交往中,微笑可以代替问候、可以代替肯定、可以代替赞许、更可以代替宽容和原谅。在人际关系中,微笑是公认的润滑剂。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敲门砖。对学生来说,微笑意味着认可、鼓励和信任。
密码2 :“同学们面向我”、击掌。
解密:学习需要注意力集中,更需要积极主动的被吸引以至注意力趋向于集中指向。学生注意力的广度与维持时间是有限的,提醒同学们注意听讲,及时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成为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由于非学习因素吸引或学习疲劳而注意力分散时,最好的办法是引起他们的注意,减少他们的自责与消极情绪,教师重点鲜明的提醒和明快的肢体语是用最快、最柔和同时最不会有负面影响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密码3:“请做对的同学扬一扬眉毛,做错的同学对我笑一下。”
解密:学生课堂练习的结果是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是教学互动的前提。但在反馈过程中教师搜集反馈信息的方式(如要求作对的同学举手或作错的同学举手)可能使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反馈的真实性或使学生产生受挫感。如果要求学生用不宜相互比较,同时有自我检测和评价的方式反馈学习信息,不给学生带来任何的心理压力,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就增强了。同时,这也是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的开端,把学生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哪里错了,而不是错了会受到他人的不良态度反应或惩罚。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所号召的潜台词是“理解尊重是前提,帮助你进步是关键”。
密码4:“再想想看。”
解密:课堂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的重要方式就是质疑。关于质疑,教育研究层出不穷,设问的艺术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在学生思考的回答中,包含的信息是教师设问时不可能完全预见的。尤其是学生的思维开放是,他所陈述的答案可能偏离设问却有闪光点。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只关注设问不思索学生的回答,更不会错过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有两个巨大的作用,首先是学生价值观念和知识准确性的基石,同时是学生转换思维方式和培养思考能力的前提。要求学生“再想想看”,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不适合当前,同时肯定学生的思考能力足以解决此类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给学生关注过程的暗示。
密码5:目光。
解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态度由于对象的数量过多,不能有针对性的表露。例如鼓励,赞许、肯定、提醒,仅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使集体中的大多数个体迅速感知和领会。这时,教师的目光指向与合理表达成为一种与学生个别交流的工具,而且,这种交流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在群体中的优越感或使之感受到尊重与公平。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能力构成不仅要在教师职业素质方面有自己的能力特征(如:组织教学的能力;言语表达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独立创造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适应新情境的能力;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善于组织领导课外活动的能力;善于估计教学效果的想象力;善于进行说服教育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有教育机智的能力,即了解学生的需要,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主要表现在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灵活果断,随机应变、方式多样,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掌握分寸。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了解自己和学生,掌握走进学生的心灵的世界的开门密码。
参考文献: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奕乾、何存道、梁建宁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4]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朱智贤著: 《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