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过林彪、焦裕禄、张作霖的李雪健:我不是油画,要变化

2016-04-25 02:41
世纪人物 2016年3期
关键词:甘祖昌李雪健杨善洲

扮演张作霖是李雪健没想到的事情。1989年,他演过李大钊,并因此恨死了张作霖。

《少帅》导演张黎从一开始就认定李雪健是扮演张作霖的最佳人选:“五十多岁的男演员演这个角色,容易匪气有余,侠气不足。雪健身上有侠气。”

读完剧本,李雪健去了一趟沈阳的张家大院。在那里,他看见的四件东西是张作霖一生的提纲:一进门的张作霖雕像,瘦小干枯,“像一个算命先生,又像一个会计”。进了客厅,沙发旁一具东北虎标本,虎头上有醒目的“王”字。标本旁边是张作霖与子嗣的合影。后院有一间供奉关羽的祠堂——张作霖在世时,外人不得入内。后门外是张家开办的银行,“挺大的,里头好多蜡像”。

李雪健觉得,把这家银行和张作霖雕像放在一起想特别有意思。当地人告诉他,在东北,张作霖的名声比他儿子好,在张作霖手上,东北没丢过一寸土地。

张家大院之行,让李雪健有很多感受,他找到张黎:你给我提点要求吧。张黎给了李雪健五个字: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戏里磨。

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时候,李雪健对“五字真言”的揣摩已烂熟于胸:

“天是什么?天时。那个年代什么年代?乱世,各种思潮,各种势力;天也是天命。六子出生之前,他算过一卦:这小子跟他是今生父子,前世冤家。他抽到这个签以后,这个孩子就一直在他的第一个老婆身边,他就没有让这个孩子在他身边待过!”

“地是什么?当时的中国一盘散沙,军阀征战,大多数人的信念都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这个‘君’,你说是君子也好,帝王也好,当时政府无能,到了君不君的地步,没了是非,没了道统。于是江湖出焉。江湖文化在张作霖身上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拜把子兄弟、骗子文化。他对日本玩的就是骗子文化,日本人在他身上什么也没得到。”

“亲是什么?我说是基本的民族情感,他没有丢失一寸国土。弥留之际,他对六子说的话是:六子,六子……回奉天,回奉天……”

“师是什么?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他统一了东北三省。秦始皇会为了他的政权焚书坑儒,张作霖会绞杀李大钊,他为了达到个人的利益会不择手段。六子回到他身边之后,他让他当年的老师教六子,那个老师被六子给气跑了,后来他在自己的司令部里给儿子找了两个老师:郭松龄和杨宇霆,他死后,这两个人还在影响着张学良。”

这套“天地君亲师”的世界观并没有给主旋律男一号李雪健带来违和感:“这是艺术创作。对演员来说,好人也好,坏人也好,大都是职业责任,都要鲜活。你演一个概念性的人物,他就没有力量陪衬主角,不会加分,反而会拉分。”

李雪健很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是一幅油画,可以摆屋里百看不厌。“我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要不停地变换。”他演过林彪,演过李大钊,演过宋江,演过李鸿章,演过秦始皇;演过北京胡同里的好人宋大成,演过老舍笔下的鼓书艺人;演过“文革”题材的电影《蓝风筝》,演过1980年代的实验话剧《WM》;演过一系列中共样板干部,也演过国民党的省长李培基,并因此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在被南方周末记者问到如何在表演中做到“无我”时,李雪健给出的是一系列老派的答案:“用角色跟观众交朋友”;“准确的表演就是最好的表演”。“合理特别重要,不合理性就是玩、娱乐一下,一个角色要能活起来,必须是合理的”;“斯坦尼、布莱希特、梅兰芳、卓别林,风格不同,但合理性是贯通的”。同时,他坚信:好的表演一定有即兴的成分,“比如这个茶杯,按照设计,你应该摔碎它,你摔一下没碎,接下来怎么办?你怎么‘圆’过去,让没摔碎这件事变得合理?”

李雪健在与观众的近距离接触中,理解了即兴表演的堂奥:同一个戏,打同一个点,给小学演、给工人演、给大学生演、给部队演,观众的反应可能完全不同,表演者必须随机应变。“赵树理去给老农民念鲁迅的东西,他听不懂,所以赵树理才写《小二黑结婚》。”琢磨这些道理的时候,李雪健是贵州凯里210厂业余宣传队的队员、解放军第二炮兵7784部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的队员、总政话剧团的借调演员、空政文工团的大龙套。

凭着“傻小子睡凉炕”的劲头,大龙套在1980年的话剧《九一三事件》中崭露头角。为了扮演林彪,李雪健在一个月里饿瘦二十斤,为了找“手冰凉”的感觉,每次上台前还要少吃。同事说:把这小子化装后搁天安门上能把人吓死。演出结束,王光美上台慰问,坚决不与“副统帅”握手。

这是成功的开始。十年之后红遍大江南北的《渴望》和当年的主旋律票房奇迹《焦裕禄》让李雪健尝到了走红地毯的滋味,“确实有些头晕。”1991年,京、津三次举行李雪健表演艺术研讨会。

“我走到这步不容易,我是業余出身,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专业演员。我真的就差感谢了。”李雪健说过:吃盒饭的时候最幸福——因为吃盒饭证明他又能演戏,又能挣钱了。之所以是“又”,是因为他患过鼻咽癌。放疗中,兄弟姐妹怕他瞎想,让他画画、写字。李雪健为自己取了一个笔名:“逞能雪健”,因为儿子李亘经常问他:“你又逞能了吧?”

老年题材,“在我们这儿没人看”

2002年,李雪健复出,表哥田壮壮夸他的表演有了很大变化。“我自己没有这种感觉,但我有一个念头特别强烈:珍惜每次机会,拍一个少一个了,我还想多拍几个。大家说我有变化,我跟得奖了一样高兴,说明我在走向成熟。到了我这个年纪,我想把我的审美和世界观通过表演,传达出一些给观众。”

2015年,李雪健在电视剧《嘿,老头!》里扮演老年痴呆症患者刘二铁。这不是李雪健第一次扮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993年,与张艾嘉合演的电影《往事如烟》中,李雪健扮演一个1949年从天津漂泊到台北的相声艺人,晚年患上老年痴呆,只记得年轻时的事情,从台北回到天津。二十年后再演老年痴呆症患者,李雪健想的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谁都躲不了”,“这个题材像一面镜子,放在家里,让每个家庭成员照一照”。

最初的剧本有很大的问题,刘二铁一会儿糊涂,一会儿明白。李雪健向导演杨亚洲要合理性,杨亚洲决定用半年时间修改剧本。修改后的剧本仍难如人意,但李雪健觉得,这次剧本差的那一点,可以用表演来弥补。

按照剧情,刘二铁是个酒鬼,因此夫妻分离,父子不睦。察觉到自己患病后,他给儿子打电话,对方没有接听。为了演出刘二铁的懊恼、伤心、倔强、无力,李雪健设计了一场戏:二铁想喝酒,却无法把酒倒进酒杯,用酒瓶对着嘴灌也不行,后来他索性把酒瓶倒扣进搪瓷缸——一个精细的动作被下一个不那么精细的动作取代,二铁始终没有喝到酒,他的手不住地颤抖,酒杯磕碰着酒瓶,酒瓶磕碰着搪瓷缸。

有一场戏是剧本里没有的,二铁的儿子跟青梅竹马的女友出现感情危机时,患上老年痴呆的父亲突然唱起儿子和女友小时候常唱的儿歌:“你伸手指头\我伸手指头\拉拉钩\咱们都是好朋友”。这个让观众飙泪的华彩段落,传递出明确的信息:主人公是一个病人,但他也是一个父亲。

出品方担心老年题材观众不爱看,在《嘿,老头!》里加了很多年轻人谈恋爱的戏。这让李雪健略感遗憾,尽管他也知道,“大家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之前老年题材的法国电影《爱》很深刻,很人性,在我们这儿照样没人看。”

2011年,李雪健经历了他表演生涯中最惨烈的一次失败。7月19日,建党90周年献礼片《杨善洲》在全国公映,李雪健扮演杨善洲。

“我在昆明搞首映式,不错,晚上我打电话问夫人北京怎么样,她说她去看了,八个放映厅只安排了一个,还是中午12点吃饭的时候。放映厅里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她。”李雪健懵了。三天之后,儿子打电话:“我看了一场,晚上七点多的,比我妈看的那场进步了,有三个观众,其中一个是我。”

李雪健想不通:都是共产党的干部,都是自己的表演,当年的《焦裕禄》投资130万,票房1.3亿,为什么《杨善洲》就遭此冷遇?与《杨善洲》同一档期的《变形金刚》首映日票房就过亿。李雪健十分不解:“《变形金刚》是美国的英雄主义,杨善洲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是英雄;同样是英雄,怎么人家的英雄就在我们的土地上那么值钱?我们自己的英雄就……”

四年之后再谈这次滑铁卢,李雪健心平气和了许多:“那个片子不怨天不怨地,要怨就怨创作者没有能力,没能做成像商业片那样让大家都喜欢看。”

《杨善洲》最让观众无法接受的情节是杨善洲两袖清风,坚决不给女儿进城当老师的名额。真实的情况是,杨善洲曾有两次机会为女儿解决工作。第一次他还在职,进城名额被他锁进抽屉,作废了,因为“我还要在这做官,这个名额我给了自己,底下的人来找我,我没法办,这个名额是个祸害”。第二次机会来临,杨善洲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专门承包荒山。他在福建买的果树上了当,急需一个懂技术的人。有本事的都在挣大钱,没人愿意钻山沟,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农村的技术员,对方向杨善洲提出的条件是解决家属的城镇户口。

杨善洲满足了对方的条件。这在当地引起不小的争议:你说不为自己争名额,这不是争了吗?女儿知道这件事,给杨善洲写了一封信:爸爸,你这样做,我们都理解,但是要做你的亲人,也挺难的。读了这封信,老头一宿没睡,大病一场。

“电影太夸张了,失去了合理性。什么叫大爱?大爱必须得有小爱托着。”李雪健把大学生电影节和华表奖颁发给他的奖杯送到杨善洲垦殖了二十多年的大亮山林场。他很早就知道“主旋律”题材的种种限制。作家史铁生写于1992年的散文《好人李雪健》以很大的篇幅记录了当年两人因《焦裕禄》而起的争论。史铁生不认为《焦裕禄》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但李雪健的表演确实很棒,而影片不成功在于“这片子好像主要不是想说这个人,和那一代人曲折困苦的心理和路程。否则我想会更丰富、动人,对一个时代展现得更真实,使人有更多的回味与思考。现在这样,仍有造神之嫌,可能这就是引出逆反心理的原因”。

李雪健承认:“这逆反心理值得研究。”但在那篇文章里,他说的另一句话,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人得享有爱,否则不好办。”

对李雪健来说,演焦裕禄就是演自己的父辈。

“我在山东巨野生活了十多年,那地方挨着兰考,黄河古道、盐碱地、逃荒要饭、饿死人。《一九四二》里的张国立就是我姥爷,只不过他是年年逃荒,不是因为哪一年遭了灾。一提焦裕禄,我们那的人不叫书记,叫伯伯。”在巨野,李雪健的父亲是公社书记,除他之外全家人都是农村户口。父亲经常讲的家史是自己14岁时,爷爷的头被日本鬼子砍下来,吊在城门楼上。李雪健小时候,父亲常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带他下乡去工作,顶着风沙,走了东村走西村。1960年代,全国选一千名地方干部,支援三线建设,父亲是其中之一。千里之外的贵州凯里,父亲很快被打倒。那时候,少年李雪健在火车道旁边捡串联知青扔的甘蔗头,到大山上挖一种叫“雷公屎”的野菜,采不知名的野果。

“我懂得焦裕禄,那一代人中像他这样的人不少,满怀热忱,受苦受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不谋私利,一心全在工作上想着让大伙都过上好日子。我就是想在银幕上把那一代人肯定下来,这个念头让我激动。”电影取得的成功一度让李雪健微醺:“一开始是组织看,后头就不用组织了,好多人自己买票去看,而且有人看二遍。在上海特别火,一开始我们以为是穷地方火。”

1991年上演的《焦裕禄》里有兰考漫天的盐碱地和沙丘,有1960年代衣衫褴褛的灾民,在风雪夜,他们挤进兰考火车站,挤上站外的台阶,挤进站台。密密挨挨的蓝灰色人群被雪花覆盖,与他们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那是“三年自然灾害”在影视作品中不多的表现之一,尽管是为了交代先进人物所处的时代。

对于李雪健接拍主旋律影片,妻儿时时为他揪心。但这担心没有太大效果。“我是一个死不回头的人,骨子里有‘再来’的念头。不吃香不怕,努力,再来!”李雪健戴着助听器,放疗损伤了他的听力。他的两腮有些凹陷,但眼睛很明亮。回答问题时,他经常重重地“嗯”一声并点头,笑起来会眯起眼睛、缩起脖子。

他对后期制作中的《老阿姨》充满期待。在这部电影中,李雪健扮演2013年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丈夫甘祖昌。甘祖昌1927年入党,1955年授少将军衔,1957年解甲归田。回乡29年,甘祖昌修桥修路、修水库修渠。这位回归乡梓的开国少将曾引起世界级的关注。李雪健想把他演成一个不一样的主旋律人物。

有一场戏是甘祖昌和龚全珍的婚禮。两人都是二婚,一个是进疆干部,一个是“八千湘女”。甘祖昌在婚礼上为死去的战友们洒酒。画面中,人到中年的男主人公被仍然年轻的战友环绕:当年你带我们走的时候,说让我们过好日子、娶好媳妇,现在好日子都让你一个人过了,好媳妇都让你一个人娶了……甘祖昌痛苦不堪,战友们又说:跟你开玩笑呢,解放了,要过好日子,祝福你,但你别忘了当年我们一起唱过的战歌。甘祖昌拿起酒杯,唱起《骑兵之歌》,婚礼上的客人笑他醉了。龚全珍说:他有另外一个世界。

南方周末记者提醒李雪健,观众拿电影中这些感人的段落跟历史对比时,或许会有逆反心理。李雪健不怕:“一个戏不能说得太多。我要讲的就是一个事:一个开国少将怎么能够去当农民,他当农民是怎么当的,最后留下了什么。美国人拍的《闻香识女人》都讲什么了?它就讲了那个老兵怎么从想死到不想死,他从那个年轻的孩子身上得到了什么。它没有讨论老兵参加的是什么战争。”

“你看看西方国家,它从来不拿自己的历史开玩笑,它只拿未来开玩笑。”李雪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猜你喜欢
甘祖昌李雪健杨善洲
只是笑一笑
李雪健的两次愧疚
“给后代留下革命传家宝”
甘祖昌将军的“遗憾”
比别人付出多一倍
李雪健的自责
唯大英雄能本色——谈采茶戏《将军还乡》甘祖昌人物形象塑造
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及启示
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栽树人——致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