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峰
在反腐方面一直力度很大的广东省,近日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3月20日,广东省纪委发布消息:日前,经广东省委同意,广东省纪委对省工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朱泽君的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由此,关于朱泽君与广州原副市长曹鉴燎、梅州市原纪委书记李纯德三位厅官间的恩怨情仇及互相举报的新闻,再次引发热议。
两天后, 59岁的深圳原副市长陈应春坠楼身亡。此前,他分管的金融领域,有多名下属被调查或非正常死亡。
第三天,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52岁的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落马,他也成为中共十八大后落马的第四头“粤虎”。此前,李嘉的仕途被看好,被视为广东官场的“明日之星”。
三则新闻在短短四天时间内密集曝出,让持续动荡的南粤官场蒙上了一层“多事之春”的色彩。
一个是广东省工商局原局长朱泽君,一个是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一个是梅州市原纪委书记李纯德。三人在任职期间,互相拆台,相互举报,在南粤大地上演了一幕“官斗剧”。
目前该剧的最新剧情是:3月20日,广东省纪委透露,朱泽君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月29日,曹鉴燎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出庭受审,对于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曹鉴燎全部认罪,此案将择日宣判;2014年12月,李纯德被开除党籍,副厅级待遇被取消,降为科员。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朱泽君和李纯德在仕途上有过交集,其矛盾主要是两人在梅州共事期间;而朱泽君与曹鉴燎的矛盾主要源于广州的一段履历,两人都曾主政过增城市(广州市一个县级市,现为增城区)。曹鉴燎与李纯德间仕途无交集,并无多少恩怨。
现年53岁的朱泽君是广东茂名人,茂名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3年小学老师。因文采出众,1986年被调入茂名市茂南区委组织部从事秘书工作,从此开始仕途生涯。
梅州市一位熟悉当地官场的知情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秘书出身的朱泽君喜欢舞文弄墨,也确实有些文采。朱泽君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经,在梅州的剑英公园里,一排廉政教育橱窗内的“公务员之歌”就是朱作词。当地一所中学内摆放着刻有 “博学善思、尊道厚德”的石碑,也是朱题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后阶段,裁判员代表宣誓、放飞和平鸽环节所播放的歌曲《天空》,歌词的创作者也是朱泽君。
1992年7月,朱泽君担任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郭荣昌的秘书,后期随郭荣昌到省政协,继续担任其秘书并兼任省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此后,朱泽君仕途进入快车道。
1997年3月,34岁的他来到广州增城任副市长,一年后升任增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3年后,朱泽君任增城市长,6年后升任书记。
2010年7月,朱泽君仕途再上一层楼。这一年年底,已在增城深耕多年的他,调任地级市梅州出任代市长,2011年1月任市长。一年后,他任梅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3年底,在梅州市委书记位子上任职了一年的朱泽君,被一封名为《增城5市民实名举报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的实名举报网帖搞得焦头烂额。举报人是增城一位采沙场老板。
网帖直指朱泽君担任增城市委书记期间,买官卖官、贪污受贿、包养情妇,甚至把一名情妇提拔为副市长。其中还提到,朱的哥哥是画家,他的一幅油画被送到境外拍卖,被一家国内知名地产商以超亿元的价格拍下。
朱泽君在增城期间,曾整顿过这家采沙场,被其举报并不意外。但是其中列举的细节太多,让朱泽君怀疑“事情没这么简单,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2014年初,朱泽君公开回应称,被举报后有点抬不起头,被人家视为腐败分子,甚至害怕电话被监控而不敢接电话,“感谢省里成立调查组对实名举报进行核查,我非常感动,说实在的,我感动到流泪。”
当年5月,为表明“个人清白”,朱泽君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领导干部要练好“五功”》,称面对举报,领导干部个人要摆正姿态,拿出应有的气量和精神境界从容应对,不必耿耿于怀,“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朱泽君一边向上级反映,希望“组织还自己清白”,一边也在私下调查谁在背后朝自己开黑枪。
朱泽君把“仇家”锁定在时任梅州纪委书记的李纯德身上。
李纯德是河南杞县人,比朱小一岁。大学毕业后进入广东省纪委,从一名科员做到正处级的政研室副主任。2006年10月,李纯德来到梅州,担任梅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在梅州市委班子中,李属于老资格,在市委领导的排序中名列第四。
梅州一位官场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同为秘书出身(李纯德早年曾是时任广东省纪委书记王宗春的秘书),比朱泽君到梅州任职还早六年,看不惯朱泽君的强势做派,时常不配合。
梅州一名官员曾向媒体介绍,一次市委常委会上,李纯德针对某项议题,说要请示省委与省纪委后才能执行。朱泽君阴沉着脸说:“你去请示吧,我们讨论下一个议题。”
此次会议结束前,朱泽君临时讲话,痛批某些梅州干部风气不正,事情干不来,还妒忌别人干,仗着省里有关系,到处打小报告。“朱泽君没有点名,但人们都清楚,他批的就是李纯德。”
在朱泽君把怀疑对象锁定在李纯德身上后不久,网上又出现了针对李纯德的举报信,说李与一名电视台主持人通奸,还生下私生子;大肆插手医疗系统的采购;收受下属贿赂等。
一名熟悉梅州政情的人士介绍,举报信的内容真假难辨,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些信是朱泽君指使人写的,但并没有证据证明是朱所为。
不久,朱泽君又被爆出采用“钓鱼式抓同僚把柄”的“录音带事件”。据报道,为拿到李纯德的把柄,朱泽君曾授意当地一名处级官员宴请李,请托私事,故意谈及送钱细节,全程偷录对话。事后,朱泽君拿着“这些证据”去省纪委举报。
2014年8月15日,朱泽君与李纯德双双被免职。
2天后,广东省委将深陷举报漩涡中的朱泽君调职,改任广东工商局局长。2014年12月,广东省纪委通报,李纯德严重违纪,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收受他人礼品;违规接受私人宴请;决定将其开除党籍,取消副厅级待遇,降为科员。
在朱泽君由“朱书记”变成“朱局长”后,坊间曾以为他平安着陆了。
一位接近广东省纪委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朱泽君调离梅州后,省纪委对其举报网帖的调查并未停止。最终认定那则网帖与朱泽君眼中的“重要怀疑对象”李纯德无关,系时任广州市副市长的曹鉴燎指使他人所为。
一个是梅州市委书记,一个是广州副市长,二人并非同地共事,曹鉴燎此举又是何故?
上述知情者称,朱泽君离开增城后,继任者是广州市原副市长徐志彪。“徐志彪的个性比较温和,他在增城市委书记位子上只待了一年半时间。对于朱留下的一些政策理念,徐志彪也并未做大的调整,朱提拔的干部,徐也基本没动。”
2011年12月31日,广州市副市长曹鉴燎接替徐志彪任增城市委书记。
1955年出生的曹鉴燎,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其仕途也从未离开过广州,从一名公社主任开始步入仕途。
“曹与徐志彪性格迥异,他更接近朱泽君强势的性格。”上述知情者说,“曹主政增城后,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一批朱时代的‘老臣遭到排挤,不再被重用。这些人不断跑去梅州,向朱诉苦,朱泽君为此深感不悦。”
获悉朱泽君主政增城时有官商勾结的传闻后,曹鉴燎还在办公室怒斥:“简直是胆大妄为。这种人居然还得到提拔重用,让真正干事的人心里怎么想?”
朱、曹二人隔空叫骂了一段时间后,曹觉察到广东省纪委正在调查自己的一些问题,就安排人写针对朱泽君的举报信,目的是干扰办案的方向。
2013年12月19日,广东省纪委对曹鉴燎采取双规措施并立案调查。2014年7月11日,广东省纪委公布:曹鉴燎被“双开”,并移送司法。经初步查明,曹鉴燎利用职务收受他人钱物折合人民币7000多万元,另有2亿多元的涉案金额检察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中。此外,曹鉴燎还与多名女性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
因为涉案金额接近3亿,在广州曹鉴燎有“曹三亿”的外号。
一位广州市纪委系统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曹鉴燎从在天河区任职期间就有人举报,但直到在广州副市长位子上才落马。“可以说是一直带病提拔的典型。”
曹落马后,广东省纪委摄制了一部廉政教育片,名为《纵欲之鉴——广州市原副市长、原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违纪违法案剖析》。片中回顾了曹鉴燎所有的贪腐细节,并对他权钱交易的多种手段进行了总结剖析。
2014年8月初,广东全省各地市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高校、企业等300余人观看了这部影片。
一位观看了该片的国企领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片中,曹鉴燎穿着一件普通的白色T恤,面容憔悴,昔日的霸气神情荡然无存。
“我是小贪不贪,大贪就贪。”曹鉴燎说。
上世纪90年代,曹鉴燎就发现了土地的巨大利益,并收受了第一笔贿赂。1992年,香港老板范某看中天河区沙河镇政府搬迁的机会,找到了时任沙河镇党委书记的曹鉴燎,希望获得原沙河镇政府所在地块的开发权。事成后,范某以工程款的名义向曹鉴燎送上了人民币200万元。
“心里觉得无所谓,他是以工程款的名义划账给我的,不是给的现金,如果是觉得有所谓就老早把它抹掉了。”曹鉴燎在影片中说。
1992年,广州市启动珠江新城建设,大量土地亟待开发。三年后,曹鉴燎升任天河区委常委,兼任沙河镇党委书记、镇长,珠江新城建设指挥部总指挥,1998年又升任天河区委书记,他卖地敛财的步伐也变得更快。
2016年1月29日,曹在深圳中院受审。起诉书中认定,1991年至2013年间,曹鉴燎利用担任广州市天河区沙河镇党委书记、镇长,天河区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海珠区委书记,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的职务便利,在土地开发、工程建设、物业租赁、“三旧”改造等领域为他人谋取利益,个人或他人共同索取或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7696.2674万元。
朱泽君终究也未能“平安着陆”。在广东省工商局局长位子上任职一年后,2015年8月17日,广东省纪委通报称,朱泽君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2015年6月,陈应春的仕途提前结束了。
2016年3月,陈应春的人生提前结束了。
据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官方微博消息,3月22日晚23时14分许,公安机关接报称,在深圳市福田区某小区有人坠楼身亡。接报后,警方立即赶往现场,经现场勘查,坠楼者为深圳市政府原副市长陈应春,坠楼原因有待调查。
陈应春也成为继袁汝稳之后,三年内第二位坠亡的深圳原副市长。
2014年2月1日,大年初二,71岁的深圳市原副市长袁汝稳从深圳笔架山的住所内坠楼。自2007年3月,袁汝稳正式辞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职算起,他坠楼时已经退休7年。家属称,袁汝稳生前因长期失眠,患上抑郁症。
多位受访者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陈应春坠楼小区为星河国际花园,是他的住所,位于深圳福田区福华三路和民田路交汇处东南侧,该小区地处黄金路段,交通方便。
陈应春,海南海口人,1957年2月生。其履历被喻为一部“深圳活历史”。1982年,他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随后进入广东省政府财贸办公室任职。同年,他调职深圳市政府办公厅财贸处任副县级干事,此后30余年一直在深圳任职。
2003年3月,陈从深圳市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位子上升任深圳市副市长。他分管的领域包括财政、金融、地税、法制等。
当时,陈应春曾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
在深圳市副市长的位子上,陈应春一坐就是12年。这十多年中,他见证了多位市长书记的新旧交接。因此,在深圳官场,也就有了“流水的市长书记,铁打的陈应春”的说法。
陈应春留给人的形象是,身材高大,留着大背头,经常戴一副大黑框眼镜,公众场合不苟言笑。
工作认真,也是很多人对陈应春的评价。曾担任他秘书的刘平生回忆说:“每次开会他都会亲自列出参加的部门和人员,然后再让我逐个通知。”刘平生说,陈应春的记忆力也非常好,甚至对自己放在办公桌上的文件位于第几层的文件夹里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任期内,陈的能力也被广泛认可,特别是在金融界。
一位在深圳某金融行业工作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金融业是深圳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市还被确定为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圳市金融业的发展壮大,陈应春功不可没。“金融是个看似风光无限却充满挑战的领域,对陈应春而言,他势必面临各方的利益对决。”
至今,深圳金融圈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年,在五洲宾馆召开全市金融会议,陈应春当着众多银行行长的面批评他们“只知道吃肉,不愿啃骨头”,不愿支持深圳关外实体企业发展,并称深圳未来要引入100家外地银行,打破深圳的垄断格局。
当时,台下的企业家们一片惊呼。随后,深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外地银行进驻潮流。“但当时深圳金融系统的利益格局并未完全被打破,在传统势力阻挠之下,这种趋势还是被叫停了。”上述知情者说。
陈应春任期内是深港加速建立合作关系的关键时期,当时陈应春公开呼吁建立“深港基金”,还力推罗湖口岸经济区建设,赢得深港两方的赞许。
2007年,陈应春与曾荫权、董建华等一同当选“1997-2007深港关系十大推动力人物”。对陈应春的推荐语是:“作为主管经济的深圳市副市长,陈应春见证并推动了深港金融多方面合作的进程。”
近几年,陈应春一直在多个场合谈到深圳金融改革,并提出:“把深圳打造为最适宜金融业发展城市”“深圳金融业优势在创新”“我们希望深圳能够成为一个中小金融机构的聚集地”等目标。
而在2015年从副市长位子退下来时,当地媒体也对他表示肯定,“近年来,深圳金融、经贸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陈应春的“神秘退休”和“神秘坠楼”都颇受关注。
2015年6月,深圳市政府换届结束,陈应春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当时与他一起从副市长位子上退下来的,还有2名副市长:原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和原副市长唐杰。
深圳一位退休的副厅级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陈应春在去年6月退休时,就引发过议论和猜测,因为吕锐锋、唐杰这两位市长当时都满60周岁,而陈应春只有58岁。此后,他既没有退居二线,也没有到异地工作,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没想到,他再次成为舆论关注对象,竟然是因为坠亡。”
陈应春坠亡后,《新京报》的报道称,去年即传已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调查。
“事实上,在多年前,关于他涉案的一些传闻就在深圳官场传开。传他可能牵扯到五六年前的许宗衡案,还曾接受过调查。他长期在深圳负责金融领域,有很大的权力。”上述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领域监管机制不足的话,就意味着对个人自律的要求非常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陈应春坠亡前,他分管领域的多名下属先后被调查或非正常死亡。
2011年8月,因受贿罪,深圳市金融办原主任李林获刑7年,其任职期间的政府分管领导正是陈应春。
2015年1月12日,因受贿罪,深圳市政府采购中心原副主任李子华获刑10年。该中心也属于陈应春的分管领域。
2015年10月23日,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陈鸿桥坠亡。陈在1997年曾担任深圳证券交易所资金交收部总监,从2003年起任深圳证交所副总经理,一年后,任国信证券总裁。其任职经历与陈应春分管的金融领域有很多交集。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关于陈应春之死,深圳坊间还有一说法,陈应春与己经被查的广东省原政协主席朱明国来往甚密。“两人都在广东从政,又都是海南籍,出身于海南的粤官并不多。”
目前,关于陈应春的死因,还停留在警方的“有待调查”阶段。
在陈应春坠亡的次日,珠海也发生重磅新闻。
据中纪委消息,3月23日,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他成为中共十八大以来广东第四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此前的三位是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广东政协原主席朱明国和广东省原副省长刘志庚。
值得注意的是, 2016年以来,刘志庚与李嘉在不到两个月内先后落马。2月4日,据中纪委网站消息,刘志庚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这也被舆论解读为广东“打虎行动”进入一个小高潮。
不过,与朱泽君、陈应春等人在“出事儿”前已经有多种传闻不同,52岁的李嘉在落马前毫无征兆,在落马前一天还参加了多个活动。
据中共珠海市委机关报《珠海特区报》报道,3月22日,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广州举行,李嘉在广州出席会议。据珠海电视台报道,22日下午,李嘉还会见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干部考察团一行。
公开简历显示,李嘉是湖南湘阴人,1964年9月生,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拥有哲学博士头衔。毕业后在校任团委干事、团委副书记。1994年到共青团广东省委任职,历任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团省委副书记等职。
2003年,李嘉到梅州担任市委副书记,并兼任组织部长,其后历任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2012年2月,调往珠海任市委书记。3个月后,时年48岁的李嘉进入广东省委常委序列。当时,南方网报道称,李嘉是新一届广东省委常委中最年轻的一位。
因为具有年龄优势,还有高学历等原因,很长时间以来,李嘉被视为广东政坛的 “明日之星”。
广东省一位企业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李嘉主政珠海期间,力推有轨电车,这个饱受诟病与争议的项目,花了很多钱,但貌似并没有什么用。“该项目举行听证会时,不少市民坚决反对,但不知道为什么李嘉还力推该项目。”
2013年9月8日,珠海有轨电车一号线首期工程正式动工,同时对所在的梅华路进行改造,全长8.9公里设12个站点,总投资26亿元。此后,李嘉曾多次到项目现场视察调研。这个有轨电车项目,原本计划2014年11月通车,但至今“仍处于调试阶段,暂不具备对乘客服务条件”。
据《羊城晚报》报道,2013年1月召开的珠海市两会上,珠海市政协委员、市台胞台属联谊会副会长游海燕直言政府有轨电车项目未让市民有充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届时会不会花了大价钱但得不到社会好评,甚至令人感到资源浪费?”
游海燕表示,当时规划有轨电车路线的时候,并没有邀请本地的交通专家来研究方案,而是邀请了外地专家来决定。游海燕表示,有轨电车的使用者是珠海的市民,应该要让有轨电车的真正使用者来说话,“这说明政府在重大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上的缺失。”
中山大学一名知情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李嘉48岁即成为省委常委,有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的头衔,深耕广东官场20多年。“如果仕途不是遭遇重创,他应该会有比较乐观的仕途前景。”
李嘉和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是中山大学的校友,二人先后落马,引人猜想。
2014年11月28日,朱明国落马。据高检网2016年4月1日消息,朱明国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后,移送广西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已向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据财新网透露,早在2013年底中央第八巡视组进驻广东后,就收到了关于李嘉的举报材料,主要指向其在梅州任上的违纪违法行为。
广东一位接近省纪委的知情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梅州早有传闻,称李嘉任梅州市长和市委书记的任期内,涉嫌向广东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林存德行贿。“2014年10月,林存德因涉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案,被广东省纪委带走调查。林存德落马后,供出了李嘉。”
此外,在仕途上,李嘉与梅州市委原书记朱泽君及籍贯梅州的万庆良均有交集。公开简历显示,李嘉在1998年12月到2003年5月任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时,万庆良在2000年2月到2003年3月担任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李嘉做了万庆良的副手3年。后来李嘉深耕9年的梅州,又是万庆良的老家。
从2003年5月到2012年2月,李嘉一直在梅州工作,先后任梅州市委副书记、梅州市委书记。2010年7月,朱泽君接任李嘉担任梅州市长,李嘉则升任梅州市委书记,其后2年两人搭档执掌梅州官场,直到2012年2月,朱泽君接任梅州市委书记,李嘉则转任珠海市委书记。
有“梅州”标签的万庆良和朱泽君二人均已落马。而在朱泽君被立案调查3天后,其“搭档”李嘉被宣布落马。
李嘉与朱泽君在梅州共事期间,曾传出一些不和传闻。
《法制晚报》援引梅州市宣传系统一退休干部的话称,“书记市长两人有矛盾不合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该退休官员称,朱泽君工作作风强势,梅州很多大事都由他拍板做决定。朱泽君觉得李嘉当市委书记之前也没有什么政绩,并不把他放在眼里。
“大家以为李嘉是示弱,实际从后来看,他志向高远,其发展目标根本不是在梅州。”该退休干部说。
2012年2月,李嘉被广东省委宣布调任珠海市委书记,朱泽君接任梅州市委书记。
李嘉一离开梅州,原本与李嘉不和的朱泽君态度发生巨大变化,频频向李嘉示好。他专门请人撰联一副,送给李嘉。上联是“情系嘉应红色土地谋绿色崛起”,下联是“胸怀九州百岛明珠焕多彩神奇”,横批“嘉福”。这个对联也被发在当时《梅州日报》头版上。
多位受访者表示,朱泽君态度转化的背后,一是要缓和两人此前的紧张关系,二是对李嘉的仕途前景看好。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肖滨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从落马官员的特点分析,广东的反腐格局可以大致从粤西、粤东和珠三角这三条主线来分析。
粤西以茂名为代表,代表人物是原市委书记罗荫国,其落马后又牵出其前任市委书记周镇宏。粤西的腐败以“买官卖官”为主要特点。
粤东以揭阳和梅州为代表,代表人物是梅州的朱泽君、李纯德和揭阳的陈弘平,这条线突出的腐败特点是“卖地”。
珠三角以深圳为代表,还牵扯到珠海和广州。代表人物是许宗衡、万庆良。因经济发达,官商勾结的特点更为鲜明。
肖滨认为,这三条线有一个特征,就是粤东、粤西都往往与珠三角相串联呼应。“有些人通过卖官卖地等方式捞足钱后,继续疏通关系,从粤东、粤西进入发达的珠三角区域,甚至进入了省委常委序列。”
肖滨认为,广东的腐败不是最近才有,早已根深蒂固,盘根错节,隐藏得很深,甚至可以说早就形成了牢靠的包庇网。“以往打击力度不够,十八大后强力反腐,把他们的庇护网撕破了,很多问题官员就被挖出来了。”
肖滨说,广东反腐不是拔出萝卜带出泥,“而是拔出小萝卜带出大萝卜,又带出大冬瓜、大西瓜”。
十八大后,广东省反腐力度很大,其厅官落马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1月28日,广东省纪委新闻发言人梅河清介绍,2013年以来,广东查处厅官的数字逐年上升,分别为2013年38人、2014年95人、2015年170人。
肖滨认为,广东落马厅官数量多,与高压反腐有关,也与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林存德的落马有重要关系。
“林存德在省委组织部工作期间,分管地方干部,很多厅级官员的提拔跟他有关。传闻他接受调查时,供出了一大批人。”肖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10月,因涉万庆良案,已经退休的林存德被广东省纪委带走调查。退休前,他还主持了2011年广东地级市集中换届。
林存德虽非“老虎”级别,却因为他长期在组织部门掌握实权,被认为是广东反腐取得进展的重要人物。广东坊间传言,茂名原市委书记梁毅民、深圳原政法委书记蒋尊玉等上百位厅市级官员,都向林存德有过利益输送。
有舆论认为,因为经济发达,让广东官员有了更多“腐败机会”。对此,肖滨认为,发展经济本身不是腐败的根源,“但是广东的官场腐败又的确跟经济增长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肖滨说,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最早的强调招商引资、“三来一补”等,决定了官员跟商人存在利益交换的可能性。“在法治不健全的背景下,官员个人的道德水平往往经不起考验。”
籍贯广东揭阳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经济顾问姚树洁指出,广东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不断的“闯红灯”中前进的。在此过程中,许多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经济增长。而对于那些不把握好自己的官员来说,是一边闯红灯,一边给自己创造寻租的机会。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某国企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与其说是“闯红灯”,不如说是“闯黄灯”更合适。“因为,在广东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有很多政策上的模糊地带,难以界定。”
这位全国人大代表举例说,广东逢年过节有发红包的文化,5元一个10元一个的都有。“以前领导来公司视察,我们也会准备一些红包,把几千元钱分到几百个红包。这些官员拿到红包后是否装入了自己口袋,我们不得而知。这究竟是不是属于行贿受贿也不好界定。虽然一家企业就万儿八千元,但会积少成多。”
2015年9月 19日,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曾表示,当前广东腐败存量大、历史遗留问题多,土地工程领域的官商勾结、干部人事领域的买官卖官、以“红包”礼金名义行贿受贿等三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张浩认为,曹鉴燎等人的贪腐历程,折射出过去有关部门选人用人标准的局限。“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地区在选人用人上更倾向于‘经济能人,把经济增速的多少当作主要政绩,却忽视了干部的党性修养、法治素养和道德品行。”
在广东多名官员落马后,最近一系列人事递补调整工作已经展开。最近两个月以来,广东共有近30名正局级官员职务变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有9个调整了党政“一把手”,佛山、肇庆、珠海党政“一把手”全换。
比较引人注目的是, 3月24日,也就是李嘉落马的次日,珠海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毅宣读省委有关决定:郭元强任珠海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免去李嘉的珠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郭元强此前的身份是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党组书记。这次赴珠海任职之所以受舆论关注,除了完成了珠海市委书记位置的“无缝对接”外,还因为他曾是广东首名通过“公推比选”的方式,历经面谈、笔试、面试层层筛选出的厅长。
2012年2月份,广东省委组织部向各市和省直部门公布公推比选方案,在全省范围内选拔外经贸厅(后改称商务厅)厅长。“公推”是指由下一级党组织公开推荐人选,“比选”则重在比较,好中选优。郭元强最终从推荐报名的32名干部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
郭元强今年50岁,他在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高级公务员培训班学习时,肖滨曾经给他上过课。“我觉得他能在李嘉落马后的节骨眼上临危受命,说明他还是比较受重用的。”
肖滨认为,“三厅官举报对方是腐败分子”的问题,反映了官场生态本身出现了问题,这与目前采用的干部从上到下的任命制有关。“在这种制度下官员的特点是‘上跑下横中拆台”。
“因为乌纱帽是上级给的,所以他们往上跑,对上级很谄媚;也因为乌纱帽与下级无关,所以朝下横着脸;对平级而言,轻者互相不信任,重者互相拆台,互相举报。”
肖滨认为,在目前没有大规模的成熟的民主选举的条件下,“公推比选”的方式依然有存在价值。“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选到优秀干部,另一方面也能减少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