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5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术前4项检测结果分析

2016-04-25 02:52:59黎燕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6期

黎燕琼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梧州 543002)



·临床研究·

30 25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术前4项检测结果分析

黎燕琼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梧州 543002)

摘要:目的了解梧州市中医医院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分析进行手术前、产前、输血前检测术前4项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中医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30 254例标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的检测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用ELISA检测,抗-TP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结果HBsAg阳性率为9.12%,抗-HCV为0.56%,抗-HIV1/2为0.25%,抗-TP为0.5%,总阳性率为10.43%。结论检测术前4项,可以及时了解患者这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对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以及有效地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有些患者感染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梅毒或艾滋病后身体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检测术前4项即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能为医疗单位和患者提供是否为术前、产前、输血前感染的客观依据。这几种病原体是目前临床在检查和创伤治疗过程中极有可能传播的疾病,为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和医院感染的发生,本院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对住院患者都进行术前4项检测。笔者统计并分析了梧州市中医医院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30 254例标本的术前4项检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7至2015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30 254例,其中男14 189例、女16 065例;年龄1 d至94岁;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8 971例,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10 159例,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11 124例。

1.2仪器及试剂HBsAg检测所用的仪器为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HEMCLIN 600 全自动发光仪,试剂及质控物均由该公司生产,购自广州奥比奥公司。抗-HCV和抗-HIV1/2检测的仪器为MULTISKAN MK3 酶标仪及WELLWASH 4MK2 冼板仪,抗-HIV1/2所用的试剂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抗-TP检测所用的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抗-HCV检测所用的试剂为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TPPA检测用的是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试剂。

1.3方法HBsAg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HBsAg>0.85 ng/mL为阳性,抗-HCV和抗-HIV1/2用酶标仪读数。抗-HIV1/2阳性者送梧州市疾控中心做确认。抗-TP用TRUST检测,阳性者用TPPA做确证试验。整个操作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0 254例术前4项检测结果HBsAg阳性2 760例,阳性率为9.12%;抗-HCV阳性170例,阳性率为0.56%;抗-HIV1/2阳性75例,阳性率为0.25%;抗-TP阳性151例,阳性率为0.50%;总阳性3 156例,总阳性率为10.43%;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不同性别术前4项指标分布术前抗-HCV、抗-TP、HBsAg、抗-HIV1/2标志物总阳性率男性患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1  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三年度术前4项检测结果[n(%)]

表2  不同性别术前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n(%)]

3讨论

医疗器械的侵入性/创伤性检查、血液透析、手术及输血是临床诊断、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的医疗措施,但是实施这些措施时均会因例如消毒技术的限制、检测方法、检测试剂、操作不规范或病原微生物的变异等原因,使HCV、TP、HBV、HIV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医源性传播仍不能完全避免[1],由此而引起的疾病感染和医疗纠纷时有发生[2]。上述4种病原体可经多种途径传播,如HCV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输血、性传播、血液制剂和垂直传播;TP、HIV除通过性接触途径外,还可通过输血、胎盘等传播;HBV可经输血、手术等途径感染[3]。因此,为保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进行术前此4项的检测很有必要。

本文结果显示,在30 25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标本检测结果中,总阳性3 156例,阳性率达10.43%,其中HBsAg的阳性率为9.12%,与文献报道的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为9.09%相近[4-5],抗-HCV的阳性率为0.56%,抗-HIV1/2的阳性率为0.25%,抗-TP的阳性率为0.50%,在4项感染性指标中,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患者术前4项检测指标总阳性率分别为12.16%和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本次检测抗-HCV的阳性率为0.56%,低于文献报道的HCV感染率(0.7%~3.1%)[6-7],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这可能与近年来梧州市对献血员及血制品的严格筛选与管理有关,使临床输血安全得到保障,因为输血曾是国内人群HCV感染的主要途径[8-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从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抗-HCV阳性率的变化与HBsAg相似,呈持续递减趋势,与徐如梅等[3]的报道相符。HBsAg呈递减趋势的原因可能与近年来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有关,另外,医院一次性医疗器械的规范使用,也有效地减少了医院内HBV感染的发生率。抗-HIV1/2的阳性率为0.25%,低于陈其霞等[10]报道的HIV阳性率为0.33%。抗-TP的阳性率为0.50%,低于文献报道的2.01%阳性率[11]。TP和HIV均具有经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并造成流行的高度潜在危险性;医务人员每天都可能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等标本,如果破损的皮肤接触到感染污物,就有可能被感染[12]。在30 254例术前4项的检测结果中,总阳性率达10.43%,表明有些患者在门诊及入院治疗前已经感染了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有研究显示,有些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比较低,在接受医疗器械侵入性治疗或检查过程中更易受到感染,其感染HIV、TP、HCV和HBV的风险远高于普通健康人群[13]。可见术前4项的检测有利于明确责任,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医患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术前4项的检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治疗前对术前4项的感染情况,帮助医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利于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医源性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郑岚,项盈,傅启华.住院患儿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2):130-131.

[2]尹玉清.92例输血感染HIV人群的丙型肝炎、乙肝调查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6):355.

[3]徐如梅,黄毅,沈菁,等.98 129例术前四项检测结果的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5):468.

[4] 倪语星,尚红,张卓然,等.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45.

[5]钟有光,李达森,彭美薇,等.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乙肝标志物、肝功能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2):365-366.

[6]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25.

[7]章震花,张晓凤,赵丽敏,等.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临床评价[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422-423.

[8]张婉词,李寒,于玲,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附三年随访资料[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125-127.

[9]何宝明,陈文华.2010年汉中市住院患者传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421-1422.

[10]陈其霞,王婷婷,安静娜,等.2012年综合性医院HIV感染患者人群的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3):4241-4242.

[11]解拥军.12145例拟输血患者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5,26(3):202-203.

[12]高昌浩.术前四项对于侵入性检查及创伤性治疗的必要性[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1):51.

[13]蔡文美,罗媛烨,罗雪平,等.患者手术前五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1):1388-1389.

(收稿日期:2015-12-22)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6.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6-08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