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肖芳,童英富,苗立祥,张豫超,蒋桂华*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2.建德市农业局,浙江建德 311600)
文献著录格式:杨肖芳,童英富,苗立祥,等.几种不同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367-369.
几种不同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分析
杨肖芳1,童英富2,苗立祥1,张豫超1,蒋桂华1*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2.建德市农业局,浙江建德 311600)
文献著录格式:杨肖芳,童英富,苗立祥,等.几种不同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367-369.
摘 要:草莓灰霉病是草莓产区的主要真菌病害,发生面广,容易传播,较难防治。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比较了5种药剂对建德红颊草莓的安全性和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大棚草莓灰霉病发病初期使用42.4%唑醚·氟酰胺1 870倍液,间隔7 d喷施两次、每公顷喷750 L,对红颊灰霉病防治效果可达98.7%,与其他药剂相比防治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有效控制了灰霉病发生,对产量和品质促进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唑醚·氟酰胺
灰霉病是我国草莓产区主要的真菌病害,在南方地区发生尤为严重。草莓灰霉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土壤内越冬,条件适宜时通过气流、水或农事活动等传播。当气温在0~35℃、相对湿度80%以上均可发病,且空气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灰霉病病菌蔓延。草莓灰霉病发生时直接为害花器官和果实,通过侵染幼果再沿果梗蔓延至花序,直至整个花序干腐枯死。果实在灰霉病菌侵染后,果面先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块,然后变暗褐色,组织软腐,香味消失,直接造成品质和产量下降,对产区经济影响极大[1]。目前,生产上控制草莓灰霉病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常用药剂有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等,但灰霉病菌是一种繁殖力极强的顽固真菌,易产生抗药性[2-4]。使用抗真菌效果好、对人体安全、病菌无抗药性的草莓灰霉病防治药剂成为当务之急[5-6]。42.4%唑醚·氟酰胺为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混配杀菌剂,其有效成分为42.4%吡唑醚菌酯和21.2%氟唑菌酰胺,其中氟唑菌酰胺为巴斯夫欧洲公司最新研发的活性成分,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可防治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同时,吡唑醚菌酯还具有植物健康作用,施药几分钟即可穿透到叶片中,有效成分在叶组织内扩散,破坏线粒体呼吸链,作用速度快,并在叶片上形成的沉降药膜与蜡烛层粘连紧密具特效,能有效控制叶片中的病原孢子,兼有预防作用,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对作物安全,利于增产。通过试验比较5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初步明确42.4%唑醚·氟酰胺(健达)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使用浓度及对草莓的安全性的影响等,为提升草莓安全生产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1.1材料
试验在浙江省建德市大棚草莓园内进行,草莓品种为红颊。大棚内土壤pH为6,有机质含量3.3%。红颊栽培条件为畦宽60 cm,沟宽30 cm,每畦2列,株距20~22 cm。
供试药剂有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健达,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露娜森,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40%戊唑·腐霉利悬浮剂(戊福,浙江来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施佳乐,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凯泽,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1.2处理设计
试验设5个药剂处理及清水对照。处理1,唑醚·氟酰胺1 870倍液(有效成分170 g·hm-2),处理2,氟菌·肟菌酯1 500倍液(有效成分214 g· hm-2),处理3,戊唑·腐霉利1 000倍液(有效成分300 g·hm-2),处理4,400克/升嘧霉胺800倍液(有效成分375 g·hm-2),处理5,啶酰菌胺1 000倍液(有效成分375 g·hm-2),处理6,清水对照。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重复4次,共24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25 m2(约250株草莓)。
1.3操作过程和气象资料
在大棚草莓灰霉病发病初期使用,采用背负式智能电动喷雾机(MH-D16-3型)对草莓叶片正反面和幼果等部位均匀喷药,药液用量为750 L·hm-2。试验期间未施用其他病虫害防治药剂。分别在2014年3月10日、3月17日施药2次,喷药后调查发病情况。试验期间气象资料见表1。
表1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1.4调查与统计
每次施药后7 d观察草莓叶片和幼果等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选草莓10株、果实30个进行病情指数调查。
根据果实发病情况进行分级。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51%以上。灰霉病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2.1安全性调查及评价
第1次施药后3,7 d和第2次药后7 d,目测观察试验区唑醚·氟酰胺1 870倍液使用后草莓植株生长、花、幼果正常,植株健壮,叶片浓绿饱满;嘧霉胺800倍液和啶酰菌胺1 000倍液使用后对草莓植株生长、花、幼果无不良影响;戊唑·腐霉利1 000倍液使用后草莓植株生长、花、幼果正常,植株不旺长,但较对照的植株矮壮、叶片浓绿,在此条件下使用安全;氟菌·肟菌酯1 500倍液使用2次后,第14天植株表现衰退,叶片有下摊现象,花、幼果无影响,在此条件下使用不够安全,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2.2防治效果
喷药前草莓灰霉病病情指数平均为3.7,喷施药剂7 d后,对照病情指数达到6.3,处理1~5的病情指数均降至1.0以下。其中,处理1效果最好,病情指数仅为0.1(图1)。
图1 不同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第2次药后7 d,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在灰霉病发病初期施药,间隔7 d连续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处理1的唑醚·氟酰胺对灰霉病的防效较好,平均达到98.7%,高于氟菌·肟菌酯1 500倍液的91.3%、戊唑·腐霉利800倍液和啶酰菌胺1 000倍液的90.5%、嘧霉胺800倍液的89.2%。方差分析显示,处理1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研究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唑醚·氟酰胺悬浮剂水溶性好,易均匀溶于水中,颜色呈淡乳白色,药液在植株上沾着性好,在植株上无药斑,1 870倍液对草莓植株安全,对草莓植株生长有保健作用(属正常范围),植株表现健壮,叶片增厚、叶色浓绿饱满。在本试验条件下,唑醚·氟酰胺1 870倍液对草莓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达98.7%。唑醚·氟酰胺可作为生产上推广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的选用药剂。施药时注意喷药质量,做到均匀喷雾,对草莓叶片正反面和幼果等部位喷药时必须仔细、周到,以保证防效。
参考文献:
[1]潘以楼,朱桂梅,郭建.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2):299-304.
[2]周明国,叶钟音,杭建胜,等.对多菌灵具有抗性的草莓灰霉病菌菌株形成与分布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13(3):57-60.
[3]陈莉,陈琪,丁克坚,等.草莓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34-337.
[4]礼茜,严蕾艳,童英富,等.浙江两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扑海因的抗药性及其分子机制[J].果树学报,2007,24(3):344-348.
[5]徐铁平.唑醚·氟酰胺防治草莓白粉病的药效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4(7):192-193.
[6]武雯,成玮,张顾旭,等.草莓灰霉病田间防治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5(2):132-133.
(责任编辑:张瑞麟)
通信作者:蒋桂华,E-mai1:jgh2004267@sina.com。
作者简介:杨肖芳(1981—),女,浙江诸暨人,研究实习员,本科,主要从事草莓栽培技术研究工作,E-mai1:yangxiaofang1981@ yeah.net。
基金项目:浙江省果品农业新品种选育(2012C2904)
收稿日期:2015-11-30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3-0367-03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