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猪产业“互联网+”探索与实践

2016-04-24 01:20杨海便易晓峰
猪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猪场生猪互联网+

于 莹,杨海便,易晓峰

(农信集团——农信研究院,北京 100081)

中国生猪产业“互联网+”探索与实践

于 莹,杨海便,易晓峰

(农信集团——农信研究院,北京 100081)

互联网在猪产业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我国生猪产业主要存在效率低下、养殖成本高,价格周期性波动等问题,文内立足于传统生猪产业问题的基础,分析其最根本原因,基于互联网的特点,提出了现阶段互联网在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可能的模式与思路,并据此分析了现阶段市场上常见的猪产业“互联网+”应用形式。

猪产业;互联网+;应用模式

1 行业存在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的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生猪存栏 45 113万头,出栏70 825万头,猪肉产量5 487万 t[1],是欧盟28国猪肉产量的1.5倍,美国猪肉产量的4.1倍。猪肉消费量5 567万t,占世界猪肉总消费的56%以上[2]。作为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我国生猪产业化程度和产业服务配套体系却与国外相差甚远。正是因为这两点,我国的生猪养殖呈现出以下诸多特征。

1.1 猪周期现象严峻

最近十年内,我国猪价经历了4轮周期。第一轮是2003年4月到2006年5月,历时38个月。第二轮猪周期从2006年6月持续到2010年6月,历时48个月。第三轮猪周期从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历时58个月,猪价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第四轮猪周期从2015年3月开始至今,目前处于本轮生猪价格的下行阶段。

1.2 生猪疾病频发

我国生猪生产基数大、生产水平和防疫水平低,导致我国是猪病第一大国,猪病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营养代谢病及中毒性疾病等。比如在2008-2010年,猪蓝耳病、猪瘟等疫情频繁发生,打压猪价,造成养殖户恐慌出栏,市场供过于求,猪价下跌,猪粮比从2008年的8.89降到2010年的4.74,养殖户持续亏损。

1.3 养殖成本居高

我国生猪养殖的成本结构上看,饲料、仔猪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90%以上,其中单饲料成本占比达50%以上。近年来饲料价格、仔猪价格和用工成本的大幅增长,导致我国生猪养殖成本逐年攀升。2014年散养生猪总成本为1 844.00元/头,规模养殖生猪的总成本为1 592.14元/头,均为2004年总成本的两倍多[3]。

2 主要原因分析

2.1 信息不对称导致“猪周期”

国内学者就我国猪周期原因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魏夏阳(2009)利用8年的统计数据,得出不同养殖规模的变动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散养(159.75)、大规模(140.58)、中规模(139.27)、小规模(131.47),证明了散养模式的大量存在是导致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的主要原因,散养模式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市场竞争力[4]。研究者们对普惠性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多有诟病(崔小年,2010[5];王坤[6],2012;付海玲[7],2013),认为其是典型的对市场过度干预,也并不符合我国生猪生产的现状,不应该继续实施。政府政策制定的重点应该放在生猪疫病防治、生猪养殖技术推广、生猪价格预警系统建设、生猪规模化标准化饲养。产业由二元母猪到最终大规模供应的生猪一般需要1.5年,因此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猪周期会经历3~4年的时间。同时,在每个周期过程中,还有生猪疫情、政策调控、季节性消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周期特征各具特色。

生猪价格的波动最根本原因是由价值规律调节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供求关系的均衡与否体现在信息是否对称。在供给端,当生猪价格上涨时,养殖利润增加,养殖户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扩充产量;生猪供大于求,生猪价格下跌;当生猪价格下跌时,养殖利润降低,严重时甚至亏损,养殖户为了降低损失,降低存栏;当存栏量低到一定程度时,生猪供不应求,导致生猪价格上涨。而在消费端,当生猪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减少对猪肉的消费,转而消费牛肉、羊肉、禽肉等替代品,导致屠宰场因订单减少而压缩屠宰量,因而单头屠宰成本上升;当屠宰场收购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抑制生猪价格的上涨;当生猪价格下跌了,民众逐步增加了猪肉的消费,屠宰场加大屠宰量,因而单头屠宰成本下降,整体利润升高;当屠宰场收购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抑制了生猪价格的下跌。由于生猪生产与价格存在一定的滞后不同步,直接导致了供给滞后于需求。

2.2 “重引轻育”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表1 历次猪周期变化统计表

图1 猪周期的蛛网模型

图2 互联网在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应用思路

我国种猪长期依赖进口,以及“重引种、轻选育”造成的“洋猪遍地”现象,我国商品猪繁育以“杜、长、大”3种外来种猪经过三元杂交而成,具有瘦肉率高、出肉率高、养殖周期短等特点。种母猪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每头母猪平均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PSY)作为种猪重要的生产效率指标,我国平均水平在18头左右,而丹麦等国家能够达到30头以上,因此国内普遍重视引进丹系、加系等外源种猪投入到育种过程,希望能够提升母猪生产效率,但是仍然达不到国外30头以上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管理水平不足。

2.3 资金不足生产转型困难成本偏高

我国生猪养殖在饲料、仔猪、母猪、猪场设备等生产资料的采购和生猪销售、流通过程中涉及万亿元级资金流,中间涉及经销商、饲料供应商、养殖场、猪经纪(猪贩子)、屠宰场等等多种主体,经常面临资金短缺的困扰,对低成本资金的获取需求强烈。以养殖场为例,行情景气的时候需要资金扩大生产,行情不景气的时候需要资金维持生产,当生猪销售的时候希望资金快速回笼。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截至2014年底,全国涉农金融机构达3 566个,涉农金融营业网点81 397个,金融服务覆盖至2万个行政村[8],但是因为征信缺失、风险大、无抵押物等特征,导致农户从银行获得贷款十分困难;即使能够申请成功,也具有申请流程长、手续复杂、获批额度小和期限短等特点,当拿到贷款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商机。中国农业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只有27%的农户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取贷款,40%以上的有金融需求的农户不能获得正规渠道的信贷支持。因此目前农村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亲戚朋友拆借和高利率的民间借贷,从而间接增加了养殖成本。

3 生猪产业“互联网+”机会分析

国务院发文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要求,为生猪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互联网+”生猪产业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终端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和传统的行业基础生产设施和传统的信息技术,将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作为主要生产要素参与到生猪产业各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以快速的信息反馈机制导通传统生猪产业链条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猪场现代化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手段,不仅如此互联网带来的电商、互联网金融也为传统生猪产业成本攀升提供了解决方向。

在产业链单个环节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原料行情预测,合理安排采购计划,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利用各种终端收集客户各种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获得客户需求,合理进行产品研发、安排生产计划和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降低资源浪费和提升客户体验;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精细管理和生产追踪,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产品的行情预测,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提高销售收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与客户实时互动,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更好地收集、分析客户需求,从而降低营销成本和服务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个环节主要的互联网产品有针对玉米、豆粕、种猪、仔猪、商品猪、猪肉的行情跟踪和预测软件;针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软件、进销财务软件、物联网产品;利用公司网站、行业资讯网站、微博、QQ、微信等互联网媒体和社交资源进行各种形式的产品营销、技术培训和客户服务等等。

在产业链环节间产品流通中,利用电子商务直接链接产品生产商和客户,去掉中间环节,提高流通效率;交易行为电子化记录,便于全程追溯和信用数据收集。“互联网+”猪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3种:根据环节的不同主要有以网络销售饲料、兽药、疫苗、猪场设备、种猪等为主的农资商城、以商品猪流通为主的生猪交易商城和以猪肉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商城等等。

在产业链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随着产品销售方式的变革,金融支付也去掉中间环节,降低支付成本;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轻松掌握各个主体的生产经营数据和交易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对其进行资信评级,为其提供低成本、无抵押和快速简捷的信贷资金,降低其融资成本;同时,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各个主体提供多种形式的理财服务,增加其收入来源。猪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有资信评级产品、余额理财、P2P理财、小额贷款、网络支付等等。

4 猪产业“互联网+”产品

4.1 “互联网+”猪场管理

无论是大型生产资料生产企业进行深度服务,还是生猪养殖企业和猪场托管公司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目前都在积极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结合多年的生猪养殖经验和技术开发猪场管理软件,帮助猪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损耗,提升每头生猪的盈利水平,同时根据积累的行业大数据帮助猪场、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等制定生产决策,进一步推动行业升级。猪场管理具体包括猪场环境监控、疫病诊断、猪只生产管理、精细饲喂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内容。

4.2 “互联网+”电子商务

互联网作为一种更加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其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降低和消除了信息不对称,起到了连接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的作用。在猪产业链的各环节中,农资购买及生猪销售环节市场容量大而信息化不足,流通环节多、效率低下,被视为全产业链中提升效率极其重要的一环。当前有众多的传统农牧企业依托互联网改造了自身的产品销售体系以提升产业效率。

4.3 “互联网+”产业金融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金融失血由来已久,导致农村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在当前的金融体制下,传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没有动力对农村金融大力投入,反而是传统农牧业企业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最新的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技术与生猪产业供应链相结合,为产业链内相关主体提供契合实际的征信、支付、理财、贷款、保险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加快了生猪产业的资金周转效率,从而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成为农村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表2 “互联网+”猪产业相关产品公司应用情况

5 结论与建议

1)总体看来,目前进行“互联网+”生猪产业的主力军是传统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这主要因为传统农牧企业主要有以下优势:①传统农牧企业凭借多年在生猪产业的深耕和实践,积累大量的产业经验和客户资源,对生猪产业的痛点和客户特征也有深刻的理解,因此能够易于迅速获得大量客户的支持和信任;②传统农牧企业拥有丰富的经验丰富和贴近客户的技术服务团队,因此推广成本也比较低;③无论是猪场管理、还是电商平台和金融服务等产品的推广,都离不开传统农牧企业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支撑,因此新进入的互联网公司不仅在业务推广和营销成本比较高,而且业务的日常运行的成本也比较高。

2)纵观传统农牧企业的“互联网+”生猪产业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利用互联网提升服务效率和降低服务成本。传统农牧企业加强线下技术服务的同时积极布局线上服务,特别在猪病诊断和养殖技术的指导和培训方面,大大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增加了人均服务客户数;第二,相对于新进入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主要从电商或金融切入来说,传统农牧企业主要从养殖端入手,如农信互联有“猪联网”、新希望有“福达计划”、安佑集团有“安佑云”等产品;第三,传统农牧企业的互联网布局因其线下优势和公司整体战略不同而有不同侧重,如大北农主要是为养殖户/场提供生产资料和服务,因此互联网布局主要是围绕猪进行,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猪管理+猪交易+猪金融),帮助其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养猪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提高单头猪的盈利水平;新希望总体战略是打造中国食材第一品牌,因此在生产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品质,在消费端针对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开发多元化的产品。

综上所述,猪产业互联网整体处于起步期和摸索期,无论是传统农业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正在根据自己公司的资源和特点,开展猪产业互联网相关的部署和实践。生产端互联网产品主要是生产资料电子商务、猪场云服务,消费端的主要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餐饮B2B配送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针对生产和交易环节的资金短缺和结算等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财、支付、贷款服务。

[1] 美 国 农 业 部 ,[DB/OL],https:// www.usda.gov/wps/portal/usda/ usdahome,20151231.

[2]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201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 魏夏阳.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5] 崔小年. 我国生猪生产政策效果分析[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6] 王坤. 资阳现代生猪产业体系评价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7] 付海玲. 我国现阶段生猪产业扶持政策的效果分析与建议[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8] 中国产业调研网, 2015年农村商业银行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EB/OL],http:// wenku.baidu.com/,2015.

2016-12-14)

猜你喜欢
猪场生猪互联网+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