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开发聚碳酸酯回收利用新技术
据报道,电子巨头IBM的研发人员开发了一种聚碳酸酯回收转化的“新的一步法化学工艺”,防止双酚A(BPA)渗出。IBM称,他们添加了一种氟化反应剂及类似发酵粉等物质,加热后生成一种新型塑料,聚芳醚砜,可防止BPA渗出。
研发人员利用废旧激光唱片回收利用,“生成一种耐高温耐化学性的新型塑料”。IBM研发员Jeanette Garcia说:“为了不让这些塑料直接进入垃圾掩埋场,我们将其回收利用,制成新型塑料,提供水净化以及医疗设备生产所用的更安全也更坚固的材料”。据IBM预测,世界各地每年产生的聚碳酸酯共计270万t。(中国化工报)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研发出新型“人造皮革”
据报道,近日,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Young-ALee及其团队使用一种奇特的方式,将红茶纤维质、醋及糖等原料做成了“人造皮革”。该人造皮革质地与皮革非常相似,可以用来制作衣服、鞋和手包等等。
红茶纤维质应用于服装业还是第一次。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新型纤维质材料能够进行生物降解,最终作为养料回归到土壤中,如此循环往复便大大减少了浪费和污染,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时装产业便轻易摆脱了对非可再生材料的依赖。
为探究人造皮革能否在未来的时装界取代传统材料,研究团队做了大量实验。测试表明,这种材料最大问题在于遇水变湿后材料软化不耐受,且在低温下容易破碎。另外,该材料制作过程极其耗时,3~4周才能做出一块皮革,影响了其大规模量产。(中国化工报)
硫化物氧化反应会诱发钻石形成
据报道,最近,来自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地幔中硫化物的氧化反应可能会诱发钻石的形成。这项发现构成了一个直接证据,可以证明钻石是在地幔中硫化物之上成核形成的。
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钻石中包裹的细小矿物和流体,可以用于观察地球内部深处发生的事情。在各种地质构造中,钻石通常被认为是由地幔中流体和熔体形成的。硫化物在地幔中很稀少,但在钻石的内含物中却非常丰富,尤其是富含铁和镍的硫化物内含物(铁镍硫化物),比如能在鉆石中发现磁黄铁矿。然而至今,科学家都没有直接证据能解释这一现象。
此次,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多利特·雅各布和他的同事们,使用了一种称为“菊池传输衍射”的可精确测定晶体取向的技术,对从博茨瓦纳来的一颗钻石中的铁镍硫化物微观结构进行成像和测绘。使用这种技术,他们能分析出钻石形成的历史。研究人员发现,位于地下320~330km的上地幔处,从磁黄铁矿到磁铁矿的自然氧化过程能引发钻石沉淀,而且随着钻石成核并围绕内含物生长,它会将内含物包裹起来。(中国化工报)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封存
据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玄武岩层,并借助自然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态碳酸盐。
长期以来,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被视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一种重要方案,即从工业生产或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气体中分离出二氧化碳,然后注入一定深度的地下岩层中封存。通常选择的封存地点是废弃油气田等,但一些专家担心,这些气体将来还会泄漏回地面,技术安全性有待验证。
为此,美国和欧盟的一些机构从2012年开始在冰岛实施名为“碳固定”的试点项目。冰岛有多座活火山,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广泛存在于地下,这种岩石的钙、镁、铁含量高,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的碳酸盐矿物质。
这个项目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冰岛大学、冰岛雷克雅未克能源公司、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等机构联合实施,研究人员先把此前收取的二氧化碳与水混合,然后注入地下400~800m深处的玄武岩层中。一些专家原以为相关化学反应需经过数百年乃至数万年才能完成,但最新研究显示,这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比此前预测要快得多。
固态碳酸盐矿物质没有泄漏风险,因而这种方式可以永久且对环境无害地封存二氧化碳。玄武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大陆边缘地带广泛存在,因此有潜力用于大量封存二氧化碳。
专家也表示,用上述方法将二氧化碳注入玄武岩层之前,需先把二氧化碳与水混合,因而所需用水量非常大,封存1t二氧化碳需要大约25t水。未来可以探索使用海水来解决这个问题。(新华网)
橙皮提取物和二氧化碳可合成聚碳酸酯
据报道,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研究小组利用橙皮中提取的苎烯氧化物(Limonenoxid)与二氧化碳合成,获得了一种名为PLimC的聚碳酸酯材料。
PLimC是通过苎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合成的一种特殊聚碳酸酯材料,它与一般聚碳酸酯不同点在于不含有害物质双酚A。因此,新的基于天然生物元素合成的聚碳酸酯具有一系列特殊性能,有特别的工业应用价值。PLimC耐热、透明、强度高,特别适合作为涂料。
研究小组负责人格雷纳教授解释说:“我们发现的具体例子显示,PLimC特别适合作为原料,具有双键,可用于进一步的定向合成,进而开发出许多有特性的功能材料。”如可合成出基于PLimC的抗微生物聚合物,能用于开发防止人体大肠杆菌积累的新药;可制成医学治疗和护理中使用的容器,显著减少医院环境下的感染风险,或作为人体植入材料,以避免人体组织发炎和感染。
此外,PLimC作为亲水性聚合物原料,具有与水强相互作用能力,因此可以相对快速地被微生物分解。它还可以作为海水处理材料,分解海水中有害成分。未来利用这种材料制成塑料瓶、塑料袋或其他容器,可以大大降低海洋中非可溶性塑料颗粒带来的污染。(科技日报)
中美科学家联手开发新技术破解“白色污染”
据报道,中美科学家6月17日宣布在降解聚乙烯废塑料方面取得突破,不仅为解决被称为“白色污染”的废塑料污染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途径,而且降解产物还可用于生产清洁柴油,促进碳资源循环利用。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正课题组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管治斌课题组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
废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最棘手环保问题之一。年产量上亿吨的聚乙烯是产量最大的塑料产品,同时也是最具惰性、最稳定的高分子材料之一,难以降解。目前绝大部分废塑料主要通过填埋和焚烧处理,但前者占用土地资源且易污染地下水,而后者增加了碳排放还会造成大气污染。
在新研究中,科学家利用交叉烷烃复分解催化策略,使用廉价的低碳烷烃作为反应试剂和溶剂与聚乙烯发生重组反应,有效降低了聚乙烯的分子量和碳链长度。低碳烷烃是在石油炼制中大量生成的副产品,不能作为燃油或天然气,使用价值非常有限。(新华网)
杜邦携手英国D3O公司开发新型多用途塑料防护材料
据报道,杜邦集团日前与英国D3O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协议,合作开发新型多用途塑料防护材料。
这种产品暂名为“杜邦Hytrel加强型D3O”(D3O powered by DuPont Hytrel),是一种新材料,目标用途为工业保护、工装和电子产品市场。D3O有独特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用于生产对速度敏感、柔软、易弯曲的亮橙色材料,这种材料减振性能高,可用于制造防碰撞保护产品。(中国化工报)
我国天然橡胶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据报道,日前,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植物》刊发了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唐朝荣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胡松年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获得了一个高质量的橡胶树参考基因组,并提出了橡胶物种进化和乙烯刺激产胶的新观点。
据介绍,天然橡胶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然而,橡胶树为什么能高产橡胶 这种特性是否与其环境适应和进化相关 在生产上的乙烯处理为何能显著增加橡胶产量。为此,橡胶所与基因组所联合启动了橡胶树全基因组测序项目。经过团队成员五年多的不懈努力和联合攻关,成功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橡胶基因组图谱,鉴定了43 000多个蛋白编码基因,并从源头上阐述了乙烯刺激橡胶增产的原因。
据悉,此重大突破将极大推动产胶植物的产胶生物学研究,为橡胶树优異种质的发掘利用以及高产优质抗逆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基础。(农民日报)
中国科大发现新型广谱光催化制氢技术
据报道,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制氢机制,将配位化学的理念引入有机纳米材料中,产品在广谱光照下展现出大幅度提高的光催化制氢性能。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是一种可以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氢能的途径,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技术。光催化制氢技术是基于半导体带间跃迁的一种作用机制,其实际应用目前主要受限于催化剂成本和能量转换性能。广谱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近年来业界一直期望解决的难题。
熊宇杰课题组先前基于贵金属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效应,通过形成贵金属和半导体的异质结构,将等离激元效应中的热电子注入、共振传能和电磁场增强等作用机制引入到半导体的带间跃迁过程中,在广谱光解水制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尽管这种技术途径在光催化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提高,然而其贵金属用量较大,无法降低催化剂的材料成本。因此,研究人员基于低成本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将配位化学与光催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广谱光催化作用机制。
课题组借鉴了均相配位化合物中金属中心与配体分子之间的电荷转移跃迁过程。该金属-配体电荷转移跃迁可以在低于带间跃迁的能量范围内吸光,从而与带间跃迁形成了互补型的广谱吸光。
研究人员将有机半导体二维纳米材料作为大分子配体,利用其中的氮原子位点,引入不到千分之一含量的铂离子或者更为廉价的铜离子,形成了金属-有机半导体的纳米配位结构。该极少量的纳米配位单元诱导产生的电荷转移跃迁过程,使得催化剂产品可以在广谱太阳光范围内进行光催化制氢。(中国化工报)
中国建材集团玻纤产业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开工奠基
据报道,近日,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国巨石玻纤产业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奠基仪式在浙江桐乡举行。中国巨石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又一次走在了时代发展的潮头,通过建设智能制造基地进一步提升玻纤生产技术,转变玻纤生产方式,持续引领玻纤工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展现了中国企业高端产品的品牌形象。
智能制造基地位于桐乡经济开发区,本着定位高、要求严、技术新、实力强的原则,从原辅材料生产加工起步,按“产品高端化、产业一体化”的战略部署,紧扣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生产玻璃纤维上下游产业的原料、辅料和复合材料制品,不断繁荣和发展玻璃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产业。
智能制造基地充分利用中国巨石以及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构建实现产业链的一体化,使企业经营模式向流程制造服务模式转型,建立采购、生产、销售、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模型,为生产主体部门提供协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交货期。产品制造以订单交货期与质量为基准,优化人机料法环资源配置,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产品制造过程可控制、可优化、可视化、可追溯。构建产品生产大数据云平台,建立产业生态圈,快速响应订单、优化调度排产、智能制造、在线优化,全面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与水平。从而使中国巨石始终保持和占领在全球玻纤产业的制高点上,引领行业朝着高质、高效、健康的目标迈进。(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国内首台大直径聚乙烯离心机研制成功
据报道,6月27日,由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吉林机械分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台大直径聚乙烯离心机设备通过中国石油科技部验收,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聚乙烯原料中的悬浊液分离技术迈上新台阶。
这种型号为LWF-1000的聚乙烯离心机,转鼓直径1 000nm,长度与直径比为2.5,是目前国内首台大直径、大长径比聚乙烯离心机。吉林机械分公司在研制中,全面进行技术优化,成功制造出LWF-1000聚乙烯离心机,拥有5项创新、4项专利。
LWF-1000聚乙烯离心机首次修正了傳统离心机离心分离沉降模型,提出“上浮临界粒度”模型;首次应用上浮临界理论,利用专业软件进行离心机流场分析;样机设计在整体布局上全面优化;在离心机设计基础上,在国内首创橇装离心机测试平台,可适用多物料种类分离性能测试;首次将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实时监控预警系统技术安装在离心机上。
LWF-1000聚乙烯离心机的成功研制,使集团公司在聚乙烯离心机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可全面替代国外设备,形成设计、制造、检验验收的成套完整技术。LWF-1000聚乙烯离心机较高的产能和分离效果,在聚乙烯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国石油报)
国内首条千吨级T800碳纤维原丝线正式投产
近日,中国第一条千吨级T800碳纤维原丝线在江苏连云港市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千吨级T800原丝首次实现产业化。据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介绍,国内首条千吨级T800原丝线实现产业化,表明中国制造的碳纤维已经达到了航空航天级别,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实现了中国碳纤维的重大突破。自此,中国由过去的碳纤维引进国向碳纤维输出国转变。(光明日报)
我国新型丙烷/丁烷脱氢技术工业试验成功
据报道,由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东设计分公司设计的新型丙烷/丁烷脱氢(ADHO)技术,日前在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试验取得成功。这项历时七年潜心研究的烷脱氢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我国的丙烷、异丁烷脱氢技术全部从国外引进,工业上丙烷、异丁烷脱氢装置采用的催化剂一般为负载型贵金属铂或有毒铬系催化剂,采用铂系催化剂价格昂贵且原料需要深度净化,采用铬系催化剂存在严重的环保问题。开发环保型非贵金属催化剂,一直是丙烷/丁烷脱氢的一个技术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春义教授课题组经过七年潜心研究,成功开发出无毒无腐蚀性的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并为之配套开发了高效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成功实现脱氢反应、催化剂烧焦再生连续进行。在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烷烃的单程转化率、烯烃的收率和选择性与国内引进较多的俄罗斯Snamprogetti技术相当,填补了国内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中国化工报)
惠生烯烃分离技术收率创新高
据报道,6月14日,惠生工程对外宣布,由其EPC总承包并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烯烃分离技术的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万t/a甲醇制烯烃(MTO)项目通过了业主组织的烯烃分离单元性能考核和验收,乙烯丙烯产品回收率创下全球同行业目前最高水平。
阳煤恒通MTO项目是惠生工程烯烃分离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的第3个项目。在历时72h的性能考核期中,该烯烃分离单元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产出的乙烯和丙烯产品质量均满足聚合级产品规格。在总体能耗满足保证值的前提下,乙烯产品回收率达99.89%,丙烯产品回收率达99.96%,不仅高于性能保证值要求,而且取得惠生烯烃分离技术实现工业应用以来的收率最高值。(中国化工报)
宁夏石化推出新牌号聚丙烯产品
据报道,近日,宁夏石化新牌号聚丙烯产品NX40S试生产成功,共生产高熔融指数聚丙烯纤维树脂产品653t,有力提升了聚丙烯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开发更高熔融指数的高端聚丙烯产品积累生产经验。新牌号高熔指聚丙烯产品NX40S与旧牌号低熔指聚丙烯T30S相比有很多优势,可生成无纺布、丙纶制品,广泛应用于口罩、尿不湿、高级包装等生活用品。(中国石油报)
10万t聚合氯化铝项目落户鄂尔多斯大路工业园
据报道,6月8日,鄂尔多斯大路煤化工基地管委会与内蒙古永江佳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年产10万t聚合氯化铝5万t氯烃项目举行落地签约仪式。
据了解,永江佳源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公司于2016年4月在大路工业园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 000万元。公司主要利用当地丰富的高铝粉煤灰资源,建设年产10万t聚合氯化铝项目。同时利用园区伊泰煤制油公司生产的石蜡和液氯为原料,建设年产5万t氯烃(氯化石蜡),副产品10万t盐酸项目。聚合氯化铝产品生产在内蒙古尚属首家,有效填补了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生产聚合氯化铝的空白。该项目年耗水量35万t,用电负荷为1.85MW,总投资约1.4亿元。(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