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亮++周锦狮
重温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的十二条“黄金”守则,深深体会到这些都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绝招、妙招,其针对性、实用性在新常态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领导干部善于做到胸中有“数”,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尤显重要。
一、要善于从大势大事中找“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纵论国际国内大势、谋划改革发展蓝图时,反复强调要有战略思维,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为在大势、大事之中自有规律,从中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能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卓越的领导干部,首先必须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和殚精竭虑的思想家,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势、大事之中寻找契机,把握方向,成就事业。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审“数”。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站在历史和未来的战略高度、以政治和智慧的思维高度来观察时事,了解大势,掌握实际。对国际大局了然于胸,与国内大局相互统筹,有利于我们登高望远,在顶层设计中高屋建瓴、总揽全局,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住心神、心无旁骛。二是能够看到一定的远度谋“数”。有战略意识、有长远眼光的领导干部也是着眼未来、有前瞻意识、能谋事的好干部。作为领导干部,在各方面的工作上能放眼长远,就会自觉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系统思考和谋划发展大计,自觉防止和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鼠目寸光,为了追求地方利益、眼前利益和个人政绩,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贪大求全,盲目追求GDP,弄虚作假,弄得民怨沸腾、环境破坏,留下一堆烂摊子,绝对要引以为戒。三是能够想到一定的深度定“数”。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思考,既是一种理性思考活动,也是一种深度的思考过程。思想的深度是触及事物本质的思考程度,思考越深,心中越有谱。当下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有的是信息泛滥,而缺的是甄别信息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考虑问题有一定的深度,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通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要善于从基层一线中找“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大力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支持,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可见,领导干部沉下身子到基层接地气、到一线察实情、到群众中听民意,是做到胸中有“数”的重要途径。具体要做到“四实”:一是要能够了解实情有“数”。俗话说:进山识鸟音,入水得鱼情。任何事物,你要对它做到胸中有“数”,就必须接近它、了解它,透过表象甚至假象来了解它的真实情况,这是唯物主义的方法论。1961年4月1日,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刘少奇在广州参加完中央工作会议之后,偕夫人王光美和几个工作人员从广州抵达长沙,开启了长达44天的宁乡、长沙农村蹲点调查。一天,他在调研中突然发现一堆已经干了的人粪,没有臭味。他拾起一根柴棍,拨开那堆粪,仔细观察,不禁摇头叹息,说:“你们看,这里面全是不能消化的粗纤维,说明这人吃的是野菜、草根。农民吃饭已成了问题,问题大啊!”刘少奇正是通过这种亲自调研知民情的工作方法,获得了大量反映农村真实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党解决当时农村政策调整中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二是要能够置身实境知“数”。置身实境的反义词语是置身事外,置之不理。置身事外,怎能知事;置之不理,怎能拉近距离。以前,某些领导干部下基层基本是“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全身亮光光,只是做模样。”这种不能置身于基层实地的“下基层秀”,当然不可能对基层真实情况做到胸中有“数”。2014年12月13日,在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镇江和南京考察调研。在永茂圩自然村,总书记走进一户村民家的厨房,掀开锅盖,见里面炖着土豆烧肉,赞道:“真香!”接着,又打开冰箱看了看冷藏着的菱角等食物,高兴地说:“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看到院里种着萝卜、白菜、菠菜等,总书记幽默地说:“秋天的菠菜就是秋波吧。”习近平总书记这种“走进厨房”“掀开锅盖”体验民情的一言一行,无不置身于百姓之中,无不与百姓融为一体,自然能对百姓的生活知根知底。三是要能够力行实事添“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理、知识与人民的信任来源于实践,来自于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要想获得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凝聚更多的人气,就必须身体力行、体察民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当了7年农民,最大体会就是老百姓看干部就看实在不实在,老百姓就怕空洞无物、不干实事。”四是要能够掌握实数算“数”。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掌握第一手数据材料,说话就不算“数”,就不能令人信服。来自辽宁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与汪洋副总理的精彩对话,就体现了作为人大代表的毛丰美说话就得算“数”的风格。毛丰美说:“一个是农民养老费得提高。现在一个月50块,城市是500块,这不合理。国家差那俩钱吗?”“农村干部收入太低,一天才合30元。农村妇女种地一天还能挣100元,村干部大老爷们儿没老娘们儿挣得多,自尊心都没了,基层政权受影响。”这个农民代表的发言好像是即席发言,但绝对是背后做了功课,掌握了实数的。
三、要善于从数据分析中找“数”
占有材料,特别是占有准确的数据并科学地分析,是获得全面认知、做出准确判断的关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预测事物演变趋势的重要方法,正在成为改变世界的核心力量。作为治国理政骨干的领导干部,必须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作出及时主动的应对,完成由数据“收集者”向数据“分析者”的转变,尽快提高自身对大数据的知晓、掌握和运用能力,力争成为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行家里手。具体要做到:一是要能够从历史对比中找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了解历史,目的是要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和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找出异同点,特别是通过数据的今昔变化对比,借鉴和运用历史上的有益经验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努力学习与现实休戚相关的党史、国史,以古今数据分析来说话。二是要能够从同类对比中找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许多事物,即使是同类事物,如果要仔细对比,都能从中发现差异,找出关键所在。三是要能够从同期对比中找点。同期对比,主要是通过横向数据变化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所处的状态、地位,进而对事物的发展大势作出准确的判定。当前,国际上有一种声音在唱衰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不可避免。不可否认,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但与同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及其他各国相比,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到:2015年,中国6.9%的经济增速仍排在全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25%以上。因此,我们依然自信,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增长之源。
四、要善于从异常变化中找“数”
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的工作职责,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如何有效地把握主要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注意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从异常变化中找“数”。具体要做到“两看”:一是要能够在微观中看“变数”。作为领导干部,要有“解剖麻雀”的能力。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几只麻雀,就可以从中得到对所有麻雀共同本质的认识。1958年后,“大跃进”中刮起“浮夸风”,各地上报的农产品产量几倍、十几倍、几十倍地增长。面对“浮夸风”,彭德怀忧心忡忡。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他亲自种田进行实验。他辛勤劳作,科学护理,一亩地收获小麦900斤。他说:“一亩地才产八九百斤,就算我们下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顶天了!”彭德怀正是通过这块试验田亩产量的数字变化,击破了亩产万斤粮的神话。二是要能够在宏观中看“常数”。宏观大势,主要是指一个时代的主流形势与主要特征,发展中的主要力量与主要矛盾。当前中国的宏观大势就是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个大逻辑就是当今大数据时代的“常数”。
总之,领导干部要做到胸中有“数”,就要做到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必须有个基本的调查,基本的分析,不可无根据地、主观地解决问题”。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