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彪
油画这一画种由早期的蛋彩画在14世纪的尼德兰完善成现代意义的油画,即用亚麻油调彩作画,它在表现力、可塑性等方面与西方艺术追求形体、形象的真实表达与对光影效果的追求相契合,从而一直占据西方绘画的主导地位。唐代张彦远在对绘画艺术的表述中有“成教化,助人伦”一说,同样适用于油画艺术。早期油画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对宗教题材的表达,油画在15世纪进入中国也是随着传教士的活动以宗教绘画的形式传播而来。油画在西方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在文化上体现为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在中国,油画进入社会、文化语境中是伴随着晚明经济的资本主义萌芽,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输入中国受阻而引发的殖民主义与殖民经济,以及西方启蒙思想的进入都影响着油画的发展。油画这一外来艺术门类,进入中国后受到的关注有限,更谈不上被接受,但它迅速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并参与到中国的历史演进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油画对中国的影响最早出现在现今的北京与沿海地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曾鲸(1568-1650),他将油画人物表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并获得成功。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统治阶级曾将西方油画家纳入宫廷画家之列,如郎世宁等,这对宫廷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中国本土的文人画(他们甚至直接将西方古典建筑艺术带进中国皇家建筑之中)。清末的绘画教习班土山湾画馆广泛地向学子们传授油画技术,使油画在中国走向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大量地派遣旅欧、旅日留学生学习西方文明,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进入东方,从而形成了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潮流。直到新中国成立,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影响之下,出现了一批具有新中国油画特征的作品。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探索发展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油画艺术是那一时期油画家关注的热点,一批油画家在民族性的探索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油画这一画种在西方成熟并取得发展,与其进入中国之间的时间差很小,但二者各自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尤其在中国,另一个文化体系的艺术形式能迅速进入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文化效能,这与中国文化的兼容性与近现代历史上所面临的社会、民族巨变都不无关系,这些是值得仔细研究的。在当下,东方文化重新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发声者,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与深入研究恰逢其时。对于研究者来说研究中国油画不得不对其进行历史探源,找到它的来龙去脉,为读者展现一个完整的历史图景。《中国油画五百年》就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从《中国油画五百年》一书的体例上来看,其从1542年起至2010年间,书中以重要的历史事件按年份列出,并进行上下文与历史语境的概述,找出相关的文献资料原样罗列,这种研究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作者赵力、余丁所选取的文献基本都是已发表的,虽为一家之言,但皆为历史的参与和见证者。
新历史主义所言:一切历史皆为当代史。《中国油画五百年》虽为对历史文献的整合,也是一种当代语境的表达,是作者在历史的故纸堆与碎片化的叙事片段中费尽周折、精心选择出来加以串联、拼接的完整中国油画历史图景,由此可见,作者试图展现一个完整的具有直接映证的中国油画发展史,而非一种简单的编年式的或纪传式的油画艺术史,也非一种个人化的史学演义,更非一种简单的文献汇编。这种在历史之中寻找出来的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完整且具有说服力的值得读者玩味的油画艺术历史图景,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与历史学价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