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处》:钢铁城市下的文化迷失

2016-04-22 06:46房睿洁郴州市一中652班
十几岁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冯先生消逝百花

文/房睿洁(郴州市一中652班)

文/段小玉(明德中学k381班)

《百花深处》:钢铁城市下的文化迷失

文/房睿洁(郴州市一中652班)

古有刘希夷用短短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形象地描绘出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悲凉之感,今有陈凯歌一曲《百花深处》绘尽在城市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化渐渐被时间的河流冲走。在呼吁人们关注和保护传统的同时,导演还借此向固守传统文化的人们表达了敬佩之情。在这部影片中,导演通过塑造符号化的人物,含蓄的视觉象征,声画的巧妙运用等艺术手法的处理,感染了每位观者,触动了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怜惜之心,深化了影片主题。

在影片中,导演别有深意地为主人公取名为“冯”,正好谐音“疯”,为其疯子的形象埋下伏笔。而当他坐车前往百花深处时,导演频繁切换其主观视角,以此来展现冯先生对于新北京的好奇和陌生,同时也展现了北京的繁荣与现代化。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后视镜的构图,冯先生与大树恰巧构成一个“槐”字,即“木”一“鬼”,也正是在暗示观者,冯先生不愿与时代一起发展,于新时代来说,他就是属于旧时代的鬼魅罢了。然而正是因为其疯子的形象,使得观者无不为其的坚守而动容,导演陈凯歌尤为擅长在典型环境中塑造拥有特殊个性的典型人物,以他们的个性来塑造特定情况下更为生动的人物形象,并借此来升华主题。

影片一开头,导演就运用了大仰角来拍摄高楼,大仰角使得这座高楼就像城市的钢铁怪物,高大而冷漠,给人一种压迫感。对于身处在钢铁森林中的冯先生来说,这样的高楼大厦,是他所陌生而畏惧的。尽管在他的眼中,四合院还风云不动安如山地卧在那里,然而观者皆知这座钢铁怪物指代的是现代文明和城市化的进程。而影片中曾出现过摄影机透过一扇小窗来拍摄众人进入百花深处,画框式的构图营造了一种囚禁抑仄的氛围。隐喻着被繁华的都市囚禁着的传统文化,也是暗指被传统文化,被自己的回忆囚困的冯先生。在影片的结尾处,三维动画的出现无不令观者动容,观者不免与搬家队一起沉湎于这逝去的美好的传统文化。仿佛在风轻拂过后,真有朵朵洁白的槐花伴随着风铃声四处飞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冯先生向夕阳奔跑的画面,夕阳意味着消逝,而冯先生,却是在向消逝奔跑。夕阳意味着消逝的传统文明,可是时间是一切创造物不可抵挡的河流,历史的脚步不为任何人与事而停止,唯有趁其还在的时候守护它,以自己的方式将它安放着。

影片的背景乐安排得也很有意思,首先是在搬家队“搬”那并不存在的家具的时候,背景乐活泼跳动,传递出一种戏谑的感觉。而当冯先生发现了铃铛时,凄凉的背景乐两次响起,第二次还隐隐约约掺杂着几声旧时巷口小贩吆喝声,以此来表达对过去的一种缅怀之情。最为有趣的大概就是“搬”家时,叮叮当当的水声和嘎吱嘎吱的柜子摇晃声,明明只是冯先生的想象,却表现得好像是确有其事般。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不免也感到有些心酸,家没了,只能靠回忆来补充完整。除了背景乐画外音的运用,对白也是片中的点睛之笔。影片中搬家公司两次出现“只要给钱,什么活都干”类似的对白,也是表现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于金钱的欲望胜过其他。如此想来,其实冯先生才是最幸运的,因为他可以沉湎于自己的世界而不知其他,也可以固守真正喜爱的东西。为了展现北京的变化之大,导演还安排了一句:“如今就是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这样的对白设置,使得影片的主题一下就清晰明朗起来。在北京迷失的不只有传统文化,还有人们纯洁美好的灵魂。

百花深处人孤独,也曾城阙高耸,甲第连云,奈何一朝尽作土。

文/段小玉(明德中学k381班)

猜你喜欢
冯先生消逝百花
President speech in foundation conference
橘子花
百花绽放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
宽堂先生(特写)
春来了
消逝的红颜
消逝的打麦场
晴空一声霹雳
百花的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