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含璇(湖南广益实验中学C1513班)
为民警的有爱“救援”点赞
文/黄含璇(湖南广益实验中学C1513班)
【民警陪聊报警独居老太新闻事件背景】
据《扬子晚报》2016年11月8日报道,南京一位66岁的独居老人陈老太报警“上瘾”,三年报警多达700次,有时一个接一个打,民警就轮番陪聊到她入睡为止。据了解,这位陈老太终身未嫁,没有亲人、朋友相伴,独居生活异常枯燥。天长日久,陈老太就养成大小事都报警的习惯。?
南京一位独居老者陈老太三年报警多达700次,民警却轮番陪聊直到其入睡。对民警此举,点赞者有之,担忧者亦有之。在我看来,民警陪聊背后折射的是人民公仆脱下警服的温情,我们应为民警对老人的人性关怀,为民警的有爱“救援”点赞。
有人说,独居老人家常里短的抱怨并不是真正有效的危急警情,民警此举欠妥。但警察的工作不就是匡扶正义,维持社会稳定,保证社会的钟上每个零件都运行正常吗?独居老人年轻时为社会作出贡献,也是社会上重要的一环。在我们眼里,陈老太和民警抱怨的事情也许不值一提,但于陈老太未必件件不是大事。民警的耐心解答、轮番陪聊又何尝不是一次有爱的“救援”?
再仔细转念一想,你也会发现陈老太经常报警“上瘾”并不是恶作剧,这也不是一场笑话。似乎陈老太遇到的真正问题,是千千万万独居老人遇到的共同难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实行计划生育之后,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与孤独老人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年龄大、独居时间长、娱乐单一、生活幸福感比较弱,独居老人更易孤独、焦虑,他们渴望得到人们帮助、感受社会关怀。
当然,110热线是社会的“报警器”,独居老人的“陪聊热线”不应当110热线充当;“陪聊人”的角色也不应仅是民警。民警陪聊的作法也照顾不到所有独居老人,很有可能“费了油灯不亮”。老人们把报警当做孤独寂寞的“精神救命稻草”,不是长久之计。
当独居老人内心变得越来越苍凉与孤单,该找谁倾述?我想除家庭成员外,社区、民政、社团组织等等,要多上门看望,在物质方面给以帮扶,在心理上给以慰藉,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给我们这个正步入老龄化的社会,补上缺失的一环。
或许政府应承担起为独居老人提供精神赡养的责任和义务,出资为独居老人购买亲情热线服务,为老人提供一个容易记住的亲情热线电话,方便老人及时拨打热线,找人聊天。又或许可以安排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提供精神赡养服务,消除独居老人的寂寞和孤独心理。
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让每一个老人都能“老有所养”。陈老太因民警陪聊心理上有了慰藉,如果人人成为关爱老人群体的“民警”,那么离我们所期望的“老有所养”的大同社会就不远了。
点评
“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是让中学生们通过文字,写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身边种种问题的思考。材料中的事件,看上去奇葩,却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老无所依”之痛。这篇作文没有纠结于“民警到底该不该陪聊”这个有争议的点,而是马上讨论“独居老人”问题,立意抓得准确。而后“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分析,让文章论证结构更加完整,充分说明了作者对这个问题确实是有自己的了解和思考的。
本文缺点在于,语言不够精炼。比如,写完警察职责后,冒出一句“独居老人年轻时”其实没有必要;用词不当,“政府应承担起责任和义务”;最后强调的“老有所养”与材料的重点有些偏离,因为“养”偏物质,“老有所依”更合适些。
按照高考评分标准计分:立意准确,感情真挚,内容项记17分;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却稍显繁杂,文采一般,符合文体要求,表达项记16分;发展等级方面记15分。
总评:内容17分+表达16分+发展等级15分=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