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历丙申,猴年。
猴年说猴,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家喻户晓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身负七十二般变化,闹天宫,窃蟠桃,盗仙丹。古往今来,人们喜欢大圣的神通广大、刚正不阿和放荡不羁。“大圣”有猴王之誉。“猴”,古为“候”。据东汉《白虎通义》记载:“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候”乃等待,意思是说,人们猎猴时,在地上埋设机关,内放食物引诱。猴子想去吃,又生怕上当不敢马上去吃,便在高处东张西望,伺机而食。于是,人们就叫它为“候”。到了晚周、战国时期,因为它是兽类,故在“候”的左边加上了反犬旁,成为“猴”字。
猴子的祖先和人类的祖先有着最亲密的关系,猴子和人类都属于灵长类动物,有很高的智力,面部表情可以表达喜怒哀乐。而在我国猴文化中,自古就融汇了吉庆元素,象征着封侯挂印、长寿健康,传递出一种特有的文化内涵。
猴票流行许多年
我国历史上第一枚生肖邮票是1980年2月15日发行的庚申年猴票。
1979年,国家邮政总局前总设计师邵柏林来拜访黄永玉,邀请他设计新中国成立第一套生肖邮票——“猴票”。黄永玉为了纪念刚刚逝去的爱宠小猴,于是欣然应允。后来,邵柏林在黄永玉画作的基础上,精心再创作,最终由姜伟杰雕刻。猴票背景为红色,采用影写版与雕刻版混合套印的方式印刷,由北京邮票厂印刷。猴票尺寸为26×31毫米,齿孔11.5度,一版80张(8×10)。《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3)中记载的庚申年猴邮票的发行量为500万枚。这枚猴票有很强的写实意,装饰性强;大红暖色衬底,增添了节日气氛,又为生肖邮票的设计开了个好头。
首套新邮票、新邮品均蕴有一种“龙头效应”,集邮者的求全心理,往往使这些首套邮品身价不凡,增值可观。尽管猴票发行之初很多人并未留意,但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全国各地诸多邮市相继建立,集邮所蕴涵的经济意义愈发显露出来,猴票也就随之紧俏起来。
1992年1月5日,我国发行了第二轮壬申年猴票。全套两枚,一枚为“瑞猴献寿”由工艺美术师曹鸿年设计。图案为桃中套猴,猴子捧桃吃桃的剪纸;耳朵两侧是一对蝙蝠色块取“福”之谐音,与桃结合构成“福寿双全”的寓意。猴臂上蜜蜂与桃花点缀,寓意“封侯挂印”和“人寿年丰”的吉祥之意。整枚邮票以玫瑰红为底色,黄色猴子,红黄映衬,烘托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第二枚为“喜鹊登梅”。以红色喜鹊登梅的民间剪纸挂帘图案为背景,中间有篆书“猴”字,取“喜上眉(梅)梢”的寓意,两只喜鹊又有“双喜临门”之意。这轮“猴票”发行尤其珍贵,正赶上我国邮票两个重大改革,一是改“中国人民邮政”为“中国邮政”:二是把过去邮票志号的编号“J(纪念)”
“T(特种)”改为按年度发行。因此,这套“猴票”特别有收藏意义。
有趣的是,至1992年,第二轮生肖猴票面市时,很多集邮者又恍然大悟,怎么手上少了第一套猴票呢?于是“庚申猴”的价格在市场直线飙升,供求极度失衡。
2004年1月5日,第三轮生肖甲申年猴票发行。全套1枚,喜气的猴子和鲜红的桃子,意为“捧桃献瑞”:由曾经设计过申奥标志的陈绍华先生设计制作,三轮猴票发行量较少。
2016年1月5日,丙申年猴票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36年后,92岁高龄的黄永玉再次执笔,为丙申猴年设计一套猴票,作为中国邮政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开篇之作。此次发行的“丙申年”特种邮票一套两枚,第一幅图以金色、黑色和红色三种色彩为主。画面中,猴子的形象取“捧桃献瑞”吉祥寓意。第二幅猴票图案则取“合家欢乐”寓意。两枚猴票的票面图案鲜活灵动,满是吉祥喜庆之感。
据悉,1980年我国发行的第一枚猴票当时价值8分钱,至今已涨到1.2万一枚。身价已翻了15万倍。
勿忘猴首铜像上的“历史伤痕”
猴首铜像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前大水法铜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猴首铸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高46厘米。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为写实风格,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据考证,当年十二生肖铜像呈八字形排列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一个水池两边,被时人称为“水力钟”。每日,十二生肖铜像会依次轮流喷水,分别代表全日不同时分,正午时分,十二像会同时涌射。十二生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是展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设计者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民俗文化,以十二生肖的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
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圆明园,并洗劫一空。掠走了十二个青铜兽首,致使这批国宝流失于海外140多年。他们到底从圆明园抢走了多少宝物,至今无法计算,仅法国侵略军回国后奉送给法国皇帝的部分礼物,就有珍奇古玩近万件。
2000年5月前后,香港文物拍卖会上公开拍卖几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是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上的牛、猴、虎生肖铜头像。在拍卖会上,最终铜虎首以1400万、铜牛首以700万、铜猴首以740万成交。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这三件圆明园珍宝均被中国两家公司买下。猪首和马首铜像是澳门特区著名爱国实业家何鸿?博士出资600多万及6000多万购回,并将其捐献给保利艺术博物馆。
可惜的是,兽头都有伤痕,猴头是瘪的,头的右侧还有一个核桃大小的凹坑;虎头内部原来连接喷水管的榫卯处已经残破,一副虎须也只剩下一小根;猪头顶部也有一处凹坑,推测为枪托所砸;同时,虎首和牛首上都有程度不同的划痕。面对这样的文物,我们绝不能忘记那段历史。
图说猴画史
尽管“猴文化”在中国传统民俗里地位昭显,但在纸卷本的绘画领域,它却姗姗来迟,而且其地位也大不如人物道释与山水花乌等题材。如今,可以追踪最早寻迹的是宋代的易元吉,在他以前,猿猴画几乎空白。易元吉塑造了形态各异的猿猴,成为以画猿猴名世的第一人。
易元吉作品《猴猫图》,画中描绘的是一只被绳子拴着的猕猴,两只小虎斑猫,结伴路过此地,哪知一刹那间,猴儿出手挟持住其中一只,另一只则落荒而逃,回头张望:这只老练的猕猴得手后洋洋得意,喜不自禁。小猫的惊恐、警觉,猕猴的沉着、欢快,细致而传神。
而宋以前的绘画作品里,很难找到以猴儿为题材的,猿画倒有不少。据说是因为猿好静而猴好动,古时文人视猿为憨厚君子,而把猴视作油滑小人,所以历代流传下来的猿画较猴画为多。到了明清以后,画猴的作品才开始多了起来,原因大抵是“猴”与“侯”谐音,古代画手把猴子、蜜蜂和马,画到一块儿,取“马上封侯”之吉意。画面内容为“猴子骑马看蜂飞”时,就寓意“马上封侯”:而画一只猴子背着另一只猴子成了“辈辈封侯”:一个大猴身上爬着五只小猴,取意“五子登科猴”。
民国之后,画家中涉猎猴画者逐渐多了起来。有受日本画影响的岭南派画家高奇峰,以工笔加水墨渲染的“猴”:有齐白石宗师的写意猴,颇似人形:有王梦白的近乎小写意风格的猴:有承扬日本画伯竹内栖凤的刘奎龄、刘继卣父子,不但擅长写实画猴,还能小写意画猴。
虽然无人统计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人“发达”与这毛手毛脚的灵长动物有关,反正它已一头扎进美术史,而且没再打算走出去了。
奢华大牌的“猴年特别款”
各大品牌将在农历新年到来前展现出一个成绩单汇总的“小考”。猴年的到来,各品牌是否推出猴年限量款,限量款的设计路线、针对的市场,都会成为市场景气指数的一面“镜子”。借用一句网络热语“猴赛雷”(好厉害的粤语谐音)来形容今年的猴年元素产品设计风潮一点也不为过。
随着国人实力的大增,中国的文化也是慢慢传播到世界各地,“春节”这一习俗开始在国外得到关注,不论是深爱中国文化还是为了在中国捞满金,每到新年,新年的生肖都会成为各家品牌大展身手的元素,希望借着生肖形象是俘获审美感知越来越高的消费者。猴年来临,“猴”成了各大品牌必争之地。
在高端腕表界,2012、2013年是生肖表大年,推出生肖表的品牌占比高端制表品牌过半。不仅高端腕表推出生肖腕表的热情高涨,就连天梭、梅花、施华洛世奇等大众价位的腕表也都纷纷请来名设计师,设计限量款。今年猴年,除了已经有12年长期计划的属于高级定制性质江诗丹顿、宝玑、伯爵、宝珀,加入猴表战团的品牌比前两年少了一半。
西方大牌珠宝首饰的猴年限量款主打年轻人市场,材质以非贵金属为主,设计走简约年轻化。中国的传统黄金首饰品牌却依然火热推出生肖配饰。主打民俗风格设计、针对婚嫁市场的黄金饰品仍然是农历新年期间的主打,包括英皇珠宝、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都依照习俗惯例推出各种黄金饰品,不少更推出针对年轻人的新设计,希望将年轻人也纳入“新年买金”的消费习惯中。而2016开年金价大跌,也许会为黄金饰品的销售带来一些助力。
时尚大牌的“猴年愿望”很美好,然而网络之上,这些设计频被吐槽。阿玛尼猴年限量高光粉,成为今年引发大吐槽的首位大牌。红黑搭配适合品牌定位,高光粉上压印的猴子形象,看起来也够大牌,但败笔在于大红外壳的正中央,印了一个巨大的完全没有设计感的福字。每年都会推出生肖限量款的雅诗兰黛,今年的猴年限量粉饼+精华,却招来争议。人气产品“小棕瓶”ANR精华上使用“小金瓶”,加上红色猴子挂坠,尽管可以将挂坠作为随身小挂饰,但金壳+密集水钻设计的猴年粉饼,招来了大众对于“土豪金”的吐槽。而LV、Dior今年都推出了猴子设计的限量款首饰,以简洁的项圈、手链以及吊饰为主,并未用到太多贵金属材质或钻石,但设计也褒贬不一。
编辑/刘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