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妇的“孤苦”和“无依”看底层生存现状

2016-04-21 13:00许亚云殷皓王阿童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2期

许亚云 殷皓 王阿童

摘 要:本文通过层层递进分析的手法,对《白菜汤》中的农妇:从现实、处境、精神三个层面展開分析,借此揭露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生存现状的苦痛,同时,侧面反映出社会底层的强韧的蒲草精神。

关键词:孤苦;无依;底层生存;蒲草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快乐与悲伤,本是人类最普通不过的情感,然而,细想下来,这其中却包含了深邃复杂的内容:你快乐吗?你悲伤吗?你为了什么而快乐而悲伤?当你快乐了悲伤了会如何?……生活足够强大,它用力量主宰一切,成功地把这芸芸众生的欢笑和泪水变成了它的仆人!底层的世界里,孤苦而无依的人们,默默地活着,默默地死去,他们的喜乐,他们的辛酸,他们的悲哀,不足为外人知,也许他们自己都已经觉得不重要了,他们只是努力地活着。

一、因为孤苦,所以更能显现社会现实

如果说孤独的屏障是人间的冷漠,财富的差距和时代的隔阂。那么孤苦便可被称为现实的屏障。

我们可以在《白菜汤》中看到在农奴制下农民生活的辛酸。翻看19世纪的俄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所写的农妇的一贫如洗的生活都是实情的反映。我们可以从地主太太和农妇对白菜汤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读出当时俄国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民生悲惨的现实。文章结尾写地主太太对盐的不屑与妇人的惜盐如金的鲜明对比更是真实地揭露出地主和农奴之间经济、地位的巨大悬殊,进而控诉了这个制度的罪恶和腐朽。作家通过这个老寡妇的贫穷真实客观地再现了残酷的社会现实。

总的来讲,她的情感世界被孤苦异化,精神世界却恰被孤苦净化。而无论是这种异化还是净化,都是富太太所无法理解的。

二、失去至亲,陷入无依无靠的处境

同样是丧子,同样是母亲,地主太太悲痛之下可以放弃到郊外美丽的别墅度假。在她看来这是最大最应该的牺牲,最好的表达方式。而贫苦农妇却只能“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红肿着”“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下来”,因为她从此无依无靠,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放弃,甚至一点点加了盐的白菜汤,她也只能和着眼泪吞下,她不能“糟蹋”“加了盐”的白菜汤。

小说的讽刺之处在于两者的不幸又有对比:富太太的孩子只有九岁,感情的建立尚未达到更深的层面,而穷寡妇的孩子已经伴同她20年,并且成长得出类拔萃。两者的伤痛程度自然有别。这一铺垫更加反衬出结局的意外:富太太悲伤取消度假计划,而老寡妇竟然一丝不苟地喝她的白菜汤。显然穷寡妇的表现并非常态,而是“变态”。这一“变态”背后的根源在于她的处境。可以这样说:地主太太不是假悲伤,她也表达了她的悲伤,以属于她的方式和程度。

可是呢,悲伤之后,她还有丈夫,还有其他子女,还有财富,还有美丽的别墅。她有足够的物质依靠去满足和放纵她悲伤的心情,但那个可怜的妇人呢?农家,寡妇,失去二十岁的优秀的独子,该是怎样的悲伤呢?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她悲伤吗?很奇怪,有什么理由怀疑一个母亲的丧子之痛呢?但是,地主太太认为她有理由怀疑这一点,因为她看到,这个失去孩子的妇人居然还在喝白菜汤!这在她,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稍加思考便可以想到:穷寡妇的世界一切都来之不易,儿子的失去固然是致命的伤痛,但她也不敢亵渎哪怕是一丁点用血汗换来的物质。在穷人的世界里,不仅孩子是自己的生命,大自然中的每一种物质也都是值得依靠的生命。

所以,与其说《白菜汤》是一篇写亲情的作品,倒不如说是一篇反映现实归属依靠的作品。正如本段所提到的:农妇与富太太的深层次区别就在于农妇陷入无依无靠的处境之中,失去了现实中的归属感。而富太太并非这样。

三、底层社会无奈的蒲草精神[1]

寡妇,孤苦,失去优秀的独子。这一系列的悲哀足以将这个农妇击垮,“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给人把心挖了去。”但是她能倒下吗?不!她不能。因为她孤苦无依,自此之后,她便是自己唯一的依靠。并且这一点跟坚强和贫富等毫无关系。为什么这样说?

小说里汤中的盐,显示的就是人物生存的力量。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向我们在传达着一个理念:死者死已,生者继续。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这远不是生活的全部,农妇的行为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强度与韧性。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蒲草精神。蒲草生存环境艰苦,却能凭借强韧精神活下来,这种品质与农妇存在着很大的契合点。因此我将农妇精神比作蒲草精神。故而本文想表明的重点便是孤苦无依所带给社会底层人民的现实处境。而今这种孤苦无依感似乎不仅限于社会底层人民,更在向更多的老年群体蔓延。

孤苦无依所赋予的愁绪,就像是在细雨纷飞的日子里,岁月已经潮湿的发霉。只有无数把五彩缤纷的伞在冷清的街上亭立,预示着生命还在继续,世界依然在喧闹的季节中挣扎。愿《白菜汤》中所传达出的“死者死已,生者继续。”的理念传承,让蒲草精神被更多人熟知与接受。

注释:

[1]蒲草:多年生落叶、宿根性挺水型的单子叶植物,喜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