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侯爵夫人》中的反抗与束缚

2016-04-21 12:31骆佩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2期

摘 要:海因利希·冯·克莱斯特,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被认为是德国最早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之一,作为克莱斯特富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的《O侯爵夫人》,突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前瞻性,本文通过对此篇小说的浅析,透视当时社会环境,普遍人物性格与现代思想。

关键词:克莱斯特;反抗与约束;现代意识

作者简介:骆佩(1994-),女,湖北省武汉人,汉族,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德语系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一、主要人物剖析——多面性与矛盾性

作为故事的第一主人公的O侯爵夫人敢于掌握自己命运,勇于反抗,不受封建的伦常节操观念束缚。当父亲逐她出门并要求留下孩子时,侯爵夫人的反应非常激烈,并直接痛斥她的兄长,“去告诉你那没有人性的老子,让他来一枪把我打死好了,孩子休想从我手里夺走!”她决定独自生活在荒废了的庄园,拒绝见任何人,都反映出她拥有一定的敢于反抗,自立自强的精神。但更深层面上,因当时的社会约束力月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O侯爵夫人又不敢承认,甚至逃避自己的内心情感,自我欺骗,于是就以被家庭和社会所承认的观念作为理由,实际上她仍然在传统社会观念的压制之中。在O侯爵夫人被诊断出怀孕的事实后,她先后找了大夫和收生婆,却仍自欺,妄想可以是除圣母梦中怀孕的自然界又一例外。

二、艺术特点——新奇的创作手笔

克莱斯特以独树一帜的风格与艺术手法,辅助这篇小说的情节,使其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富有悬念的开篇与倒叙,马上将读者带入其想讲述的世界。在上意大利的重要城市M,有一位寡居的侯爵夫人·封·O,已是一对教养得很好的孩子的母亲,可却突然在一些报纸上登出启示来说: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竟一下子有了身孕;她希望,她即将生产的孩子的父亲能自己站出来,考虑到对家庭的影响,她打定主意和他结婚。虽然歌德对这篇小说在《正义报》上出现极力排斥,这种富有悬念,荒诞离奇的开篇,却刚好符合歌德对中篇小说所下的定义(歌德认为中篇小说是对一件闻所未闻的事件所进行的描述)。

冲突的不断制造与化解是这篇小说的另一大特点。从侯爵夫人险遭侮辱开始,冲突就在不断上演,“兽兵们把她拖进邸宅的后院,她在百般凌辱下正要晕倒在地的当口,突然出现一个俄国军官,举着愤怒的宝剑一阵乱砍,赶跑了那一群色迷心窍的牲畜。”随之,为后面O侯爵夫人的受孕做了铺垫,并展开下一个冲突,然后O侯爵夫人感到身体的不适,经大夫和收生婆确认怀孕的事实,产生了她心理和现实的冲突,接着被父兄逐出门,产生侯爵夫人与整个家庭的冲突,直到母亲的拜访后,冲突化解,紧接着又出现F伯爵二次求婚,与O侯爵夫人拒绝意识的冲突,“这个男人,爸爸,我不能嫁给他!说着就把手伸进固定在后门的一只圣水缽,捞起一水把圣水来,洒在父亲,母亲和哥哥身上,然后飞快跑出房去了。”而且她认为F伯爵更甚于坏人,是魔鬼,反映出她现在内心的排斥。

三、主题思想——抵誉参半

对于克莱斯特任何作品的评论应该避免绝对化或简单化的倾向,应该实事求是从他的作品本身出发,结合当时作家的背景状况来分析。因此,我们很难给克莱斯特贴上一张简单的标签。由于克莱斯特世代普鲁士贵族军官的家庭背景,在被送入波茨坦近卫军团后对普鲁士军队的现状感到厌恶和窒息后,想要脱离家庭为他指定的职业道路,所以他与家庭社会产生了冲突,“克莱斯特的秉性多么不同于他的家庭,他藐视家庭,社会向他提出的所有要求,他的思想完全与他出身的价值观念截然对立。”克莱斯特因此钟情于塑造自我孤立或是被家庭和社会排斥的人物形象。正如借小说中的O侯爵夫人表达了自己勇于冲破束缚,掌握自己命运,不囿于家庭与社会的传统观点,拒绝迎合时代的标准和期望的志向,在当时来说具有相当的民主性和进步意义,所谓“克莱斯特是一位頗具现代危机意识的作家” 是名副其实的。

四、结语

《O侯爵夫人》这篇小说,巧借圣母玛利亚圣洁怀孕的故事构思,让小说笼罩着一股神秘而神圣的色彩,紧扣读者心弦,情节紧凑而集中,文字表现力极强,思想超前而深刻,但因在当时显出了他超越界限,超越当时社会习和文学传统的勇气,该作品褒贬不一,即使在今天对其作品的主题也有不同的说法,然后却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是用来研究克莱斯特的必不可少的作品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武能编选,《德语国家中篇小说选 上》杨武能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赵薇薇《家庭 社会 个人——克莱斯特作品主题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3]斯蒂芬·茨威格:《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徐畅译,西苑出版社.

[4]Heinrich von Kleist, Die Marquise von O...Inernetausgabe. Version 07.02.2002 Kleist-Archiv Sembdner, Heilbronn.

[5]余匡复,《德国文学史 上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6]赵蕾莲,《论克莱斯特戏剧的现代性》,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