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清廉
很多人都知道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但随着乙肝疫苗在广大民众中的接种,乙肝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然而另一种肝炎——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丙肝患者3700万,对广大民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加强防治。
丙肝是怎样的一种病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发的肝脏炎症,是通过输血、注射或使用血制品等引发的感染,也可能由性接触传播或由母婴传播。此外,医疗、美容等途径也可传播,但目前仍缺乏经消化道传播丙肝的证据,正常的接触不会传播。急性丙肝的临床症状在发病早期类似于乙肝,但症状较轻,多在感染丙肝病毒后2~4周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皮肤巩膜黄染、小便深黄等症状。临床化验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等。如果未及时治疗,感染期超过6个月即称为慢性丙肝。
丙肝的高危人群和诊断指标
易患丙肝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接受过手术、输血、血液透析或介入性治疗者;有不洁性行为者;使用过他人的不洁剃须刀,以及有文身、美容等经历者;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所产的新生儿;常接触丙肝病毒的医护人员、急救人员等,均应重视进行丙肝病毒的检查。特别是当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尿黄、大便颜色变浅、全身乏力、关节痛、黄疸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与轻度肝脾肿大等表现)而短时间又不能消除者,更应及时检查。平时体检若发现氨基转移酶等出现异常者,应进一步查找病因。
丙肝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学指标:①丙肝抗原,即丙肝病毒的核糖核酸(HCV、RNA)。多用于丙肝病毒的早期诊断。②丙肝病毒抗体(HCV抗体)是目前诊断丙肝的主要指标,多出现在发病后的2~6个月,故不能作为早期的诊断方法。
拖延治疗后果严重
丙肝被很多人称为沉默的疾病,不少患者感染病毒很多年都没有任何身体不适,甚至在几十年后才发现肝脏损害和出现不适症状。调查研究表明,丙肝病毒对肝脏的破坏具有持续性、隐匿性和不可逆性,临床大约有85%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丙肝。当病毒侵犯肝脏后,会慢慢引发机体内一系列免疫反应,以抵抗感染。自身的免疫反应试图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从而会导致肝纤维增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就易慢慢发展为肝硬化。另外,丙肝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关系极为密切。丙肝病毒引发肝细胞癌主要是通过肝硬化发展而来的。在不良生活方式中,饮酒可加剧慢性丙肝的进程,进而会使肝硬化、肝癌的形成加速。丙肝发展成肝衰竭的比例也远远超过其他肝病。
加强防治是关键
由于丙肝目前无疫苗用于接种等原因,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加强预防,避免丙肝的发生。
1.尽量减少输血的应用,不到关键时刻不要输血。
2.没有十分必要,尽量减少血浆制品的使用。
3.输液、穿刺、注射等均有可能传播丙肝病毒,所以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保证一人一注射器,杜绝反复使用。
4.使用个人的剃须刀修面。不到消毒不严的小诊所进行修脚、文身和美容。
5.避免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6.HCV感染的女性一定要治愈后方可怀孕,杜绝母婴传播。
7.夫妻一方患病者应积极治疗,以减少与防止交叉感染。
一旦确诊为慢性丙肝,一定要进行系统的抗病毒治疗,虽然目前药物较多,但宜首选干扰素。另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可明显增强疗效。临床实践证明,经过上述治疗,肝硬化的发生率会明显下降。
此外,丙肝患者一定要戒酒,要注意劳逸结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要有平和乐观的良好心态,这对丙肝的治疗和康复也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