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东 郭明贤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5)
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对比
周亚东郭明贤1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目的了解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对自我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及居家社区养老这四种方式的养老意愿现状,并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不同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法,自制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问卷,根据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西安市城东与城南城市老年人和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由于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在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况、经济状况、代际支持、养老观念等方面差异明显,所以他们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差异显著(P<0.05),影响二者养老意愿选择的因素也不相同。城市老年人更易受自身的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养老观念的影响,对自我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认可度都比农村老年人要高,而对传统的家庭养老需求有所降低,只占到23.4%,但仍然高于机构养老;而农村老年人深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新的养老模式的认知度低和个人经济状况不佳的影响,55.8%的人更倾向于传统的依靠孩子的家庭养老方式,对其他三种养老方式的认可度都比城市老年人明显要低(P<0.05)。结论在城市,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应同时大力发展自我、社区以居家型养老为特点的养老方式,同时由于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提高,也应发展机构养老作为有力补充。而在农村,大部分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更应为他们提供多渠道的养老服务建设,使其逐渐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改变。
〔关键词〕养老意愿;城乡对比;西安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安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716 362人,占西安市人口总数的8.46%〔1,2〕。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自我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及居家社区养老四种方式〔3,4〕。由于受城乡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高速老龄化亦呈现出城乡间不平衡的特点,城乡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必然存在着差异。本研究旨在了解西安市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于2013年5~7月整群抽取西安市城市和农村年龄≥60岁、语言沟通无障碍、自愿参加调研的社区老年人。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17份(85.7%)。城市145例,农村172例。年龄60~91〔平均(69.40±7.07)〕岁;男129人,女188人;80.1%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较好,19.9%感觉健康状况较差。城乡老年人在性别、年龄、健康自评、婚姻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调查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能客观反映目前西安市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将二者的数据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由课题组联系好具体的社区,在约定的时间进行调查,由于老年人视力、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可由调查人员按照问卷内容一对一进行询问,根据老人的回答由调查人员代为填写,条件允许的则由老人自己填写,收回时由调查人员负责检查。调查人员均具有硕士学历,对养老问题均有较深的认知,由课题组进行统一培训。
1.3调查问卷自制问卷内容包括老年人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有无宗教信仰等),还包括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代际支持、养老意愿、对养老模式的认知程度等。前期通过预实验测试,该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77。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
表1 西安市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基本情况比较(%)
2结果
2.1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对比城市老年人对四种养老方式的接受度比农村老年人的接受度好(P均<0.05),但目前城市老年人最希望选择的养老方式是居家社区养老,而农村老年人最希望选择的则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且二者对机构养老的意愿都不强烈。见表2。
2.2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将“目前最希望选择哪种方式养老”作为因变量,将老年人其他方面的资料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由于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各自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思想观念等区别明显,影响二者进行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各不相同。见表3。
表2 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对比(%)
表3 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对比
3讨论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国家不可能把资源同等分配到城市和农村,因此,必然会导致城乡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不平衡,这是导致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差异的根本原因所在〔5,6〕。虽然本研究中没有显示出受教育程度对养老方式选择有影响,但是受教育程度一定会影响到一个人对家庭、生育观念、养老观念、新的养老模式的认知度,比如养儿防老观念,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更认可养儿防老这一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因此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更倾向于依靠家庭养老、儿子养老。而农村老年人对新的养老模式如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新事物的了解程度由于各种原因要比城市老年人要落后得多,就导致了农村老年人对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模式的接受度和支持度比城市老年人低,他们不愿意选择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这与郝金磊等〔7〕所得出的结果一致。也正是因为二者生育观念上的差异,导致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家庭结构、人口数量上的差异,这一差异主要表现在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城市老年人家庭规模正在逐年缩小,原来的传统型家庭结构、代际关系在城市里基本上被“核心家庭”所取代,因此,城市老年人由于孩子数量少、经济状况较好且又独立,老年人对自己和儿女的生活能给予更多的空间,逐渐改变了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方式,也较少需要孩子为父母提供生活照料,因此,传统的依靠孩子养老的家庭养老观念有所弱化,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依靠自我和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就自然被城市老年人认可和接受。这与曹冲等〔8~10〕所做研究得出的结果相一致。但是相比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在经济上更依赖孩子,他们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也根深蒂固,因此,农村老年人更愿意选择与孩子一同居住,更在意家庭氛围、家人关系、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支持,而这三方面的情况和经济因素对他们进行养老方式的选择影响更为明显。这与孔祥智等〔11,12〕研究结果趋于一致。
在城市,传统的家庭养老有弱化的趋势,更应该重视自我养老、社区养老这种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同时机构养老也是市场需求的一部分,但应该将各种服务做得更到位,符合老年人的口味。而在农村,要以家庭养老为主,以其他养老方式为辅,加大对其他养老方式的宣传力度,让老年人了解、认识、逐渐接受这些新的养老方式,为将来老年人的养老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如何真正改善“老有所依”的局面,有赖于政府、社会和每个人共同的努力。
4参考文献
1邓颖,李宁秀,刘朝杰,等.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6(19):731-2.
2西安市统计局.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www.xatj.gov.cn/tjgb/sort013/5328.html.2011-5-28.
3焦亚波.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0):2816-8.
4吴翠萍.影响城市居民未来养老意愿的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2296-7.
5王莹.孝道文化下的农村养老模式选择〔J〕.文教资料,2010;2(4):81-3.
6李建新,于学军,王广州,等.中或农村养老意愿和养老方式的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4;5(146):7-12.
7郝金磊,贾金荣.西部地区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11(25):107-12.
8曹冲.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和对策〔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6-10.
9陆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2(14):93-6.
10罗楠,张永春.城市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4(25):97-102.
11孔祥智,涂胜伟.我国现阶段农民养老意愿探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3(5):71-7.
12高歌.农村居民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考古,2011;3(6):198-200.
〔2015-03-12修回〕
(编辑杜娟)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7-1732-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7.089
通讯作者:郭明贤(1963-),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研究。
基金项目:西安社科规划基金(13IN22)
1西安外事学院护理研究所
第一作者:周亚东(1986-),女,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护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