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课堂的实施方法

2016-04-20 18:41孙雄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歌会三味书屋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老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发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老师要为学生做好方法指导并解决疑难,让学生“鱼渔兼得”并释疑。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维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体会收获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实践,增强学习效果。

一、巧设课堂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课堂问题是课堂教学向前进行的有效推手,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定,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根据问题的提示发散思维,自主合作探究,轻松跨过“最近发展区”。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经过探究发现,可以领悟新的知识内容,体会学习的快乐。学生有了探究成功的经历,就会增长探究信心,敢于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当然,老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云南的歌会》一课,学生对“歌会”了解较少,通过读课文了解到歌会的场景是在山野、小路、村寨的所有场合。老师给出的问题是:云南的歌会与我们所看到的文艺晚会有什么不同?学生从这个角度出发,从舞台、演员、表演的方式以及节目的形式等思考二者异同点。从整体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因为学生对文艺晚会了解较多,探究的兴趣比较高。老师再给出问题:对比文中三个场景的“歌会”,你更喜欢哪一种?说出理由。这样老师引导学生把目光拉回文章中,根据自己的观点评出最喜欢的歌会方式。这种带有主观意愿的题目是学生比较喜欢探究的内容。

二、尊重个性思考,提高探究创新意识

探究性课堂的构建需要尊重学生的探究结果,每个学生的成长体验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同,同一篇文章学生解读出来的内容各有所异。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不要用教案上的分析框住学生的思维。任由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散,这也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老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解读文章时,老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同一篇文章。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读到了“百草园”的乐趣,也读到了在“三味书屋”中“窃玩”的刺激,感觉与老师捉迷藏才是有趣的,这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阅读感受没有教案分析的“学习的枯燥”。那么老师在点拨指导时就不必对“三味书屋”的枯燥学习做过多强调,而是启发学生寻找文章中更多“好玩”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更深层次解读文章。

学生阅读兴趣的保持需要创新意识的培养,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发散思维只要能够与文章内容相关就可以陈述出来。尤其要从侧面和反面去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如《社戏》一课,多数学生都围绕题目“社戏”去思考问题,有个学生根据自己去姥姥家过暑假的经历,说到作者在姥姥家的优待,表示作者应该更喜欢和乡村的小朋友在河边捉鱼,并说了一些“捉鱼”的趣事。老师对此见解表示赞赏,表扬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体验解读文章,启发其他学生多角度思考文章内容。

三、注重方法指导,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也需要老师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加明确地进行文章的探究,避免思考的无序和盲目。语文学习也有其规律可循,面对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确文章的文体,根据文体特点解读文章。如记叙文要明晰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说明文,那么就要从说明文的几个要点进行分析,明确说明对象,找出所用的说明方法,归纳说明对象的特点,然后分析本文的结构以及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征。九年级学生接触议论文,着手阅读分析时应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方面进行。

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在探究学习时可以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小说文体时只要掌握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即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把阅读能力迁移到课外。在读课外长篇小说时,学生也可以比较简洁地概括出主要情节,在看电影电视剧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三要素概括电影的主要剧情,这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孙雄飞,教师,现居湖北兴山。

猜你喜欢
歌会三味书屋文章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三味书屋
三月歌会好热火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本解读——以《云南的歌会》为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