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策略

2016-04-20 18:41程敦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杜甫深度多媒体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要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最优化,学生感悟与合作学习的平台构建高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拓展深广,“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得以加强。

下面以杜甫《春望》阅读教学为课例,探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激趣设疑,导入主题

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展现生动的问题材料,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自然导入本课教学的内容和主题。多媒体配杜甫苍老画像图片和郭沫若评价杜甫的对联文字“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学生探究对联含义,深入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思想、诗歌成就和写作本诗的时代背景。

二、直观示范,提高效益

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和文字呈现等功能,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示范,恰到好处地演绎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多媒体播放《春望》朗读音频,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动态呈现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学生认真聆听范读录音,然后试读,在文本中标注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三、营造氛围,创造情境

多媒体营造文本塑造的特定情感氛围,渲染特定的心境,创造鲜明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有助于师生情感的投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多媒体播放古筝名曲《汉宫秋月》音频为学生朗读配乐。学生配乐自由多形式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四、链接知识,引导探究

利用多媒体的呈现功能,链接与文本切合的课外知识,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相关的参考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文本,感悟文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多媒体知识链接。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学生参考链接,咀嚼并赏析批注“破”“深”,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五、图文并茂,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图文的有机结合,合理搭配教学资源,再现情景,调动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信息量,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图文并茂,以图释文,据文解图,设疑引导,巧妙地为释疑解难创设突破口,化难为易,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背景设置图片“花香鸟语”,插入杜甫苍老画像图片,配文字设置问题:你认为诗句中“感恨”的主体是什么?学生感受春天美好景物和杜甫苍老形象的强烈反差,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分析文本塑造的意象(“花、“鸟”),体会诗句内涵的诗人情感。

六、归纳总结,知识构架

利用多媒体的文字自定义动画呈现功能,作为师生信息交互传递的便捷通道,对所学文本进行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梳理与归纳,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回顾《春望》全诗,多角度为文本编列提纲。教师指导学生,与学生交流,多媒体动态呈现提纲要点。

以上是结合《春望》课例从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分析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常用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等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深度融合,其目标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更深刻、高效地内化。

教学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多媒体既承载教学的部分内容,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课堂要做到灵活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高效运动。

多媒体要有机地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和语文文本特点。教师要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依据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找准多媒体与语文课的契合点,从而深入挖掘语文文本的核心价值。

要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语文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深度融合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教师的精当板书、讲解、引导和学生的读写听说等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要与多媒体有机融合为一体。

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激励者,“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程敦华,湖北广水市关庙镇中心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杜甫深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杜甫改诗
深度观察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杜甫与五柳鱼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