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之痛:被撕裂的母爱与乡愁

2016-04-20 03:52
现代妇女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峰儿童妈妈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父母返城,孩子继续留守,亲情再次被撕裂。2月16日,成都邛崃临济镇瑞林村,小峰追着即将返城务工的母亲,哭喊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喊声撕心裂肺。记者正好在场,他用手机定格了画面。这一幕,成为这个新年最揪心的一刻,也浓缩并定格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画面在网上迅速传播,它击中了无数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被撕裂的母爱,被撕裂的乡愁。

记者先后回访了这对已为世人焦点的母子,他们寻常又异乎寻常。他们的生活境遇,让人唏嘘哽咽。

生计艰难的母亲

出租屋不足10平方米,进门就是左边一张简陋的床,床头是一台老旧的14英寸电视,旁边放着一张简易的桌子,桌子上还放着剩饭。屋里到处堆放着报纸和衣服,杂乱且弥漫着霉味。

这里就是40岁的植红玉在城市的寄身之地,这里也承载着小峰的城市记忆——跟母亲相依为命的欢笑和城市人不足为道的快乐。

25岁之前,植红玉一直在邛崃平乐的老家务农。这年,怀着城市梦,她跟人来到成都,成了一名报纸投递员。后来,她认识了男朋友李俊(化名),怀上了小峰。2008年5月,她跟随李俊到了贵州贵定县待产。地震后不久,小峰降世。小峰满月后,她跟李俊再次回到成都,继续卖报纸。后来,她跟李俊分手。大约在小峰4个月的时候,她又开始送报纸。

那时,小峰还小,她就用一块布做成襁褓,把小峰裹在胸前。每天带着小峰骑着电瓶车,挨家挨户送报纸。

1岁零4个月的时候,李俊把小峰接走带了2个月,植红玉觉得不放心,又把小峰接回来。小峰3岁,植红玉把他送到附近的幼儿园。

除了幼儿园,母子俩形影不离。在这个城市里,母子俩相依为命。

很快,小峰到了读小学的年龄,不得已植红玉决定把他送回邛崃读书。

去年暑假,植红玉把小峰接到成都。让他留在出租屋里看电视,他不干,每天跟着妈妈送报纸、订报纸。

开学了,小峰又被送回邛崃,植红玉给他买了轮滑鞋,心想孩子有个玩的,不会那么想她。送走那天,她承诺过年一定早点回邛崃,早点回去陪他,陪他久些……

孤独留守的儿子

邛崃临济镇瑞林村,沿着乡村公路一直走,一座毫不起眼的两层农家小院便是小峰的家。

记者踏进卷帘门,屋子里放置着锄头、农藥打药箱等各类农具,几箩筐刚从地里采摘的萝卜和红薯。角落里的一张小方桌上乱七八糟地堆着寒假作业、学期试卷。

此时,小峰在二楼看电视。阳台没有安窗户,一阵风吹过来,小峰不禁打了个冷战。他黢黑的小手长了冻疮,有皲裂的伤口。

他最喜欢看的节目是《花千骨》和《熊出没》,常常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

班里41个同学,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在镇上,来上学时旁边往往有母亲牵着。小峰都是一个人乘坐班车上下学。

一年之中,他只能见到母亲一次。担心小峰弄坏手机,外婆几乎不让他给母亲打电话;母亲打回家的电话也少得可怜,偶尔外婆让小峰接电话,他却故意躲到一边。

终于过年了,小峰一直盼望的妈妈回来了。他不再出去找小伙伴玩,寸步不离母亲,那几天的话都特别多。

妈妈含泪“逃走”,儿子追了一里路

朋友的顺风车在屋外等候。

植红玉拉着儿子:“你在屋里要乖,要听外公外婆的话。”小峰木着,不说话。植红玉出门,小峰也跟着走出门。车就停在屋前的马路边上,植红玉拉开车门,回过头朝向儿子:“妈妈上班去了哈,你在屋里要乖,暑假妈妈带你上成都来。”

这时,一直不说话的小峰突然扑过来拉妈妈的手,“哇哇”哭起来。外公外婆赶紧去拉,小峰挣扎着,哭着喊:“我要去,我要去!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植红玉赶紧关上车门,司机一踩油门迅速离开。

看到车走远,外公外婆放开小峰,没想到他朝着车的方向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小峰跑了1里路,最终被大家拦下来。

整晚小峰都不说话,他跑到之前妈妈呆过的房间里,要一个人睡。“这样很安静,我可以专心地想妈妈。”小峰说,他现在特别想给妈妈写一封信,信里只有一句话:“妈妈,你能回来吗?”

这一刻锥心,何止6100万人

全国妇联2015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达6102.55万人。留守儿童不单单是一个个数字,更是骨肉分离、亲情缺失、父母养育和教育缺位下,一个个未成年人的成长悲剧。2012年冬季,贵州毕节市,5个男孩在垃圾箱里烧炭取火,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死亡;2015年6月9日,同样是毕节,4名儿童在家中喝农药中毒死亡;自残自杀、被伤害、意外死亡、农村女童被猥亵事件时有发生……

鹿痴M鹿:作为一个从7岁就开始留守的我来说,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哪怕已经高三了,每次父母走的时候,我都会难过好几天!

阿龟别闹:前几年哭得撕心裂肺,后来站在楼上望他们背影默默哭,再后来躲在被窝里流泪,快成年的前几年看得很淡。成年后觉得离开便离开,再见,会努力赚钱赡养你们的,更多的(譬如陪伴和爱之类的)给不了了。现在闲时看心理书籍,解决童年留下的心理问题……

美妞玫妞: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追着大巴车跑,爸妈上车就不敢往后看,怕忍不住。长大后听爸爸说:“我和妈妈每次过完年进城,都是在车上哭得稀里哗啦,但是迫于生活,没办法。”

孩子在孤独中长大,父母在孤独中老去。

当贫困成为更大的问题时

没有一种童年必须经历分离。也没有人会在小峰发出的呼喊声中无动于衷。仅有情绪的感动与感染,依然无济于事。没有父母的关爱、缺乏亲情的呵护和有效的监护、教育的缺失等,这是人们经常讨论到的有关留守儿童的问题。无疑,这些的确需要关注和探讨,但恐怕也不能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

记者在采访中曾经遇到一个甘肃平凉的留守儿童家庭,孩子的母亲告诉记者:“我家住在偏僻的山区,除了种田,家里再没有其他收益,而田间的收益只是一些口粮。最困难的时候,我连一元钱都借不到,因为村里的人家也都很贫穷。如果不走出去,只能困在山里穷下去。”后来这位妇女先后到平凉市、北京去做家政,丈夫也选择了外出打工。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这个家供出了上学的孩子,还在平凉市买了一套楼房。

对那些偏远的、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家庭而言,贫困是更大的问题,生存都难以为继,何谈孩子的教育与感受?在解决这个最大难题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而从大的背景来看,东西部等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大量的劳动力输出、外流,这些则是造成留守儿童等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没有人愿意漂泊留守,但家庭自身的原因、生活的艰难,子女随迁的种种有形或无形的门槛与阻力,也让这些家庭无奈。但不管是哪种“苦衷”与“身不由己”,这些以亿计人口离别、团聚中的喜怒哀乐与不确定的命运,其实都深嵌于当前仍处于转型期城乡二元社会的黑白底色之中。所以,小峰那一声“你们不能这样对我”的责备或说乞求,也该让更多的人听到,并被更多、更大、更积极的声音回应。

因为如此,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各地积极行动,

关爱农村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

甘肃:在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双联”、精准扶贫行动中,省妇联提出了“陇原妹走出去”、“陇原巧手干起來”等具体举措,省妇联在号召贫困妇女有条件走出去务工的同时,鼓励贫困妇女积极开展居家就业,并通过陇原巧手联盟、陇原家政联盟等,积极为贫困妇女搭建就业发展平台。另外,省妇联还通过动员志愿者,在全省范围开展了针对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结对活动、志愿者支教活动等。

安徽:提出“随迁候鸟”将享受与该省孩子“一样就读”、“一样升学”、“一样免费”入学的政策。所有的公办中小学对随迁子女开放。

东莞:“十三五”期间,东莞市将拿出6.5亿元,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搭建学校信息化平台等方式,提升随迁子女教育公共服务水平,让随迁子女享受名师课程。

海南: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实行省外来琼务工经商人员积分落户制度。建立与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各项制度。

湖南:在湖南省行政区域内户口登记管理的,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江西: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

四川:返乡务工人员自主创业的,可获得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还可获得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享受财政贴息。

编后

父母在外谋生,孩子在农村留守。这早已成为这个流动时代的另一种“乡愁”。我们尚且不知道,这样的留守经历会如何影响小峰的人生轨迹,长大后他又会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这种过早的分离?而当这样的留守童年的泪水与苦楚乘以6100万,在若干年后又将“回馈”给社会怎样的重量?或许还没有人能够给出具体答案,但这终将为所有人所不得不直面。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需要上至顶层设计、下到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以及父母作为“第一责任人”,共同努力。孩子不得已“留守”,对孩子的爱却不能缺失。真心期待在政府主导下,全社会能够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让他们走出爱的缺失、保护的缺位。

(摘自《华西都市报》《中国妇女报》)(责编 满天)

猜你喜欢
小峰儿童妈妈
捏捏冻耳朵
朋友杀夫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不会看钟的妈妈
朋友杀夫
妈妈去哪儿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