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用色彩表达澎湃内心

2016-04-20 01:10李雪
投资北京 2016年4期
关键词:画作色彩绘画

李雪

艺术简历

王一帆,1974年出生,祖籍河北任丘。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师从于刘大为、王天胜、袁武、任慧中、李爱国、郭继英。现任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等,国家一级美术师。

其创作的国画作品《扎西得勒》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在“庆祝建国5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静 云》、《彩云归》入选“全军第十届美术展览”;《蓝天之约》入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作品奖;《铸、石》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吉祥天女组画》入选“全国迎亚运当代艺术大展”;《吉祥天女2》参加“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蝶》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追梦之舞》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长空恋曲》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全军美术书法作品展览”。

王一帆位于北太平路18号的画室,充分体现着一位女性画家的身份和生活。

客厅中摆满中式古典家具,阳台上有一盆盆绿植,墙上挂着几幅小品,是她在金卡上创作的重彩画;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岩彩颜料,有自己买的,也有自己做的,自从使用岩彩作画之后,她就开始对“粉末状的天然矿物”倍感兴趣,从云南、贵州各地带回来的天然泥土,自己去制作,分筛出好看的颜色,用在重彩画的创作中;书房的隔间有一个类似“榻榻米”的小房间,里面摆着不少书籍、玩具,这是女儿放学之后歇脚的地方。

这位女画家在从事绘画事业的同时,也肩负着母亲的职责,每天作息规律,早起做早饭,送孩子上学,白天是集中精力创作的大好时机,晚上孩子睡了,还要把白天的艺术思考和创作稍加整理和收拾。

在艺术事业上,王一帆一点不含糊。作为空政创作室的专职画家,她主要以军事题材的创作为主,每年都要创作一到两幅大型画作参加军展、国展,通过绘画艺术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军人的世界;再有,她还负责着创作室刊物《空军文艺》的美编工作,负责封面设计、内页彩插的创作和艺术风格的把控;除此之外,她仍不断探索着自身的艺术风格,寻找水墨和岩彩作画的更多可能性。

生活,在她的口中被概括为“简单、充实、忙碌”,由于精力有限,需要在平衡家庭和事业中不断做着“减法”。然而,这位女画家仍然热爱生活,享受在颜色里“摸爬滚打”的过程,然后把内心多样的感情和生活感悟用丰富的色彩在画作中表现出来,用她的话说:“通过画作把内心澎湃的东西表达出来”。

大自然点燃美的血脉

从小,王一帆就喜欢画画。从儿时起,她常常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课本上、墙壁上、气球上、扇子上,都画满了图画。可以说,绘画一直伴随这位女画家长大。

王一帆出生在军人世家,她形容自己:“生在军营,长在军营”,并且顺理成章地进入军校学习,从军校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到大西北戈壁滩上的某军事基地,成了一名技术员。然而,正是在大西北艰苦的环境下,王一帆却汲取了很多艺术能量。

王一帆说,是大自然点燃了她的美的血脉。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虽少、但一年四季变化不同的景色,让她体验到一种苍茫的美、凄凉的美。“那里天上的星星真亮啊,云就像大海一样!”说起大西北,那里的骆驼刺、胡杨林仍然让王一帆念念不忘。

“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作为植物“活化石”,胡杨林在土地中不腐的根就像天然宝藏。在大西北军旅生活中,王一帆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挖树根、做根雕,而胡杨林的根自然形成的各种意象的艺术形态,让她感慨万物生灵具有的灵性,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那时除了做根雕,她还把眼中戈壁滩变换的景色刻成了一张张剪纸,这些冥冥之中与绘画相通的艺术门类都对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后,王一帆被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录取,在“军艺”学习期间,她得到刘大为、王天胜、袁武、任惠中等前辈的悉心指导,有机会参加全国全军各种大型美展,也在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样式。

在两次令人难忘的入藏区写生经历中,甘南藏族自治州人们的形象、服饰以及色彩强烈地冲击王一帆的视觉和心灵。短短一个月画了大量速写,并且创作了《扎西德勒》和《母亲河》两幅作品。其中,《扎西德勒》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并在庆祝建国50周年全军美展中获优秀奖,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母亲河》入选庆祝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展。

岩彩描绘真实自我

2008年,王一帆调入空政创作室成为一名专职画家,迎来艺术生命的第二个春天,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绘画艺术中。在水墨画的天地中完成一次次创作之余,为了给自己再充电,并且进行艺术上的全面提升,她先后在北大艺术学院做访问学者,以及在首都师大美术学院高研班学习。

如果说“军艺”培养了王一帆绘画的造型能力,那么她形容在北大是“观念的更新”,在那里,她得以博览中西方美术史,参加各种顶级的国内外艺术讲座,接触到了很多“不穿军装的艺术家”,大大开阔了艺术视野。

而首都师大高研班两年的时间里,王一帆从中国传统笔墨中跳出来,接触到岩彩的世界,终于找到更多元的手段来表达真实自我。她明白,创作既要有国画传统的人文精神,又要具备现代的一面,这将是她绘画艺术的必由之路。

因此,在水墨之外,王一帆借鉴敦煌壁画、永乐壁画的中国岩彩画艺术高峰,以及日本浮世绘、西方油画的艺术语言,综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她在绘画创作中加入岩彩,极大加强色彩的张力和视觉冲击力。此外,无论从构图还是手段上,她的画作也有别于传统岩彩画。王一帆说,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线是精髓,为了突出线条,她使用粗颗粒颜料来进行勾勒,填色时颜料、水分、胶的浓淡比例也让色彩有了更多的变化和层次。她在作品中还常使用金箔和银箔进行画面关系的调和。王一帆形容这种色彩、质感上丰富的层次就像粗线针毛衣与丝绸的对比一样,让视觉更加现代和丰富。

王一帆用重彩创作了一系列颜色灿烂的军事题材画作。例如,一幅《蝶》描绘了一位降落在地的女伞兵,这幅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的画作,用浓墨重彩表现女伞兵的衣着以及像蝴蝶翅膀一样张开的降落伞,充满飘逸的动态感和艺术感。

生在军营,长在军营,同时又是现役军人的王一帆说,军营就是她的生活,用画笔来描绘军营生活,加上女性柔美的感觉和调子,把军营生活用灿烂的色彩表达出来,她对此“很有感觉”。

中式意象,现代表达

“现在看老祖宗的东西真高级。”在北大博览中西方美术史的王一帆,评价西方的美术体系理论严谨,油画创作也非常实用,但是正如“在摄影艺术出现之后,肖像油画就被相机替代”一样,西方美术比较写实。而东方艺术更具抽象和意境,正如毕加索说“艺术在东方”。王一帆对东方艺术的意象思维也有所感悟。

比如,她提到绘画不能“随物赋彩”——“绘画在人和自然之间,应该‘随类赋彩,以艺术上的分类来创作,也许花是蓝的,叶子是红的,表达的是一种内心的精神色彩。”

感悟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作为艺术创作的灵魂,并不妨碍王一帆对西方美术或者其他艺术门类进行触类旁通,借鉴多元的艺术和文化。她欣赏席勒的画,赞赏其对主观线条的运用,此外也欣赏高更画作中的原始韵味和古朴的色调。

王一帆感叹:“现在是特别好的时代,既不丢弃老祖宗传统的元素,又可以借用很新的观念和理念。”王一帆经常带着女儿去国家大剧院看演出,想通过不同艺术门类得到启发。有时,她在创作时会追求画面的音乐感和舞蹈感,或许,特别高兴时想画一幅交响乐一样的画,有高潮迭起,也有低沉深重;忧伤的时候,创作时脑子里充满着古琴、古筝的声音和感觉。绘画虽然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但是一个画家也可以通过强大丰富的内心完成表达。

王一帆如今处在创作重彩画为主的阶段,她形容自己在颜色里“摸爬滚打,还没玩够”,仍然想尝试更多重彩创作的可能性,但她也清醒地知道,艺术追求有阶段性,随着艺术语言的不断成熟,将会有更新的探索。

未来,王一帆打算创作一系列色彩借鉴敦煌壁画的画,同时,作为中国画家,试图把色彩、材料、水墨相结合,当然这其中有技术难度——水墨在生宣成形,而岩彩只能在熟宣创作,创作手法还要不断摸索和完善。对此,王一帆说,要不断“折腾”,真正把内心澎湃的东西表达出来。

猜你喜欢
画作色彩绘画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神奇的色彩(上)
行走的时髦画作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