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到底有多重要?

2016-04-20 16:20俞敏洪
中关村 2016年4期
关键词:独立战争北美常识

俞敏洪

常识的背后包含着全部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当我们发现一个人做事不着调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人缺乏常识。

春天已经不知不觉来了,这几天北京的天气特别好,每天都是阳光明媚的。尽管前两天有点倒春寒,在外面散步空气还有点凌厉,但怎么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驻地湖边的柳树已经从鹅黄色转成了嫩绿色,杏树的树枝上,已经长出了小小的蓓蕾,有点含苞欲放的感觉了。湖上的鸭子嘎嘎地叫着,带着熬过了一个冬天的欢快。

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特别想无所事事,能够坐在没有风的墙角晒晒太阳,或者漫无目的在乡村小径上散散步。如果在家里呆着,最好能够泡上一杯清茶,在书房里翻看自己喜欢的书籍,看阳光从窗户里泻进来,在书架上一点点移动,让各种颜色的书都沐浴在阳光里。可是,这样的日子在我的生命里几乎没有,我的生命总是匆匆忙忙在路上,总有一个目标要追赶,总有一件事要完成,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都必须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读书变成了我匆忙生活中唯一的慰藉,也只能努力在汽车的颠簸中体会。

因为昨天读了刘苏里的《通向常识的道路》,所以今天就把潘恩的《常识》一书翻出来阅读。说来惭愧,这么有名的一本书,我原来居然没有读过。现在我读的这本《常识》,由博集天卷策划,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对照本,翻译得还不错。编者的序写得特别好,对于美国为什么会发生独立战争,潘恩在独立战争中起的作用,以及潘恩的理念、个性和命运做了很到位的生动阐述,文字轻松可读。潘恩本来是英国人,但到美国去参加了独立战争,当时还没有美国,就是十三个殖民地,被英国逼到了反抗的边缘。但大家思想不一致,有的人认为应该独立,有的人认为还是应该依附于英国。思想不一致就没有目标,就不能行动一致,这仗就没有办法打。这个时候潘恩出现了,以革命者的气概和深刻的远见,写出了《常识》这本书。可以说没有《常识》就没有美国,连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都是潘恩起的名字。《常识》出版后,北美殖民地几乎人手一本,所有的战士除了拿着武器和食物,背包里都有《常识》这本书。总共200万人的北美,《常识》就发行了几十万本,很多人把这本书读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

《常识》到底讲的什么?说到底很简单,就是告诉北美人民,美国应当革命,应当独立,应当脱离英国的君主制,因为君主制是一切罪恶的来源。当美国取得独立的胜利后,应该建立一个共和国,在共和国内,大家选举自己的代表和领导人,而且代表和领导人必须轮流坐庄,免得时间长了形成特权。所有的事情都应该人民自己做主,不能看统治者的脸色吃饭,尤其不能出现一个国王,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国王手中。人人都是平等和自由,没有任何人有权力剥夺人民的平等和自由。现在看来这些东西确实都是常识,但在当时,大部分人还都习惯于被统治,对于英国不少人还抱有幻想。这样充满力量的檄文,毫无疑问给北美反抗英国的统治起到了指路明灯的作用。

常识两个字,看上去简单,实际要理解和做到却很不容易。常识的背后包含着全部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当我们发现一个人做事不着调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人缺乏常识。如果有一个人随便闯进你的家里拿东西,随便打听你的隐私,你想说话他捂住你的嘴,你获取信息他要先审查一番,这个人就不仅仅是缺乏常识的问题。你会把他看作强盗、流氓、恶棍,一定会把他痛打一顿,必欲除之而后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定是以互相尊重、平等自由为基础,在自己追求自由的同时也尊重别人的自由,这样的交往才是有常识的交往。国家也是一样的,生活在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政府如果能够保护国民的自由和权利,免于专制独裁的统治,没有恐惧地生活,这样的国家才能称为好国家,有常识的国家,生活其中的人民才是幸福的。

猜你喜欢
独立战争北美常识
北美灰熊被杀案
向西!穿越北美
北美纪行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梦背景下一个女诗人的独立战争
回归常识
只身闯北美
超越常识
瓦解德国雇佣军——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次大规模心理战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