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陕西省传播学会和《西部学刊》杂志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开展了2015年度陕西传媒创新十佳案例推选工作。创新十佳案例推选的首要标准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创新十佳案例推选的目的,也在于引领媒体在创新中更好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015陕西传媒创新十佳案例是在符合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评选出的。它们作为创新案例,无不源自于策划创新,而策划创新又根植于思维创新,即俗语所说的“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想到,必定做到”,千里放目,激活脑袋,才有光亮,才有辉煌!
一、《陕西日报》“回乡见闻”栏目
案例概况:
“回乡见闻”栏目的创办,源于省委全会决定2012年大力开展的“三问三解”活动。按照统一部署,省级20多个部门安排党员干部利用春节回家乡探亲访友的机会,积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回乡见闻”专栏自开设起,对于优秀作品,基本上是按照每天一篇、持续到正月底的速度进行,每年可发20篇左右。几年来已发稿百篇以上。
《回乡见闻》栏目刊发的稿件,是一种故事体,讲的是家乡故事、当地故事、陕西故事、中国故事。大都用故事反映家乡变化、时代变迁、社会进步。这些所见所闻,虽然均从具体故事、细小枝节切入,但都是与国家大政方针、本地大事要事息息相关,能透过现象反映本质,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的还进行深层次思考并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建议,体现了这些回乡干部强烈的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担当精神。这次截取的是2015年的报道,共38篇,相比第一年增加了将近一倍。
案例评析:
搭建公务员撰稿平台。这些作者大都经历了理论和实践的历练,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文字功底、实践经验,有城乡发展的反差体验,目光、作用均区别于媒体专业人士,其温度、色度都涂有自身的色彩,不但能够敏锐发现问题,而且他们的身份,也便于连接政府部门上上下下与相关单位左左右右。尤其与本职工作“对口”的相关情况,调查起来更加专业,解释起来更加到位,提出建议更加切实可行。
延伸了报纸的视觉听觉。众多机关干部以多出媒体记者数倍的眼睛与耳朵在看在听。况且,普通群众对陌生记者不一定道出心声,而公务员回乡亲戚、老熟人、老朋友见面则打开话匣子、敞开了心扉,他们之间的互动,没有距离感,无需掩饰,无需造势,是出自肺腑的表达,因而他们所获取的材料多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场景,有很强的感染力。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不少是记者难以挖掘到的第一手材料,语言朴实、亲切,很少官话、套话、空话。
回乡见闻导致农村题材多,所涉及的其它领域少。如果把栏目名称改为《春节见闻》,在操作空间上可能会有较大的拓展。
二、《当代陕西》杂志《习总书记情系黄土地》专刊
案例概况:
2015年《当代陕西》第三期《习总书记情系黄土地》专刊,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该年春节前夕来陕西考察调研的一次重磅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第一站,到曾度过7年艰苦而受益终生插队岁月的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展示了总书记的领袖风范、家国情怀、执政理念,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黄土地、时刻关心革命老区发展以及对千千万万个“梁家河”的深情厚谊和深切期盼;全面报道了总书记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铜川西安等地深入乡村、学校、社区、科研院所、革命根据地纪念场馆的调研考察;也展示了延安精神的弘扬与传承情况以及我省人民建设三个陕西的昂扬精神状态等。专刊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中组部、中宣部等部门干部看后评价道:这是一期全方位、全景式、有高度、有深度展示总书记亲民、爱民形象的专刊。
案例评析:
快。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进行策划、组稿。该刊编辑得悉11时许总书记来到梁家河村的消息,不到12时就启动了专刊的采编工作,随即约稿,并安排记者两批次于大年三十和正月初六深入梁家河村和延川县进行体验式采访。
活。既注重以通讯报道为主,又配以记者的新闻深度观察、总书记过往的自述、电视记者采访、网友评议等灵活多样的文体形式,辅以全幅跨页彩照、套红、历史资料照片,使版面活泼,使读者“悦读”。全彩印刷、制作精美,集网络、电视、报纸、杂志之优势,挖掘整合众多传播资源。
深。向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约稿,全方位开掘新闻事件,深度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总书记自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既是对自己青年时期在陕西这一片热土上的生活的深情回忆,也是对延安和延安精神、对老区和老区人民、对全国千千万万个“梁家河村”的深情祝福和殷殷嘱托。尤其是《网友热评总书记陕西之行》,集纳全国各地网友的评议,呈现了全国人民的点赞、感悟和期望。本期专刊综合运用了网络、广电、传统媒体的报道手段,全方位、立体式开掘新闻事件内在意义,深度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把新闻期刊的“深度”又引深了一层。
融“快、活、深”为一体,并借用新媒体多渠道发布,对于党刊,富有创新意义。
三、陕西广播电视台时政系列报道《情系梁家河》
案例概况:
2015年2月15日至18日,《情系梁家河》报道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考察调研为内容,进行拍摄、制作,到最终成片播出共用了四天时间。《情系梁家河》分别为:《魂牵梦绕重回梁家河》《一方水土见真情》《习近平的知青岁月》《心中有条梁家河 立根原在群众中》《习近平和梁家河村苹果园的故事》《总书记的新年礼物》。相邻两集一个侧面,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梁家河村百姓的深厚情谊”,“知青岁月的历练、公仆信念的形成”及“总书记心系梁家河村以及老区建设发展”三个层面的内容。
中宣部新闻局以及省委领导对此充分肯定,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网络电视台、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国内数家网站转载了报道内容。
案例评析:
从“情”字切入,用“实”字呈现。作为时政新闻,毕竟属于“新闻”,事出有据,不能走样,尤其对于高层领导报道应该严防发生刻意拔高、人为夸大的偏斜。《情系梁家河》始终秉持这一原则,平实记录百姓所见所感,用细节说话,给人以原汁原味的现场再现,实实在在、情真意切,在契合受众与用户的接受心理上可圈可点。报道最打动人的是,从头到尾紧紧抓住一个“情”字,让“庙堂之高”与“山村之远”零距离对接,并与标题中的“情系”遥相呼应,展现了习总书记的个人情怀、人格魅力以及与平民百姓之间的情情互融、心心相印,揭示了人民总书记时刻心系人民的深刻内涵。从“情”字切入,用“实”字呈现,在报道角度选取上呈现了新的特点。
用“创”字策划,用“精”字实施。突破了以往采用新华社通稿的做法,突破了严肃有余而生动不足的生硬古板报道风格,但更应赞之的,不是展示领袖人物的超前思维与大政韬略,而是选取人格魅力与亲民形象,呈现给广大受众的是他们欲知而鲜有所知的总书记的另一面。在实施上的“精”体现在:首先是编排上的“精”,正如有的学者总结的那样:有情有义有温度,有人有物有厚度,有理有据有高度。其次是时间把握的“精”。这就要求反应迅速、快捷。在习总书记访问期间就及时启动,由拍摄、制作到最终成片播出仅用了四天,即习总书记离开后的两天,成熟的产品就在除夕之日呱呱坠地了。这还要求播送时间安排得精当。从制作成产品的第二天即大年初一起,每天头条播出,恰恰把准了收视率最好的时段与节点。
四、《三秦都市报》“公益记者”微信公众号
案例概况:
该报“公益记者”微信公众号(订阅号)项目,以传媒业为支点,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精准定点配送资讯,铸造绿色高效的现代传媒产业。2015年5月20日上线,主要包括公益互助活动、热点新闻资讯、科学实用信息、生活工作指南。短短5个月粉丝用户量已突破30万,阅读访问量900万,爱心汇聚274.01万元善款捐给重病患者以及其他的受助人,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省级都市报最大媒体公益公众号。“公益记者”公众号,聚焦公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开启了新救助模式,收到陕西及全国各地网友甚至美国网友的求助。引人瞩目的是,2015年12月底报道“让滞销菜变爱心菜”所引发的大型暖心行动,9天时间,20万人热情参与,西安周边380亩菜园子走出困境,70多户菜农从中受益……“公益”记者被西安市商务局授予牌匾“爱心新媒体”。在陕西省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中,“公益记者”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名媒体类前三,平均阅读量在1.9万以上,头条阅读量平均在5万以上。
案例评析:
以公益互助活动为主,覆盖热点新闻资讯、科学实用信息、生活工作指南诸多方面为内容定位,以传媒业为支点、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精准定点配送资讯、铸造绿色高效的现代传媒产业为运行方式定位,并兼以有爱有速度的新媒体为特色等等,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带有创新意义的,是新救助模式的开启。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可导致重大灾难的违背科学细节,人们由于早已形成习惯而浑然不觉其危险之所在。对于救助这一功课,好多媒体已经在关注贫、困、病、灾等方面做熟做透,然而对于违背科学生活细节之错的提醒,却是“天缺一角”的盲点,《5岁男孩午睡后死亡 这样的睡觉错误不少家长也在犯》则是以提醒的方式对这一盲点的补缺。12月1日发布的这条消息,短短10小时内阅读量突破“100000+”,截至4日晚24时,4天的阅读量达40万。与其灾难发生之后救助,不如防患未然之前提醒。因为提醒是理念意义上的救助并且优于一般关心式的救助,而理念意义上的救助又优于物质意义上的救助。从理念上予以提醒式的救助,正是其鲜亮之处,也是其救助模式的创新之处。下个“开启新救助模式”断语,才是对其公正到位的评价。纸媒做公众号,作为国家队的《人民日报》就很成功,而省级队都市报能做到《三秦都市报》这种水平,确是不易,值得赞之。
五、《西安晚报》“寻找古诗词中的西安旅游之美”专栏
案例概况:
2015年春,在举办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前夕,《西安晚报》设置了“寻找古诗词中的西安旅游之美”专栏并推出了同名系列报道,经过八个月的持续,共发稿20篇,在先后介绍汉长安城、大明宫、兴庆宫、泾渭合流等自然、文化景点和景区的同时,还对诗词旅游线路进行了引导与推荐。报道期间,报社多次邀请市民访古探幽,通过线上宣传+线下活动+全媒体配合宣传模式,打破了传统专题策划的模式,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从而让古诗词文化瑰宝的魅力融入了西安旅游,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在旅游中感知古诗词这一文化珍宝。此次系列报道被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网站、国内门户网站转载,得到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好评,并在社会上掀起了古诗词旅游的热潮,助推了西安旅游。
案例评析:
策划的创新性。其集中体现是,既准确圈定了诗歌传播功能的特殊性,又创新性地开发了古诗的运用功能。因为诗歌本身既是信息,又是信息传播的平台;既是艺术品,又是口传品。好记易背,容易传播,有着比其他文学体裁大得多的呈现功能与传播效果。这样的专栏设置以及有策划、有组织、成规模、长时段的报道,以创新性的姿态出现于西安报端,无疑属于首次。
报道的切合性。体现在纸媒的图与文紧密切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紧密切合;古诗中的代表唐诗与唐诗的摇篮长安的衍生地西安紧密切合;报道开栏时间的选取(春季)、景点的选择、名胜美景的凸显与旅游心理紧密切合;古诗、古人(典故)、古迹这“三古”与现今的紧密切合。诸如这样众多的紧密切合,将报道提升了很高的档次。
材料的可靠性。记者耳闻目睹与现场采访,保证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无误;有诗词专家随行记者,其提供的材料皆有据可依也有据可查;有旅游达人现场推荐景点,使所选景区皆属一流。
思路的清新性。一是媒体策划与市民参与相结合。这次报道邀请市民参与,不仅增强了市民的关注度,也大大强化了报道效果。二是媒体报道与读者反馈相结合。及时吸取读者建议,有利于不断改进报道。三是景点呈现与景点推介相结合,旅游报道与旅游服务相结合,旅游报道与旅游线路开发相结合。这些反映了策划者思路的清新性。
六、《华商报》监督性调查报道《西安机动车检测站垄断性涨价》
案例概况:
这次大规模报道历时38天,共发文字报道46篇,配图14幅,示意图4幅,统计表格4个,评论5篇。其中多篇组成的整版出现过6次。依时间顺序,报道经历如下阶段:第一阶段,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及时介入。当天便有20多名记者深入多家检测站进行现场了解,将半数已涨价的消息发于第二天该报,即为首篇。第二阶段,大量记者深入调查、及时跟踪。4天之内共发了13篇文字报道,4幅配图,两幅示意图,两篇评论,在反映27家监测站相继涨价、且从原来180元飙升到380元以上的同时,提出“是否属于垄断涨价”的问题。第三阶段,揭开表层,挖出内质。律师请求物价、工商部门开展反垄断调查,一部分监测站收费出现回落。第四阶段,将省机动车监测协会西安分会组织此次涨价的责任晾晒在阳光之下,为有关部门追责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第五阶段,促使相关部门的追责与改进意见的提出。国家发改委回复“车检站集体涨价”之事正在处理,也引发了陕西省两会的关注,并呼吁国家发改委尽早公布查处结果,省政协委员还建议严惩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垄断行为,取缔垄断涨价协会等等。
案例评析:
该报包括此次报道在内的监督性报道,大都是有如下特点:其一,新闻敏感性之强以及与之相依相伴的新闻发现能力强,此“二强”支撑着报道,使其带有某种创新性与巨大影响力。其二,有一支勇于碰硬、敢于担当而又业务熟娴的采编队伍,他们的报道往往不是虚晃一枪、蜻蜓点水,或者有头无尾、半途而废,而是一开始蜂拥而上、万箭齐发,旋即形成强大舆论,引发多方关注,后继报道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并在新闻呈现上追求特质。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善于精心策划也精于精心策划:不仅高屋建瓴、掌控全局,相关情况了然于胸,而且拨开迷雾,穿岩至底,挖掘出深层次问题。版面设计也能纵横捭阖,大起大开,凸显重点,诱人耳目。上述这些,使该报不断推出众多可书可赞的监督性报道与其他精品,在西安报界另擎一帜并在全国有一定声响。这次大规模的监督性报道,从不同角度切入,消息、评论、深度报道交错使用,奉献出的也是丰富多姿、色彩绚丽的新闻套餐。一言以蔽之,这一监督性报道,在策划精心、步步推进,剥丝抽茧、晾出真容,勇于碰硬、敢于担当,万箭齐发、集聚温度,穿岩至底、掘开深层诸多方面闪烁着创新之火。
七、陕西卫视和生活频道教育类真人秀《超级老师》
案例概况:
2015年1月8日,陕西卫视和生活频道同时播出教育类真人秀节目。该档节目展示给观众的是教育者背后的真实故事和独特才艺,每位老师通过7分钟的课件,诠释各自不同乃至独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节目里,学生们摇身变成大众评审。节目用的是流行、时尚的话语。老师的丰富知识与诱人内容,评委的客观公正与风趣幽默,使原本枯燥的教育变得新奇有趣,让很多成人学生“课后”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感叹“《超级老师》带给了观众一场老少皆宜的教育盛宴”。评委、选手在全国征集,从报名的两万多人中遴选出100多名,保证参选人与评委均达到理想的层次。陕西卫视和生活频道有效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媒体、权威平面媒体等,使这档节目覆盖面与冲击波更广更远。整季节目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5亿,在腾讯大秦网上超级老师投票专区超过2000万的投票人次。
案例评析:
其一,内容定位的突破。没有采用一些电视节目常用的以逗笑为目的、以明星博眼球为主线的内容选取,而是圈定于教育真人秀,这本身就带有创新意义。冠名《超级老师》而非《超级教师》,一字之差,在内容定位上也耐人寻味。其二,风格定位的突破。坚决避免过度娱乐化的表现和宣传,始终秉持“正而不旧,邪而不歪”的原则,以求雅而脱俗、洁而无尘。其三,宏观策划方式定位的突破。迈出三秦大地袒开胸襟拥抱国内名牌传媒公司,与上海五岸传播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是习惯于固守关中的陕西媒体迈出铿锵有力的一步。其四,具体操作方法定位的突破。一是评委的聘请、选手的筛选,要求专业、新锐、个性化,为其成功做好了铺垫。二是7分钟或7分钟左右的讲课时间,既能让老师伸开拳脚,又切合受众接受心理与收看耐心,这一细小之处,却是牵扯到成败而绝不能疏忽的关键。三是新媒体、传统媒体、权威平面媒体多渠道播发,大大拓展了传播效果。
八、《陕西日报》协同陕西传媒网山阳救灾系列报道
案例概况:
2015年8月12日0时30许,山阳突发特大山体滑坡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当天,陕西日报传媒集团所属的陕西传媒网抽调人员,制作新闻专题,并利用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持续发声,滚动发布相关消息,即第一时间披露了抢险救灾信息,让群众了解真实情况。系列报道在内容上做到公开透明,通过消息、特写、长篇通讯以及两微一端等形式,大力传播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此后连续十余天先后报道省市消防、武警、公安等800余名救援人员夜以继日奋战、医务人员竭尽全力挽救生命等消息。陕西传媒网还向网友提供了大量的现场救援照片,弥补了报纸因为版面限制无法刊登大量图片的不足。《陕西日报》协同所属陕西传媒网开启全景式、全媒体的新闻场,达到了报网协同、及时发声,让信息透明贯穿抢险救灾全过程的目的。
案例评析:
突发性灾难的降临,因其突发,人们猝不及防,再加上灾难的悲情性给人们心理布下的阴影,易于造成谣言迅速的四布与社会情绪的激荡。如何避免谣言滋生并迅猛传播,是抢险救灾报道中各大新闻媒体包括中央媒体常常遇见且很难绕过的难题,天津爆炸事件的谣言横飞也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记忆。对此难题的破解,不仅需要聪智,更是需要思维更新。而破解此难题,则是这次报道最大看点。《陕西日报》协同所属陕西传媒网的做法,在两个方面为同类报道提供了经验:一是第一时间披露了抢险救灾的真实信息,从“青萍之末”的源头上扼住了谣言的滋生;二是公开透明,连《山阳8.12山体滑坡失踪人员名单》都及时进行了权威性的发布,让群众对其报道从心理上信其真并服其真,这就从根本上铲除了谣言传播的土壤,稳定了各方情绪和社会舆论。
九、西部网承办的“2015清明公祭黄帝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主题采访活动
案例概况:
在“2015年清明公祭黄帝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主题采访活动中,来自全国50余家重点网络媒体的60多名编辑记者在7天的时间里,分赴黄陵以及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两个区域,开展现场直播“2015清明公祭黄帝”报道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主题采访,后者还探访汉江、丹江水源,感受了陕南地区保护环境产业转型循环发展之路,凸现“南水北调陕西贡献”的主题。这次活动通过全面打通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形成全媒体、全矩阵的信息发布。各网站共制作活动专题专栏40多个,发布稿件800多条,活动微博话题总阅读量1600万,黄陵祭祖视频和图文直播近40万人次观看。据统计,“2015年清明公祭黄帝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主题采访活动整体浏览量近1亿。仅祭祖活动,各大网站共发布各类稿件170余篇,图片500余幅,百度搜索“2015年公祭黄帝”的新闻报道3300篇,相关搜索结果262000条,微博话题“2015清明公祭黄帝”阅读数近600万、互动讨论3036条。同时,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凤凰网等40多家网络媒体使用了西部网提供的网络视频直播信号进行全程直播。
案例评析:
暂短时间里分秒必争、跨越多地千里奔波、深入多个领域挖掘新闻资源,在采访史上实不多见;而且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传播的做法也有创新意义。现以“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主题采访为例,记者们赴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在五天的时间里,跨域陕南三市行程近3000公里,对陕南地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做贡献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记者们充分发挥自媒体平台的作用,用相机、手机及时记录了一行的亮点,并通过稿件、图片、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了传播,巨大的付出带来了巨大的收获。
传播手段的创新,也是一个看点。其一,充分发挥手机等移动传播的功能,在做好“两微一端”的同时,运用html5技术在手机应用方面加大了活动的参与性,先后制作了《公祭黄帝典礼的8个细节》《南水北调陕西贡献》等阅读体验好、适合手机传播的移动端专题,让报道可视化,被网友广泛分享达3万多次。另外,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和今日头条客户端的加入,也是本次报道团队的一大亮点。三大客户端累计发布活动相关稿件15篇,阅读量达到2000多万。其二,采用手绘漫画的形式,推出了《秦秦西西讲述黄帝传说》系列明信片,讲述了击石取火、仓颉造字等10个黄帝故事,发放27000多张,让黄帝文化传播 “活起来”。
十、陕西卫视文化类真人秀《唐诗风云会》
案例概况:
时长60分钟的节目,以唐诗为载体,对历史、文学、风俗、人物等文化符号进行梳理,全景展示及考察华夏文化,是其内容选取。由著名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唐宋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康震出任主考官;三位机智幽默、个性飞扬的嘉宾明星化身“翰林学士”,与选手开心互动,是其方式选取。共同打造玩转唐诗、寓教于乐的合家欢,是其目的选取。《唐诗风云会》在整体节目环节的设置上加入了娱乐元素,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观众在领略“最唐朝”的中国文化的同时,参与到一场妙趣横生的古今对话之中。冠名为《唐诗风云会》的节目,就在唐诗的摇篮地推出,以真人秀的方式追溯、演绎、再现并引领受众、用户一起品味千年之前的诗情画意。众多媒体名流在节目播出之后,给予高度评价及赞扬,调动全民参与热潮,再次掀起“唐诗热”。
案例评析:
“偏冷的文化内容如何与很热的娱乐属性结合起来,偏旧的古典气质如何与很新的现代表达结合起来,精细的高端制作标准如何与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起来,单一的电视产品如何与丰富的宣推渠道结合起来”,这是陕西卫视总监、该节目总导演郑毅先生概括总结出的主导思维,他们正是在对“四个结合”的主导思维的把握中进行创作与制作的。只有超前而缜密的思维,才有超俗而精美的制作,其节目凸显创新性,播出后反响热烈与产生此起彼伏的连锁效应也就成其必然。
巧用古诗丰富的传播资源,不能不引人瞩目。节目能受到社会热切关注,相关内容的公益活动能在北大开展,众多名星也纷纷卷入,一半是为节目、一半是为古诗而来,一半是被节目、一半是被古诗吸引而动。聘请专家为考官,设三位机智幽默、个性飞扬的嘉宾明星化身“翰林学士”,与选手开心互动,跳脱了传统文化益智类节目常见的知识问答模式的窠臼,在整体节目环节的设置上加入了娱乐元素,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跳出窠臼看窠臼,就是提升;跳出窠臼弃窠臼,就是创新。该节目的不足之处是宣传不够,就连本市一些喜爱唐诗更希望看到这样节目的人,竟然对此茫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