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鱼骨分析法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2016-04-20 14:39季文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季文杰

摘 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的信息化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一环。正确把握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找出农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采用鱼骨分析法分析了农村信息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鱼骨分析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143-03

Problem and Solutions of Rural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Fishbone Analysis

Ji Wenjie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Bengbu 233030,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rural,informa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Correctly grasp the rur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ural informa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By fishbone method,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gav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providing a guarantee for further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Rural informatization;Fishbone analysi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目前顺应时代发展的首要任务,自从引进了互联网技术,信息化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其中农村信息化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农村信息化是指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1]。农村信息化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拉近农村与城镇贫富差距,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小康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1 农村信息资源 狭义来说,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对决策有用的数据,广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2]。“要素”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资金和人等。农村信息化建设以来,农民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量也有了一定提升。农业类的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也有大幅度的增加。例如中央七套就会经常播出一些贴近农民生活的节目,给农民介绍关于农业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不仅如此,还会请到一些“三农”领域杰出人才,给农民们讲述成功致富的经验。

2007年,农业部出台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2007~2015)》[3],为农业网站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农业网站再次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浪潮。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农业类网站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从十几年前的不足2 000个,截至2010年3月,涉及农业类网站总数已超过32 000个,农业类网站的日浏览量也在不断增加。

农业类书籍出版量也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不断增加。农业类书籍的出版旨在向农民传授实用农业方面知识,让农民了解掌握一门自己需要的农业知识或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农民实现丰产增收。并有针对于农业方面的出版社也随之成立,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目前拥有农业各项专业相关的图书10 000余种,农业映像制品800余种。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便利。

农村信息资源给农民们带来好处是具有标志性的,可以帮助农民摆脱老旧的生产生活的方式,以一种全新的技术进行生产,这对于农村信息化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农村信息基础建设 信息基础建设是农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农村信息化要想的到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展农村的信息基础建设。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农村信息基础建设得到了加强。有线电视、电缆、光缆、宽带等多媒体开始走进农村的各家各户。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截至2006年末,全国9.6%的乡镇地域内有火车站,46.1%的乡镇地域内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81.1%的乡镇有邮电所,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3%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全国95.5%的村通公路,98.7%的村通电,97.6%的村通电话,97.6%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平均每100户拥有彩电87.3台,固定电话51.9部,手机69.8部,电脑2.2台[4]。13.4%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但是,与城市相比还落后了不少,在信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的背景下,仍有2.9%的农村未能通上电话,并且,我国的网民在城市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确实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正在一步步改善农民的生活。农村的信息基础建设在日益完善,自2009年初,确立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开展信息下乡”三大目标以来,我国也基本完成了村村通电、通讯的任务。但是,结合整体来看,农村信息化建设还是远不如城市,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需要再努力。

1.3 农村信息化人才 在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在农村传播信息资源,对于农民来说,信息资源是个从未接触过陌生的东西,所以需要有人引导他们,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的去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这就是信息人才。目前为止,农村信息人才处于一个相对短缺的状态,我国大多数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截至2005年,全国约5亿农民其中文盲半文盲占22.25%,再加上农村现在大部分处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资源对于他们来说可有可无,并且对于外来的信息资源大部分都抱有一些抵触情绪。此外,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科学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不能够满足于各类信息人才提供生活保障,所以他们不愿意下到农村去,这样更加导致的农村信息人才的流失。农村的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对于所需要的信息人才培养不能够提供专门的教育,所以农村很难实现信息人才的自给自足。

2 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鱼骨分析法及其应用 鱼骨分析法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提出的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可以直观的表现出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在研究农村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过程中 使用鱼骨分析法,首先要找出农村信息化存在并要解决的问题,将问题写在鱼头,然后按照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找多可能的原因,将这些原因总结归纳成几个要素,对各个要素进行归纳整理,把问题分组,在鱼骨上标出,分析选取重要因素。基本步骤可以分为2部分,第一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二是绘制鱼骨图。鱼骨分析法便于全面地分析与探讨农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找出问题的真因,确立一个大方向,针对于主要原因逐步的解决并改善。

2.2 农村信息化问题分析 农村信息化建设以来虽然为我国日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发展不协调,仍然存在着很多如下问题:信息化意识淡薄、文化水平过低、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吸引投资利益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实效性不高、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信息处理方式陈旧、信息的发布传输缓慢、缺乏组织引导者、缺乏统一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化认识不全面、地理位置不利于信息化发展、经济发展落后、政策不能全面贯彻落实、政府主导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形式化、缺乏系统的规划、信息利用率不高、信息资源匮乏、信息服务模式单一、信息实用性不高、投入不足、信息获取困难等问题,将这些问题归纳整理可分为环境因素、个体因素、经济因素、发展因素、社会因素(图1)。

<\\Pc10\工作盘 (E)\姜秀红\杂志\安徽农学通报杂志\2016-6农学通报内文\9237-1.eps>

图1 农村信息化鱼骨法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导致农村信息化落后的主要因素如下:社会因素方面: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吸引投资利益机制不健全、政策不能全面落实;发展因素方面:信息化基础建设落、信息化建设实效性不高、政策不能全面落实、政府主导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形式化、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处理方式陈旧、缺乏组织引导者、缺乏统一信息服务平;经济因素方面:经济发展落后、投入不足;个体因素方面:信息化意识淡薄、文化水平过低、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实用性不高;环境因素方面:信息获取困难、信息服务模式单一、地理位置不利于信息化发展、信息处理方式陈旧、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

导致农村信息化落后的原因中,发展因素占39%,社会因素占13%,经济因素占9%,个体因素占17%,环境因素占22%。发展才是硬道理,农村信息化只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前进一大步,同时必须密切关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发现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 优化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力度 基础建设是农村信息化的第一步,各级政府应该在原有的信息基础建设上加大建设力度,健全信息化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以方便信息主体利用为第一前提,杜绝形式化建设,从信息主体的角度出发,尽快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开放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多听取意见,建设信息主体想要的基础设施。

3.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进行有策略的宣传教育,适当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是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息化建设想要得以发展,首先要得到农民的认可,其次就是让农民知道该如何利用信息去投入到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由于传统观念和文化素养,农民去接受新的事物一般会有抵触情绪,要让农民切实的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实际效用,这有助于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

3.3 加大资金投入 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健全吸引投资机制,激励运营商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充分调动投资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要相互扶持。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可以相应的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入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中来。

3.4 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育 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各级政府应多培育农村信息化所需的各方面人才,重视农民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农民参与学习信息化的热情,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各级政府还要多培养村、镇一级的干部,在村镇一级中起到带头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农村信息化技术型人才的培育也尤为重要,可以在各村、镇一级培养出一支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下到农村,向农民介绍如何学习利用信息化成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的教育问题,给农村的孩子们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3.5 健全完善农村信息化体系 健全农村信息化体系,但不可盲目的发展建设。政府领导要有策略地发展建设农村信息化,给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注重改善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农业、农村的信息资源,建立一个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反馈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中心,并加以宣传,有效的解决农民获取信息困难的问题。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时,政府部门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起到的作用,吃透农村信息化的实质,将国家的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建设工作中去。在信息化建设中要为农民着想,只有农民真正从心里接受了,才能将信息融入到生产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农村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占文,王继成,潘飞.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3(6):114-115.

[2]谷雨,武振毅.信息机构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信息技术,2007(4):138-140.

[3]杜璟,李道亮,李洪文.我国农业信息网站评价体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3):191-193.

[4]程建润.城镇化进程中的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