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青
提到陈晓卿,就会条件反射般地想起两个字:舌尖。不错,这位纪录片制作者、美食专栏作家,至今让全国观众记住他的,就是2012年的那部在央视播出并引发广泛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江湖上,陈晓卿有很多传说。比如,他的脑子里有一张现成的京城美食地图,在北京六环以内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时,只要把地址发给他,不出5分钟,一条餐馆推荐短信就会来到身边。因对各种食物不加挑剔的热爱,且热衷搜寻平民美食,朋友戏称陈晓卿为“扫街嘴”。其实,早在十余年前,他就开始在报刊写作美食文章,《至味在人间》一书即此前文章的首度精选结集,是一个美食爱好者的十年饮啜笔记。陈晓卿将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关于食物的独家记忆蒸炒煎炸而成此书。从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从食客厨子店小二谈到饭菜与共那一人……归根结底直抵人心: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味道·酸】
素材运用关键词:乡愁;手艺;传承;记忆中的味道
冯广聚见到的“外商”,正是李先生。李先生特轴,几年过去了,多次回国,他还是没忘了自己喜欢的那口儿。侨办的工作人员这回下了功夫,几经辗转,带着李先生及其父母到了廊坊二条冯广聚家里。但一个伺候车床的,跟爆肚有什么关系?来人一脸的将信将疑,让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冯不禁有些技痒:“爆肚北京没人会,我这个手艺还能拿出来,给你们尝尝。”他拿起羊肉店送来的五个羊肚,凭着多年前的经验,一眼看过去,扔掉了俩,“这俩不成,只能做杂碎汤。”老冯说。结果,三个羊肚领也就出了九小块肚仁儿,下水爆了,装盘放在了客人面前。
仨人全吃哭了。
回忆起和李先生的初次见面,冯广聚的讲述还是那么生动。“走的时候,李先生哆里哆嗦掏钱,我一看,美元,一百的。这不行,不值。”“他说要给政府写信,恢复我们的老店。临出门,李老爷子还问我到底是不是冯家传人。我从煤箱子底下把老匾拽出来了,多少年风吹雨淋,都糟朽透了……”
【微评论】余光中在《乡愁四韵》中所谓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所有的情感外化物,于故事中的李先生,正是面前的这碗爆肚。或许,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故乡、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着,等待你的回来、你的唤醒。
【味道·甜】
素材运用关键词:亲情;温暖;最美的回忆
常见的场景总是这样:一只猪头端庄安详地呆在热气腾腾的木盆里,我妈一只手摩挲着猪脸,另一只手捏着镊子飞速地去着猪毛;我爹则在锅灶和案板之间做折返跑,案板上各种形状的面食,在他手里一会儿就变成了甜的蚂蚱腿或是咸的焦叶子……我爹是一个乐观的形式主义者,老家过年的讲究是七个盘子八个碗,到大年夜那天,菜都上了桌,自然少不了鸡鱼肉蛋,然而,凑齐十五种往往还是比较困难。于是,我爸爸就会把一些糕点放在盘子里充数,然后一二三四地数过去,如果还不够的话,他就会返身去厨房,又端来一盘。
父母厨艺一般,关于年夜饭的味觉记忆,即便使用洛阳铲也找不出只鳞片爪。而那一个个寒冷冬夜里,外面噼噼啪啪的鞭炮,屋内一家五口人围坐在一起的情景,今天再也难以找到。
【微评论】蔡澜说:“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的味道。”可见,美食之于我们,其实重点永远不是在“吃”上,而是在“情”上。不管是平常的亲情,还是厚重的故土情,不管是一段充满青春的回忆,还是一场念念不忘的旅行……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眷恋某种吃食的缘由。睹物思人,由物生情,这看似简单的美食却蕴藏了人间至美至纯的情意。
【味道·苦】
素材运用关键词:民间文化;发展;保护传统;城市名片
吴青马上就要拆迁,吴江路小吃街也即将消失。今年的夏夜,吴江路上人头攒动,大家端着各种各样的餐具,逡巡在这条即将消失的街道上,还好,情绪稳定。当年,蔡澜为阻止香港政府取消街边食摊奔走呼号,他认为那些甜食、小吃摊档是香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局尽管采纳了他的部分建议,但还是定点清除了街边的所有摊点,只留下二十多家有一定名气的小食摊,被集中码放在高楼群中的街市(菜市场)里。这种悲怆的感觉,类似深圳“锦绣中华”里,离开了高山大川的少数民族歌手以及舞者,在玻璃房子里供游客参观,身姿和俚调只剩下木乃伊一样的文化标本意义。有一年,蔡澜来北京,陪他在街头吃羊蝎子,他说:“北京还有这样的地方,可惜香港已经没有了。”离别总是不乏感慨的,一如今天的吴江路。
【微评论】所谓城市形象建设和草根饮食文化永远是一对天敌,陋巷中的曾经温暖的灯光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代人的记忆,因为“它永远是时代潮流的loser。但这个社会里,我们往往会惊奇地发现,loser永远能找到这么多的共鸣”。美食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它是一份情感、一种文化、一个城市历史的名片与标签。所以,“发展”的真谛绝不是拆旧建新那么简单,保护好民间文化,保护好城市印象,保护好居民心心念念难以割舍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发展。
【味道·辣】
素材运用关键词:江湖;人间烟火;大众与小众;享受生活
要吃到真正的江湖菜,肯定不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里,而是在乡野小店。就像北京开了无数家四川、重庆火锅连锁店,但味道永远没有办法和原产地相提并论。菜肴个性化和餐饮业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永远无法同步。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些以江湖菜扬名立万的馆子,慢慢地,江湖两个字只剩下商业意义上的招牌意味了。如果把烹饪比作江湖,我最喜欢的厨艺高人当如风清扬——背负绝学,遗世独立。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三两个知己,绝不会参加武林大会之类的有套路规则的选拔。他们做的菜永远是小众的:有性格,意气风发,绝不会考虑劳什子评委渐渐迟钝的味蕾和已经退化的牙齿。山脚下,大河边,是他们揣摩和历练武功之所,偶尔遇到知音,他们会停下手里的活计,从后院搬出一坛陈年老烧,过来跟你连干几杯,仰天长笑……那才是完整的美食体验。
【微评论】“至味在人间”,这里的“人间”绝非钢筋水泥、熙熙攘攘的都市,而是乡野,是民间,是江湖。它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好吃,更在于个性的坚守,在于不随波逐流,在于自由自在。如此,抛开商业的利益束缚,为了吃而吃,为了享受生活而研究美味,这样,才能真正地享用到最好的食物,也才能过得最为潇洒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