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2016-04-20 21:27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郭永怀中国科学院李先生

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但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当年,郭永怀、李佩夫妇受钱学森邀请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郭永怀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忙碌着。1968年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赶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飞机却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

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克制到令人心痛。郭永怀走后没两年,十几岁的女儿去内蒙古下乡当知青,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们卷进漩涡。更大的生活湍流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也病逝了。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去中国科学院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事颜基义先生,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直到1999年,李佩坐在人民大会堂,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先生是他们当中唯一的烈士。4年后,李佩托一个到合肥的朋友,把这枚奖章随手装在行李箱里,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任校长朱清时打开箱子时,十分感动。

在李佩眼里,没有什么是不能舍弃的。

几年前,她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她说。

至今,李佩先生客厅里的茶几还是60年前回国时家里的陪嫁。早年从美国带回的手摇计算机、电风扇、小冰箱,捐了。郭永怀走后,写字台、书、唱片,捐了。李佩先生一生教学的英语教案,捐了。汶川大地震,挽救昆曲,为智障幼儿园,她都捐钱。有后辈说她对待名利的样子,就像居里夫人把最大额的英镑当书签,把诺奖的奖杯随意给孩子当玩具。

不仅仅是物质,年龄在李佩眼里,也不过是一个数字。当文革结束,她重新恢复工作时已经快60岁了。她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英语系,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她就自己编写,每次上课,带着一大卷油印教材发给学生。这些教材被沿用至今。

她做英语教学改革,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言学系主任Russel Campbell称作“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她还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

1987年,李佩退休了,她高兴地说,坐公交车可以免票了。

可她没有一天退休,她接着给博士生上英语课,一直上到80来岁。

81岁,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黄祖洽、资中筠、厉以宁、饶毅……她请的主讲人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95岁时,她花了三年时间,组织学生把钱学森在美国20年做研究用英文发表的论文集,高质量地翻译成中文。

中国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马石庄是李佩的学生。在他眼里,李先生是真正的“大家闺秀”。他说:“李先生70多岁在讲台上给博士生讲几个小时的课,从来没有坐过,连靠着讲台站的姿势都没有。”他说,老人从没跟学校提过一件私人的事儿。只有一次,老人打电话说“有一件私人的事求学校”——她住的楼后面有一间锁了很久没人用的平房,希望学校把钥匙给她,她想给小区老人收拾出一个读书看报下棋的地方。他说,她本可以得到很多荣誉,却都拒绝了,她唯一拿到手的是一个长寿老人的奖牌。

马石庄不喜欢用“玫瑰”这样的词形容李佩先生,“太轻太花哨了,李先生是永远微笑着迎接明天的人”。

热议锐评:对于李先生这样的大师,了解少,并不代表可以遗忘。他们为了报国所付诸的一切,他们对理想的守护,对工作的奉献,以及他们的淡泊、乐观、爱心与坚毅,像极了一颗璀璨的钻石,每一个切面都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这份高贵的品格,在当下尤为珍贵。(方青)

素材运用:榜样;仰望大师;淡泊;面对苦难;奉献……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网、科学网)

猜你喜欢
郭永怀中国科学院李先生
为祖国做最后的贡献
为祖国作最后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1977年工作会议与全国科技工作的拨乱反正
谁是最佳选手
星光闪耀 爱在天际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已无头发可寄
文心悠悠步匆匆
两弹元勋郭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