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文
摘 要: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经济体从高速增长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转折点。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研究发现,政府债务危机只不过是经济基本面恶化的外在直观表现。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执着维护,则加速恶化了三国的经济金融环境,是政府政策的严重失误。国际游资的攻击,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放缓过程中,极易造成经济的泡沫化、金融化、空心化,政府要避免盲目刺激,防止经济问题向金融系统的转移,从构筑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着手。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基本面
“中等收入陷阱”(TheMiddleIncomeTrap)这一概念由世界银行的研究人员在2007年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指的是低收入国家在经过快速的经济“起飞”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出现停滞甚至回落,难以继续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的现象:东南亚便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灾区”,而诸如拉美、中东多国也是典型的例子。这些国家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陆续达到3000美元以上的人均收入水平,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些国家似乎仍难以突破人均8000美元的“上界”,同时还出现了通货膨胀、贫富悬殊、贸易赤字等一系列经济失衡现象。
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出现严重经济问题的典型事件。通过透视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机理,可以给予中等收入国家有价值的启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
(一)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演变
东南亚金融危机,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危机孕育阶段。国际投资商冲击泰铢,泰国央行勉强维持固定汇率。第二、危机爆发阶段。泰国央行外汇储备耗尽,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金融危机扩散到其他东南亚国家。第三、危机深化阶段。尽管东南亚国家采取措施补救,但这些措施出现效果需要时间,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各国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第四、危机平缓阶段。东南亚国家采取进一步措施,改革金融体制,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各币种汇率逐步稳定,金融危机消退。
(二) 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东南亚金融危机,表面上看,导火索是国际投机者冲击。但本质上,它是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矛盾引发的,国际投机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东南亚金融危机,既是金融系统性风险总爆发,又是经济不均衡发展的最终表现;既有金融体系自身的问题,又是经济基本面向恶的反映。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可以总结为:
1、国际投机资本的人为冲击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点火器。泰国央行固定汇率制度导致泰铢高估,国际游资不断冲击以期从中取利。
2、经济结构失衡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济基础。首先,泰国投资结构失衡,集中于房地产,泡沫经济膨胀。其次,东南亚国家出口萎缩,贸易逆差扩大,影响影响金融稳定性。第三,外债规模过大,且债务结构不合理,过于依赖外资,还款过于集中。
3、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防火墙崩溃——经济政策的失误。主要包括,盲目坚持固定汇率制,金融监管失当,信贷结构失衡,没有及时的经济提振政策等等。
二、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机理
通过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的透视,我们可以看到,泰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这些金融危机的起点国家,有几个共同的“外在可观特点”:
(一)长期维持固定汇率制度——本币被人为高估。
(二)经济增长放缓。——经常项目赤字外汇收入不足。
(三)外向型经济国家。
(四)政府债务不可控。
这几个特点,共同造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缺一不可。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金融危机机理,可阐述如下:
长期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可以说是金融危机的起点。如果政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可以降低国家的金融,创造良好的外贸环境,减少外贸压力。仅在可观的学术研究范围内,可以认为:坚持固定汇率制度,是政府当局和政策制定者的失误,应当为金融危机的爆发负最直接的最主要的责任。实施固定汇率制度,有历史因素,在布林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许多国家实施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泰国的固定汇率制度就是80年代汇率制度延续。实施固定汇率制度,在一定时期,对于外贸发展和金融稳定,是非常有效和低成本的。但固定汇率制度的一个缺点是,它不能如实反映市场上对货币的供求,导致货币的高估或低估。它需要政府在外汇市场的运作,对于一国的外汇储备量是有要求的,对政府的外债偿还造成压力。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都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增长,并且逐渐出现经济放缓的现象——他们纷纷遇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三国经济放缓有几个共同的特点:1、经济泡沫化。例如房地产的泡沫化是1997年前泰国经济的特点。经济泡沫化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破坏力,使得资金得不到有效配置,实体经济受到损害,直接危及到经济增长的基础。2、产业升级、高级化失败。三国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并没有找到能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不同的,不能适时转换动力机制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些国家就是如此。3、经济都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国际竞争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经常项目出现大幅赤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主要出口创汇产品是农产品三国都极易受到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可提供同样产品的国家的竞争,且不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出口产品种类相对集中,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国际市场动荡,就是是导致这四次金融危机的一个中间因素。同时,经常项目大幅逆差,对本国货币形成了强大的贬值压力,但固定汇率制度不能反映这个变化,反而导致本国货币高估,进一步削弱了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出口受到影响,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也不足。这三个特点,揭示了三国当初的经济基本面是很差的,直接影响就是政府的收入受到影响,政府债务偿还出现危机。
政府债台高筑,债务不可控,是三国共同的表现。首先,经济基本面不良,已经不能为政府提供良好的收入基础。其次,三国政府债务结构不良。高利率债务在总体债务中占比较高,个别时期债务集中清偿,极易导致政府财政崩溃。第三,外债占比较高,导致外汇压力过大。三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初,都引入了大量外资,并且形成惯性。这种历史因素导致了外债占比较高。因此,政府清偿外债需要长期稳定的外汇收入作保证。国际市场的动荡,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不足,就容易发生政府债务违约,政府信誉降低。这对于依赖外资的外向型经济国家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三国的普遍做法是,通过资本项目引入外资来暂时偿还到期外债。不断的资本项目引入外资,也使得利息率提高,借债的成本攀升,外资对政府信心降低。通过资本项目举借外债,不过是新债偿旧债,是一条不归路。
因此,当国际投机资本瞅准时机:要在外汇市场维持固定汇率,政府却拿不出足够的外汇储备时,被高估的币值瞬间崩塌,金融危机爆发。后果自然是金融系统崩盘、经济秩序混乱、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国际投机资本低价抄底优质资产。
三、金融危机给中等收入国家启示
对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给予的启示,不应当仅仅是采取灵活的汇率制度、严格控制政府债务、降低金融系统风险等金融问题。更重要的是:金融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是经济基础出现了问题。金融危机只不过是经济出现问题的表征。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经济体,如果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应当仔细分析放缓的原因,避免政策失误。遵循市场规律,接受经济放缓的现实,避免盲目刺激。从构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着手,改善经济基本面,提升产业水平,使产业高级化,让经济增长走实走稳。实际上,这样的工作,应当在经济出现放缓之前就应有前瞻性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