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楼
国货
现象
2015年全年出货1.08亿部,供货量比上年增加44%,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韩国三星电子和美国苹果。
崛起
动力
通过自主创新和自下而上的地头力,华为手机将研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一路过关斩将,异彩纷呈。
最近,原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在国际上重塑了中国制造的形象。”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关注由此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国内较早开始战略转型的企业,华为的确算得上是中国制造业的翘楚。2015年,其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8亿部,是全球第四家一年内出货超 1 亿部的手机厂商,其他三家分别是三星、苹果和诺基亚。旗下独立品牌“荣耀”尤其光芒四射,全年销售额超60亿美元,出货量近4 000万台,成功“杀”入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华为做手机已经很多年。只不过,长期以来它都以做贴牌和运营商定制生意著称,消费者在这些运营商定制的手机上,看不到“华为”两个字。
企业市场的萎缩,贴牌利润的微薄,市场的不断变化逼着华为手机由企业市场转攻消费者市场。可谁也没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它就能成为国产手机的标杆,特别是“荣耀”,俨然已成为本土手机品牌中最耀眼的明星。华为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对基础技术的支持。目前,本土手机品牌几乎都未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而华为自主研发的海思芯片,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芯片,在中国移动终端芯片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令国内同行望尘莫及。
海思芯片最强大的技术之一是手机的基带技术。这一点对于很多手机芯片公司都是弱项,例如三星、MTK,英特尔等。而华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运营商,有着先天的技术优势,再加上其在4G、LTE甚至是5G通信技术上的研发积累,海思手机芯片的基带优势更加明显。
讲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华为Mate 7刚面世时,马化腾亲自半夜打电话找余承东买这款手机,就是冲着它基于芯片级的手机安全技术。如今,这个故事的真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华为手机可以提供给用户更安全的移动支付环境、更可靠的指纹、虹膜等生物信息识别技术。
就目前来看,国外芯片供应商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但是作为终端厂商,如果将自主研发的芯片与系统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的掌握消费者的需要,并随时根据需要更改软硬件的调配。不仅如此,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价格。
第二,在追求销量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品质提升的追求。2015年5月,因为在运输过程中的轮胎起火,导致部分手机受到影响,“荣耀”在深圳集中销毁了总计17 307台手机。可实际上,这批产品的不良率仅为1.4%。正是这种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让人们对荣耀产生了信任,使其在走向海外市场时更加昂首挺胸。
第三,从管控力到地头力。华为的文化以强调服从、注重狼性著称,但这在手机生存的互联网行业行不通,互联网行业讲求的是自下而上,这对以往的华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任正非很清楚地知道,要想在消费者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转型,所以我们看到,华为手机好像是独立于华为体系之外,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品牌。
对设计的把控力不足?不要紧,请顶尖团队或个人来主导。于是,我们看到华为的手机设计越来越不像华为的作品,但越来越有感觉。
对消费品的市场影响力有限?不要紧,放低身段。于是,我们看到一贯低调的华为出了个大嘴余承东。虽然在公司内部争议不断,但他为华为终端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粉丝群体,硬生生在本土市场里撬出一个大缺口。
中国制造如何走出去?华为用自身实践很好地说明了,以创新为载体的“中国智造”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可能伴随着阵痛。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主动致力于“中国智造”将是企业长期生存的唯一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