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吴军
生命有限,热爱无限。
玛丽·居里世称“居里夫人”,她的全名是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居里夫人是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可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为发现了元素钋和镭,居里夫人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成就是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在科学研究中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患了恶性白血病。
临终前,居里夫人那非凡的大脑里面,装着的依然只是她对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的种种大小问题的无限牵挂,
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的居里夫人断断续续地说道:“各个章节的分段,是应该都一样的,我一直在想着这个论文该怎么写才更好。”
然后,居里夫人用微弱的目光注视着病床前的桌子上放着的一个茶杯,她想要用茶匙在茶杯里面搅动,但是,在她的眼里,那似乎不是茶匙,而是一根做实验用的玻璃棒,或是某种精巧的科学实验用具,她用柔弱的声音说道:“这是用镭做的,还是用钍做的?”镭和钍是她研究的两种元素。
居里夫人似乎并没有把死亡放在心上,她只是牵挂着她心爱的科学研究,她已经把她的一生献给了科学研究,而且,她将永远与科学研究不分离。
后来,居里夫人只是再说了几句和科学研究有关的不大清楚的话。
医生来了,给居里夫人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她忽然发出了一个表示疲倦的微弱的喊声:“我不要别的,我愿意人们不要打搅我,让我安心做我的科学研究工作。”
这是1934年7月3日,居里夫人在对她毕生热爱的科学研究的无限牵挂中,她的那颗伟大而热诚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编辑/杨逸)